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2日 21:12 0 aa

文|Nose

此刻的电影业面临诸多挑战,已是毋庸讳言的事实。而所有挑战中,真正最核心的,永远是怎么提升创作,怎么培养青年创作者。这是撬动所有解决之道的第一根杠杆。

然而在传统的电影工业体系中,我们的青年导演正面临着一个日益收紧的闭环——资本、资源和陈旧的市场偏好,构成了三重高墙。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创作者们发现,他们的构思必须经过重重苛刻检阅,才有可能触碰到稀缺的资源,于是很多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青年导演合作计划」作为想象力的引擎入场了,希望为新一代创作者提供破壁的新路径。这个计划有一个响亮的核心口号:「让新导演用新技术讲新故事」。

三个新,都触及到了当下电影产业的核心征候。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我们缺新的创作者,也缺新故事,那么新的技术能否催生它们?

新的技术,当然就是正在推动所有创作和工作层面转型的AI了,尤其是处于行业领先的即梦AI创作平台。

即梦AI的出现,绝对是一次对行业权力结构的深层挑战。正如导演小文所比喻的,传统路径是「九九八十一难」,而AI则是「坐飞毯」。

因为它绕过了传统电影工业的资源配置模式,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工具,将生产资料直接交还给了导演——创作的第一主体。它让创作者而不是资本,重新成为创意的核心驱动力。

相信大家看了此次「即梦AI青年导演计划」的七支AI短片后,都会有一个相似的感受,就是最新阶段的AI影像创作,已经打破了以往AI影像留给我们的「粗糙、油腻」的刻板印象。它们证明了AI在专业导演手中,能够创造出质地考究、风格多元的电影级作品,甚至催生出传统流程做梦也达不到的新美学。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这批作品所展现的,是AI美学正从过去那种简单的风格模拟(例如模仿吉卜力或是梵高的画风)向逻辑重构的范式转移。

分析这七部作品,可以发现AI影像呈现出一个清晰的递进层次:从在导演指令下重构风格,到自主实现逼真的物理模拟,再到在精密引导下涌现出超越指令的复杂情感……它似乎不满足于做一个画师,而是朝着某种意义上的世界模拟器去演化。

重塑电影和动画的基本视觉模式,是AI的基础能力之一。

我们可以看下导演蓝天创作的《畲战:狗王传说》,就是一次对东方美学范本的极致探索。为了实现独特的民族神韵,蓝天选择了以X轴和Y轴运动为主的平移式运镜方式,并借鉴了「勉唐派壁画」庄严华丽的风格。这一灵感源于蓝天在西宁FIRST影展期间参观塔尔寺时的触动。他让AI「凹造型」而非实打,用写意取代写实。蓝天解释,东方美学讲究写意,武林高手摆个架势,观众便知要开打,无需一拳到肉的具象搏斗。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畲战》


这一创作思路,发挥了即梦AI擅长中国画风的优势。用中国的工具做中国的东西,这种文化和技术上的高度契合,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如果说《畲战》是导演用AI重构了美学取向,那么《珍贵的脏》则展现了AI模拟物理感的惊人进步。导演陈小雨利用即梦3.0 Pro的物理感,让影片主角毛绒兔的动作,摆脱了以往AI动画僵硬的「掰骨骼感」。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珍贵的脏》


最核心的细节在于,毛绒兔的耳朵能够跟着甩。这得益于3.0 Pro的动作特别流畅灵动,有物理感,远胜之前版本的生硬动作。

这种基于物理规律的动态模拟,是AI影像摆脱粗糙刻板印象的关键一步。它使得毛绒兔的动作实现了堪比迪士尼风格的流畅动态和丰富的表现力,标志着AI初步具有了生成可信的动态世界的能力。

AI能做的不止是复刻现实,比如导演胤超在创作《河水东流又往西》时,就将AI推向了写实表达的边界。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河水东流又往西》


胤超在工作中延续了自己的实拍习惯,他会使用超级细节的提示词,例如他规定所有离开家的镜头往东(银幕右边),回家的镜头往西(银幕左边),以对应片名和时代迁移的寓意。正是在这种精密控制与AI的不可控性碰撞时,一个意外之喜诞生了——AI生成了一个男孩同时包含害怕、无知、委屈的复杂微表情。这是一个令胤超感到无比惊喜和珍惜的瞬间。

他将这个瞬间与实拍中摄影指导偶遇「白鹭落在光里」的魔法时刻相提并论。因为传统观点认为AI只是机械的,无法产生实拍中那种大自然的奇迹。但胤超的经历表明,AI同样能产生数字世界里的奇迹,它不再是纯粹的执行者,而是一个能在导演搭建的框架内即兴表演的合作者。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河水东流又往西》


如果说重塑视觉是AI作为视频生成工具的分内之事,那么它重构叙事本身的能力,更加已超出我们的认知。

它能做到这一点,跟它独特的即兴式工作流方法有关,这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剧本-拍摄-剪辑的流程顺序。

在传统工业流程中,剧本和分镜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蓝图。正如导演曾赠说,补拍是需要尽量避免的,因为代价太高昂。但AI的工作逻辑允许导演边剪边拍,在剪辑台上即时补拍,甚至「freestyle创作」。导演还可以根据AI生成的结果动态调整叙事,使剧本成为真正活的文本。

曾赠说,AI剪辑台让她的创作过程更像写小说。陈小雨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此次创作没有分镜表,边拍边改词,freestyle得很爽。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珍贵的脏》


