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11月3日消息,近日,一段男子单手同时操控5台大疆DJI Neo 2无人机的视频引发围观。视频中,男子无需遥控器,仅通过伸手、挥手等简单手势,就...
2025-11-03 1
2025年双11,有个变化特别明显,AI聊天助手不满足只陪人聊天了,开始往电商里钻,直接当起“带货的”。
不少人发现,像豆包、腾讯元宝、Kimi这些AI工具,现在问个商品推荐,就能拿到带购物链接的回复,点一下就能进购买页面。
《财经天下》之前做过实测,打开这些AI的App,输入“冬天羽绒服推荐”,AI不会只说建议。
它先给一堆分析,比如选羽绒服要看充绒量、含绒量,然后就附上台阶价格的商品介绍,还有对应的跳转入口。
这种方式比以前自己搜省了点事,但不同AI跳的平台还不一样。
豆包用蓝色文字链接导去抖音商城,Kimi是图片链接,能跳京东、淘宝、唯品会,纳米AI和文小言则把链接嵌在参考网页里,各有各的路子。
今年双11,电商平台也把AI捧得很高。
天猫总裁家洛说这是“AI全面落地的第一个双11”,京东也跟着表态,称这届是“AI、大模型、机器人技术融得最深的一届”。
电商平台现在拉新用户越来越难,AI大概是他们找到的新方向,想靠这个提升点效率,这点不难看出来。
以前网购,想找东西得自己输关键词,搜出来一堆商品列表,还得自己慢慢挑。
现在用AI就不一样了,它会主动挖你的需求。
比如你搜“露营装备”,传统搜索引擎只会把帐篷、睡袋这些列出来,AI却会追问:“你是家庭露营还是徒步远征?上次你买的帐篷防水系数偏低,是否需要升级抗暴雨款?”
本来想这只是个小改进,后来发现对那些需求模糊的人特别有用。
比如给爸妈买礼物,说一句“给妈妈选生日礼物”,AI能帮着细化,问预算、妈妈的喜好,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
京东那边也有数据,说加了AI追问功能后,买露营装备的人决策时间短了不少,复购的人也多了点。
这背后其实是AI在干活,它靠“语义理解加历史行为”,把用户被动找东西,变成了主动判断需求,确实提升了点购买效率。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应这种变化。
有朋友跟我说,有时候AI问得太细,反而有点烦,“我就想随便看看,结果问一堆问题,感觉没了自己挑的自由”。
如此看来,AI带货虽然方便,可怎么平衡“主动服务”和“用户隐私”,也是个要考虑的事。
不过AI带货的麻烦,还不止这点。
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围墙”,AI都优先推自己人或者合作平台的商品。
比如豆包,几乎只跳抖音商城,你想让它给个淘宝链接,门都没有。
搞不清为啥都要捆着自己的平台,用户想比价都不行,这一点确实有点反人性。
还有个大问题是AI的“幻觉”。
简单说,就是AI会瞎吹商品功能,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如普通保温杯,它可能会说“能保温24小时”,实际到手只能保12小时。
更头疼的是售后,一旦买了这种夸大功能的商品,想维权特别难。
AI公司会说“我只是给个推荐,不管售后”,电商平台又说“你是从AI跳过来的,得找AI那边”,互相踢皮球,用户夹在中间,只能自认倒霉。
2025年双11期间,不少人遇到这种事,找12315投诉的也不少,很显然,AI现在还管不好售后这一摊。
跟国内AI比,国外的OpenAI步子迈得大多了。
今年1月,OpenAI推出智能体Operator,能联网自己做事,用户让它买菜、订酒店,它都能搞定。
到了4月,又给ChatGPT加了购物功能,能跳外部链接买东西。
9月底更狠,直接上了“即时结账”,不用跳第三方平台,在ChatGPT里就能下单。
国外这步走得比国内大胆。
ChatGPT现在整合了信用卡、ApplePay这些支付方式,用户买东西不用来回切App,确实方便。
全球网站分析平台Similarweb也有数据,截至2025年6月,ChatGPT给零售网站引流的转化率,一年翻了两倍。
OpenAI还说交易时会收点费用,具体多少没说,但至少人家找到了个变现的路子。
国内AI为啥不敢这么干?怕是国内企业最有体会。
首先是支付平台太集中,支付宝、微信支付占了绝大部分市场,AI想整合多支付方式,没那么容易。
其次是监管,国内对AI生成内容管得严,怕AI瞎吹商品,不敢让它直接管交易。
更何况,国内AI对C端基本都免费,靠B端企业客户收钱,想转成直接交易收费,用户能不能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AI大模型的成本也高,算力烧钱得很。
传统变现方式就三种:API调用、会员订阅、给企业做定制方案,其中API调用是最主流的。
但效果不咋地,麻省理工学院有个研究,说调研的300多个企业AI项目,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提升了销售额。
国内的豆包、Kimi这些,商业化压力更大,只能靠免费拉用户,再靠B端赚钱,双11试水电商带货,也是想找条新的收入路子。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现在各家对AI融合电商的宣传都很淡。
为啥?怕吹得太狠,最后没做成反而砸了招牌。
毕竟用户体验、技术成熟度、商业合作这些,都还没理顺,冒然宣传只会惹麻烦。
如此看来,AI和电商融合是个趋势,但想真正成气候,还得解决几个事:打破平台围墙,让用户能自由比价。
管好AI“幻觉”,别再夸大商品功能。
理顺售后,别让用户维权无门。
还有最重要的,找到能赚钱的法子,总不能一直靠烧钱活着。
对科技企业来说,AI商业化不只是技术的事,更是怎么把技术变成能持续赚钱的生意,怎么真正帮到用户,这才是关键。
相关文章
快科技11月3日消息,近日,一段男子单手同时操控5台大疆DJI Neo 2无人机的视频引发围观。视频中,男子无需遥控器,仅通过伸手、挥手等简单手势,就...
2025-11-03 1
2025年双11,有个变化特别明显,AI聊天助手不满足只陪人聊天了,开始往电商里钻,直接当起“带货的”。不少人发现,像豆包、腾讯元宝、Kimi这些AI...
2025-11-03 3
半导体这行当,门槛高得吓人,尤其是芯片制造那块儿,得砸钱砸时间,还得有技术积累。全球订单基本就攥在几家大厂手里,台积电一家独大,占了代工市场的六成多份...
2025-11-03 3
11月3日,特朗普接受了60分钟的专访,这是中美在韩国会晤后,特朗普首次接受专访。特朗普表示,我们(中国和美国)几乎谈到了一切,我们关系很好,我们会加...
2025-11-03 3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3日讯 10月31日至11月2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五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 2025)在青岛市崂山区举办,国际扩...
2025-11-03 3
摘要:精密铜带年产能超30万吨,位居国内第一,向全球第一迈进看点一、国内铜基材料龙头,加速高端化转型。看点二、天鸟高新为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预制体核心供...
2025-11-03 3
IT之家 11 月 3 日消息,9 月 1 日,美团正式发布 LongCat-Flash 系列模型,现已开源 LongCat-Flash-Chat 和...
2025-11-03 3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记者 王兰)2025年8月22日下午,由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航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航西飞设备采购工...
2025-11-03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