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奥特曼要1.4万亿美元建AI算力!OpenAI的野心居然是替代微软

排行榜 2025年11月03日 12:32 0 aa

本期要点:OpenAI究竟想干嘛?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假如有人说,现在他需要1.4万亿美元来实现梦想,你一定会觉得他疯了。但如果说这话的是 OpenAI 的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许大家就要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奥特曼要1.4万亿美元建AI算力!OpenAI的野心居然是替代微软

10月29日,OpenAI正式从非营利/营利混合体变成了公共利益公司(PBC),从而解除了此前限制OpenAI进行融资的障碍。

重组后,微软仍持有约 27% 的股份,同时OpenAI还与微软签订了一份价值2500亿美元的云服务采购合同。英伟达CEO黄仁勋则高调地为OpenAI背书,他说到,如果OpenAI明年上市,可能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IPO之一。

但真正让整个世界震惊的是,OpenAI的CEO奥特曼在随后的访谈中表示,他们需要1.4万亿美元!这笔钱的用途也很明确,就是用来建设算力基础设施。

奥特曼要1.4万亿美元建AI算力!OpenAI的野心居然是替代微软

具体来说,OpenAI要在未来几年内,建成总功耗高达30吉瓦(GW)的数据中心。

吉瓦(GW)是用电量来衡量大型超算数据中心的一种计量单位。30吉瓦的超算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已经超过了许多小型欧洲国家的年度能源消耗总和,约为1400~1500万块英伟达H100 GPU的总电力需求。可见,OpenAI无疑想要拥有规模空前的AI算力。

在我们看来,OpenAI这一夸张的计划,背后可能有个极大的商业野心,就是趁自家AI大模型暂居行业领先位置时,通过影响力来掌控产业链上游,即算力基础设施,来构建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商业壁垒。


扩张!

首先,我认为,OpenAI或许是在执行新的发展战略。

目前,虽然OpenAI的AI大模型仍然领先,而且ChatGPT的全球周活跃用户也已超过8亿,但其实在各大AI公司的紧追不舍下,OpenAI仍是比较焦虑。

当模型性能相近时,用户有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大幅降价,或是 DeepSeek 等开源 AI 大模型部署更便利,而抛弃OpenAI的那些看似性能优秀但价格昂贵的模型。

那么,OpenAI该怎么办呢?

他们当然可以往下游延伸,培养基于自家AI大模型的应用生态,从而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提高模型调用量。

但从OpenAI的举动看,他们可能发现,抢占上游,也就是算力,才更有利于将自身的模型优势转化为垄断优势。

因为相较之下,构建应用生态相对缓慢,但算力是AI时代最关键、也最稀缺的生产资料。当OpenAI成为一个集成了AI大模型的云服务商后,他们就将更加游刃有余,更加不可替代。

所以,OpenAI才提出了30吉瓦的专用AI算力计划。要知道,如今最大的超算数据中心功率也不过数百兆瓦,而OpenAI却准备要拥有上百座这样的数据中心。

并且,按照奥特曼的说法,这些数据中心还会以极快速度进行建设。他们将每周新增 1 吉瓦的算力,算下来,不到一年就将建成这30吉瓦的算力。

但未来几年内,这么多数据中心已经远远超过了OpenAI下一代大模型的训练需求,或是用户调用OpenAI的大模型所要消耗的推理算力需求。OpenAI要往上游延伸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不过,这也有可能让OpenAI开启新的商业模式。以往,企业调用AI大模型,不仅要向云服务商(如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支付算力费用,还要给OpenAI等模型厂商支付API调用费,相当于给一个服务付了两次钱。

但未来,OpenAI能基于自家云平台,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算力和模型深度融合,客户无需再分别采购。对客户来说,使用起来会更简单,成本也会更低;更关键的是,由于OpenAI还能对软硬件进行统一优化,服务性能或许还能更好。而且,OpenAI还可以借此宣称,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数据安全保护。

同时,这种模式还让OpenAI实现了对客户的高度锁定。OpenAI能从物理层面实现对其他模型和算力的隔离。后来者要么与OpenAI合作,要么就会因为算力不足而无法规模化地提供服务,而最终被淘汰。


渗透

我更想强调的是,OpenAI的这个计划又恰好契合了美国的全球地缘政治布局。

OpenAI正成为美国输出AI能力的急先锋,拥有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当他们再掌握了AI算力,就不再是一家普通企业,而是一股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力量。

目前,OpenAI已经在通过“OpenAI for Countries”计划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在当地建设AI基础设施、提供定制化模型服务。

例如,2025年OpenAI宣布,由合作伙伴投资10亿美元,在挪威北部建设欧洲首个Stargate(星际之门)AI算力中心,初期将部署10万块英伟达GPU,未来的算力容量将达到约0.5吉瓦。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爱沙尼亚等国。

毕竟,OpenAI这种算力加模型的打包方案,对于许多希望快速赶上AI浪潮的国家很有诱惑力,既能迅速提升AI能力,技术上也可靠且领先,数据还没出境,保证了安全。

奥特曼要1.4万亿美元建AI算力!OpenAI的野心居然是替代微软

我想美国显然也乐见其成,毕竟谷歌、微软虽然也在欧洲建数据中心,但上面还可以跑欧洲本土模型,甚至可以跑开源的DeepSeek。现在,整个流程由美国公司掌控,等于美国掌控了其他国家的数据和算法的命脉。

因此,这两年,OpenAI的国际影响力明显要强于各路竞争对手,其CEO奥特曼也频繁出席各国高层论坛,和各大科技企业以及政客们讨论全球AI的发展和治理,让OpenAI俨然成为了全球AI产业的中心。

通过这种从边缘向中心渗透的方式,OpenAI在欧洲开启了跑马圈地。但欧洲似乎也没什么办法。欧洲本土并没有什么像样的AI公司,欧盟也只能通过推出一系列AI监管措施,通过类似自毁前程的方式,硬扛美国科技公司的扩张。

但最后,我也想指出,OpenAI夸下的这1.4万亿的海口,也面临不小挑战。

一方面,即便OpenAI成功上市,也就仅能募资数百亿美元,后续建设所需的天量资金该如何解决?

另一方面,哪怕OpenAI押上重金成功扩充算力,但如果没有给予应用生态建设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开发出足够多的爆款应用以进一步吸引用户,那么OpenAI所拥有的算力终将成为沉重的负担。当疯狂扩张的算力被闲置,或是算力并没转化为真正的价值,巨额投资又该如何收回?

所以,在AI浪潮中,看懂趋势和底层规律无疑非常关键。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