陈小雨将传统电影工业总结为「确定流」,追求高度可控和规划,而AI则是「非确定流」,路径灵活多变。在AI流程中,补拍从灾难变成了常态,极大地解放了导演的试错空间,将前、中、后三个泾渭分明的阶段,融合成了一个流动的创作状态。

而在导演小文和晓丹的《老妈的心愿》中,AI甚至充当了元叙事的功能——它不仅是制作工具,更成为了故事核心的情感道具。

这部短片源自导演小文的真实经历。她的妈妈为了给外公外婆办墓地折腾了七年,最后的心结卡在了遗照上。在影片中,母女俩最终通过AI技术,修复了外公外婆的遗照。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老妈的心愿》



关键的情节在于,AI技术让照片中的外公外婆活过来并露出笑容。当小文正在医院就诊的妈妈,在现实中看到AI生成的父母动起来的画面时,当场泪如雨下。AI在影片内外都成为了母女和解、化解执念的关键行为。这种「AI拍AI的故事」模式,让技术本身成为了情感的载体和解决方案,模糊了工具与主题的界限。

如果说《老妈的心愿》利用AI修复了情感,那么《东方既白》则利用AI解构了历史。导演祝新在创作中,有意利用了AI生成历史时的不确定性。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东方既白》


比如说,AI会生成不同版本的马可·波罗,他没有纠正这种「错误」,反而将AI的这种「幻觉」作为一种美学和叙事手段,来呼应历史与传说本就真假难辨的哲思主题。

祝新将自己与AI的关系比作马可波罗与忽必烈:我讲我的,他说他的。AI的「幻觉」被导演提升为影片的核心隐喻。

AI有一种奇特的非线性逻辑,于是曾赠就发现,用AI来生成的影像,它具备梦的某种特质。

她利用这一点,在《大梦》中构建了无限流式的环环相扣,也就是杀手、作家、公园女孩三个看似无关却紧密相连的世界。这种多重梦境的嵌套和转化,需要打破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实拍是极难实现的,而对AI来说,这是它的某种本能。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大梦》

在特效上,AI也帮助很大,像世界坍塌这种宏大奇观,在传统实拍体系里是极难完成的,耗钱耗时,但引入AI后,这可以成为花时间最少的场景。实际操作中,导演只需要根据AI生成的海量参考图,做选择题即可。


总的来说,AI的创作逻辑和传统电影生产差异巨大,它很有可能在打造一种高创意、轻量化、高成熟度的生产新模式。这场革命的核心不只是「降本」,更是利用AI新逻辑带来的流程再造和创作平权。

传统电影工业追求高度的确定性,分镜必须严格执行。而AI流程则充满了灵活性和意外。导演可以不用分镜表,为了获得某个镜头,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如,陈小雨为了生成一个侧面镜头,放弃了切换机位的传统思路,而是让AI进行环绕运镜再截取就好了。

这种灵活性带来了团队结构的剧变。导演的角色更像互联网产品经理。团队规模从百人剧组急剧缩减。导演胤超提到,他18分钟的片子在初剪前基本都是一个人做的。蓝天的《畲战》的核心AIGC团队也只有三个人。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畲战》


同时,AI流程是「小样即成片」,跳过了大量中间环节。影视飓风团队说,看似在做小样,其实做完它就已经是成片了。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海豚的故事》


AI的轻量化,最终导向了创作平权。

它让小众、独特的创意得以实现。蓝天的《畲战》这类很难被投资的创意,终于获得实现的机会。

它还打破了资源的壁垒。影视飓风团队的《海豚的故事》,如果在传统的工业里,一定需要全球场景、大量群演,这在实拍中成本是天文数字,而用AI,只要充一个会员即可。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海豚的故事》


AI还有一个效果是拆除了过去复杂的沟通壁垒,尤其是关于审美细节的传达和理解,常常鸡同鸭讲,谬以千里。

影视飓风举了一个例子,和美术沟通90年代妈妈的房间,原本可能需要反复开会,确认房间中每个道具的细节,但AI能秒懂意图,并自动填充所有细节,这中间的沟通成本几乎就是零。

前面讲了这么多AI的好处,那么问题来了,当技术和资源不再是壁垒时,什么成为了新的门槛?

祝新的答案是审美。

AI平权时代,导演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资源调动能力,而是回归到最本质的——审美、想象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东方既白》


这次「即梦AI青年导演计划」的七支短片只是一个开端。即梦AI真正关心的不只是一个或几个项目的成功,而是希望搭建一个能造福所有创作者的生态,为青年创作者提供长线支持。

在首映礼上,即梦官宣了「青年导演合作计划」,旨在将扶持常态化、长线化。不管你是职业导演,还是业余创作者,都可以用AI来激发连自己也未曾意识到的影像表达潜能。

这个生态的核心驱动力,一部分来源于AI影像工具自身高速迭代的技术。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老妈的心愿》


这几年我们都有过的一种经验是,很多对AI工具的批评,几天后就过时了。因为AI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次参与计划的导演们,都感受过即梦版本迅速迭代的威力。蓝天对比即梦3.0和4.0后就说,3.0的凤凰飞行还很机械,4.0就能飞出神韵。

曾赠的感受是,即梦4.0的图片模型和3.0 Pro的数字人功能出来后,环境一致性和对口型这些技术难题,都迎刃而解。

新导演想讲新故事,不再只能等机会

《大梦》


这种创作生态的构建,必定是双向的。

一方面,即梦通过「青年导演合作计划」和不停迭代的工具赋能创作者;另一方面,顶尖导演们以极端的专业需求去推动AI的极限,最终构成一个平台和创作者共同探索AI影像边界的共创生态。

在AI的加持下,一个属于青年导演、创意迸发的新时代,一定会真正到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