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8日 12:02 3 aa

在全球手机市场增长放缓至1.5%的2025年,超薄手机成为各大品牌押注的新赛道。

从三星Galaxy S25 Edge到苹果iPhone Air,再到联想moto X70 Air的5.99mm厚度突破,头部厂商纷纷入局掀起轻薄竞赛。

然而,三星S26 Edge项目夭折、iPhone Air减产破发的现实,却给这场热潮浇了盆冷水。超薄手机究竟是行业创新的新方向,还是又一个“美丽小废物”? 超薄手机的复兴并非横空出世。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指出,这只是行业循环的新节点:十多年前国产厂商就曾推出5mm级超薄机型,如今只是推动者换成了苹果和三星。

苹果以工业设计为卖点,将iPhone Air定位为“回归Jony Ives时代的美学作品”,Omdia预测其首年出货1000万台。

这种定位迅速引发跟风,传音Tecno Spark Slim、联想moto X70 Air相继亮相,荣耀、vivo等品牌也蓄势待发,甚至荣耀500系列在外观上直接致敬iPhone Air。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热潮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技术层面,电池技术的突破让高性能与轻薄得以兼顾,传音甚至在5.75mm机身中塞进5200mAh电池。

市场层面,影像、性能等核心领域已达物理上限,厂商被迫转向设计创新寻求突破。

更关键的是“苹果效应”的驱动,行业默认跟随苹果脚步下限更高,某品牌研发人员直言:“供应链成熟方案充足,做薄只是增加卖点的试验性尝试。” 但市场反馈却暴露了致命短板。

销量数据最具说服力:三星Galaxy S25 Edge仅售131万台便宣告停产,iPhone Air首销单平台备货仅1万台,与iPhone 17系列400万台月激活量相去甚远,2025年超薄机型整体出货占比仅15%,远低于25%的预期。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小米卢伟冰的评价一针见血:“极致轻薄必然牺牲续航、散热、性能和相机,实际销售证明这是小众需求。” 用户体验的妥协是核心症结。

一位果粉坦言虽中意iPhone Air的165g重量和5.6mm厚度,但仍持币观望等待降价作为备用机。

长期使用痛点更明显:超薄机型二手价格跳水严重,保值率堪忧,根源在于主流用户难以忍受续航短板。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苹果的eSIM限制更放大了国内市场的抵触情绪:国内eSIM尚处初期,每月仅能开两张且异地无法新开,进一步制约销量。

不同品牌的策略分化初现端倪。三星砍掉S26 Edge后,转而研发5.56mm厚度的“More Slim”项目,仍执着于与苹果的参数竞争。

而联想等国产品牌则选择务实路线,moto razr 60以188.4g重量和6.99mm厚度实现均衡,拿下Q3国内线上小折叠市场冠军。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vivo的果断放弃更具启示意义,其产品副总裁黄韬透露,因影像功能受严重限制,最终搁置了超薄机型项目。

行业已开始反思调整。某品牌研发人员承认,第一代超薄机型多为“原有方案改薄的试验品”,后续需精准平衡取舍。市场教育也需时间,就像折叠屏从尝鲜到实用的演进,超薄手机需找到核心场景。

数据显示,30%的时尚消费者愿为轻薄买单,若能聚焦女性、商务等细分群体,或可打开小众市场。 2025年的超薄手机热潮,本质是市场放缓期的集体焦虑。

苹果带头掀起Air风,各大厂商押注超薄手机赛道,卢伟冰戳破真相

苹果三星的试水证明,单纯追求参数极致的“偏科生”难以打动主流用户,联想的突围则揭示了“轻薄+实用”的正确方向。

对于厂商而言,与其盲目跟风苹果,不如像vivo那样坚守体验底线,或如联想般探索均衡路径。

毕竟在手机市场,噱头终会褪色,只有兼顾创新与实用,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美丽小废物”。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