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30日 05:15 0 aa

2025年10月,一则消息在全球科技圈掀起波澜: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其稀土库存可能只够维持30天的生产。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这并非是一场突发危机,其背后早就是一场埋下伏笔的供应链困局。

事情要从更早说起。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近年来,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美国不断推动半导体产业“去中国化”,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向包括台积电在内的企业抛出巨额补贴,吸引它们赴美设厂。

台积电响应号召,在亚利桑那州投入巨资建设先进制程工厂,被视为美国重振本土芯片制造的关键一步。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然而,就在外界期待这座“美国版台积电”成为技术自主象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浮出水面——原材料供应。

尤其是稀土这类看似不起眼、实则至关重要的工业材料,成了制约其稳定运行的瓶颈。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业。

在芯片生产中,它参与多个关键环节:光刻机里的精密电机要用到钕铁硼磁体;晶圆表面抛光需要含铈的抛光液;先进封装也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

虽然用量不大,但缺了它们,整个生产线就可能停摆。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问题在于,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掌握在中国大陆手中。

即便其他国家拥有矿产资源,如美国的芒廷帕斯、澳大利亚的矿山,也大多需将原矿运往中国进行提纯加工,才能达到半导体级的高纯度标准。

这意味着,无论台积电把工厂建在哪里,只要涉及高端芯片制造,就很难绕开中国大陆的稀土供应链。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新的出口管制规定,进一步强化对稀土相关技术、设备及产品的管理。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0.1%规则”:任何境外生产的物项,只要含有源自中国大陆的受控稀土成分超过0.1%,或使用了中国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再出口就必须获得中国政府许可。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这项政策并非针对某一家企业,而是对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一次规则重塑。但对于高度依赖大陆稀土的台积电来说,影响尤为直接。

据行业估算,台积电每年消耗稀土约3000吨,而其在美国的工厂目前储备有限,若无法持续补给,确实存在短期内面临停产的风险。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产能危机

台积电赴美建厂之初,曾被寄予厚望。

美国希望通过引进台积电的技术和产能,减少对中国大陆制造芯片的依赖。而台积电也希望借此拓展市场,分散地缘政治风险。但现实远比设想复杂。

一方面,美国本土并不具备完整的稀土加工体系。尽管有矿藏,但精炼能力严重不足,产品纯度普遍只能达到92%左右,远不能满足芯片制造所需的99.9%以上标准。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更重要的是,重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技术,美国被认为落后中国近30年。

这意味着即便想自力更生,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替代。

另一方面,台积电自身也低估了供应链重构的难度。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过去几十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形成了以效率为核心的分工模式:设计在美国,制造在东亚,材料和设备来自多方协作。如今强行打破这一格局,代价高昂。

为了符合美方所谓的“安全标准”,台积电在美国工厂大量采用非中国大陆供应商的设备和材料,导致单片晶圆成本飙升,部分先进制程成本甚至上涨50%以上。

客户已经开始用脚投票,苹果等大客户因价格压力推迟订单,直接影响台积电的营收预期。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与此同时,原本稳定的中国市场也在流失。

由于美国对华技术限制升级,台积电南京厂的部分成熟制程业务受到审批制约,交付周期拉长,不少汽车电子类订单已被中芯国际等本土厂商承接。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在这种两头受压的局面下,台积电的经营状况开始出现下滑迹象。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国际营收出现负增长,毛利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背后,是企业在地缘政治夹缝中艰难求存的真实写照。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台积电的战略选择正在动摇其原有的竞争优势。过去,它的成功建立在全球化协作的基础上——高效、低成本、高良率。

而现在,为了迎合政治需求,不得不牺牲效率,增加冗余成本,构建多套独立的供应链体系。这种转变不仅推高了运营负担,也让企业的灵活性大大降低。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依赖之源

台湾地区对大陆稀土的依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2024年的数据显示,台湾从大陆进口的稀土超过6000吨,占其总进口量的96%。

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链结构,源于长期的产业分工和经济互补。

中国大陆不仅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约占全球37%),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最高效的稀土加工体系。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从开采、冶炼到分离提纯,再到功能材料制造,中国已形成全链条掌控能力。尤其是在高纯度、高性能稀土产品的生产上,技术壁垒极高,其他国家难以短时间复制。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其先进制程工艺对材料稳定性要求极为严苛。

例如,5纳米及以下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镧、钇、镝等多种稀土元素,含量虽小,但作用关键。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以镧为例,其在某些工艺中的添加比例可达0.5%,远超新规中0.1%的门槛。这意味着,只要这些芯片最终销往受管制市场,理论上就需要中方审批。

这并不是说大陆有意切断供应。事实上,官方多次强调,管制措施面向的是合规管理和战略反制,而非针对特定企业或民生用途。

对于合法合规的民用出口申请,渠道依然畅通。真正让台积电陷入困境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战略的被动调整。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当台积电决定将先进产能转移到美国时,本质上是在响应一种“脱钩”逻辑。但半导体产业的高度集成性决定了,完全割裂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最先进的美国工厂,仍然需要来自全球各地的关键材料和技术支持。而在这其中,中国大陆的角色恰恰是最难替代的一环。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试图寻找替代方案的努力一直在进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等地都在尝试发展自己的稀土加工能力。

但现实是,这些项目要么规模有限,要么仍需依赖中国技术支持,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供给。

即便是美国政府动用资金扶持本土企业,也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投入,才能建立起可商用的精炼设施。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回归之路

面对眼前的困局,台积电并非没有出路。相反,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逃离,而在于合作。

回顾过去,两岸半导体产业本就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

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完善的工业配套和关键资源控制力,而台湾则在制造工艺、企业管理方面具备领先经验。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如果双方能够放下政治包袱,推动深度融合,完全有可能打造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链。

事实上,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南京工厂多年来运转良好,既是其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环,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和技术溢出效应。

这说明,只要遵循商业规律,企业完全可以在中国大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台积电赴美建厂遭反噬?稀土断供仅够用30天,回归大陆才是出路

现在的问题是,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来将台积电视为“护国神山”,试图将其作为政治筹码,在中美之间谋取所谓“战略空间”。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经济规律,也使企业承受不必要的风险。将高科技产业政治化,最终伤害的是台湾自身的经济根基和发展前景。

当一座曾经被誉为“神山”的企业开始摇晃,人们才终于看清: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脱离资源、市场和合作的土壤。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