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潍坊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一场技术与秩序的双向奔赴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6日 00:53 1 admin

大众网记者 李溯 潍坊报道

2025年11月2日,潍坊市第二届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在东方大酒店举行。活动以“赋能产业发展 守护无线安全”为主题,体现了“技术传承、规范用频、深度互动”的专业态度,不仅展现了地方无线电管理的治理智慧,更揭示了业余无线电这一小众爱好背后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与时代使命。从设备核查的严格标准到技术分享的深度碰撞,从交换通联的温情互动到政策法规的普及宣贯,活动以多维度的实践探索,为业余无线电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潍坊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一场技术与秩序的双向奔赴

活动开场即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的落实,业余无线电台专项检查工作以“全流程闭环管理”为理念,组织爱好者提交《业余无线电自查表》并接受设备检验。这种“先合规、再通联”的流程,体现了主管部门与爱好者之间从“监管—服从”向“共建—共治”的关系转变。活动过程中,监测站技术人员对功率、频率误差、杂散射频分量等参数的精准检测,不仅是对设备合规性的“体检”,更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稀缺性的现实回应。在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这种“技术+法律”的双重约束机制,既保障了爱好者个体的操作安全,也避免了因设备失范导致的频率干扰问题。

潍坊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一场技术与秩序的双向奔赴

活动中,74岁高龄的余宁生老师(呼号BA4II)以六十七年摩尔斯技术经验带来《摩尔斯通信技术介绍》。在5G、卫星互联网席卷全球的今天,为何还要回望这种“古老”的通信方式?答案或许不在技术本身,而在其承载的精神内核。摩尔斯电码要求极致的专注、耐心与纪律——一个字母的误判可能导致整条信息失效。这种“慢通信”恰恰是对当下碎片化、即时化信息消费的反拨。余老师从军旅生涯到业余无线电的跨越,也揭示了这一爱好的深层价值:它不仅是技术实践,更是意志训练与人格塑造的载体。

而陈冬冬老师(呼号BA4OP)的《业余无线电基础及进阶》则展示了另一面:从入门规范到国际竞赛,从业余操作证到CRAC认证团队主控,业余无线电已形成完整的成长路径。这种“从爱好者到专业贡献者”的进阶机制,为普通人提供了参与全球技术社群、服务国家应急通信乃至国际人道主义行动的通道。2023年河南暴雨、2024年甘肃地震中,多地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队迅速响应,正是这种能力的现实投射。

潍坊市连续两年举办此类活动,绝非偶然。在“工业强市”战略下,潍坊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数字、智能转型。而业余无线电所代表的底层通信素养、频谱管理意识与创新精神,恰是数字时代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类活动构建了一种新型公共空间:在这里,不论身份,不论年龄,因着共同爱好而平等交流。活动中的卡片交换角、自由交流区等设计,凸显了业余无线电社群的双重属性——既是技术共同体,更是文化共同体。当爱好者们展示自制的通联日志、改装设备甚至“古董”无线电设备时,他们传递的不仅是技术经验,更是一种跨越代际的匠人精神。

潍坊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一场技术与秩序的双向奔赴潍坊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一场技术与秩序的双向奔赴

潍坊市工信局在活动中展现的治理智慧,折射出潍坊市无线电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引导”的转型趋势。通过每年举办2次的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术能力验证考试,主管部门将政策执行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推动力。而《谋财“黑广播”,严打!》《电波卫士在行动》等原创科普视频,则以通俗语言消解了法规的冰冷感。这种“柔性执法”模式,既提升了公众对无线电管理的认知度,也塑造了“依法设台、合规用频”的行业共识。更重要的是,活动通过强调业余无线电在应急通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潜力,引导爱好者积极践行“体谅、忠诚、进取、友爱、适度、爱国”的业余无线电核心精神,持续激发着爱好者的社会责任感。

潍坊的实践表明,业余无线电不仅是技术爱好者的乐园,更是社会治理的试验田。潍坊的这场“火腿”聚会,表面看是技术交流,实则是一场关于小众爱好与社会责任的交流融合。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技术文明,不在于拥有多少先进设备,而在于使用者是否具备与之匹配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潍坊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交流活动:一场技术与秩序的双向奔赴

当电波穿越城市上空,连接的不仅是频率,更是人心。而这,或许才是业余无线电在21世纪最珍贵的价值。当技术规范与人文关怀、法治刚性与社群柔性相互交织时,这项始于个人兴趣的活动,终将在更广阔的维度上书写其社会价值。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