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Know-how”为宝,轻工业的机器装不了“爱聊天的大脑”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1日 05:18 1 aa
“Know-how”为宝,轻工业的机器装不了“爱聊天的大脑”“Know-how”为宝,轻工业的机器装不了“爱聊天的大脑”“Know-how”为宝,轻工业的机器装不了“爱聊天的大脑”

一杯牛奶,从牧场到消费者手中,要流转50多个关键节点,依托AI算法和可穿戴设备,配种效率、饲料利用率、生产效率、配送效率都可大幅提升。在今年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一批造纸、乳业、糖业、食品、日化企业齐聚于“智慧工程·与AI共生”论坛,为了同一个目标,探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

工信部等部门年3月印发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修订50项左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根据工信部公示的2024和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企业榜单,全国卓越级智能工厂总量509家,其中轻工行业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77家,占比15%。目前中国有79家获评世界灯塔工厂,其中轻工业25家,占比31.6%。

在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徐洪海看来,目前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遇到的最大难题是AI通用大模型和工业大模型不匹配。在数据类型、数据源、安全等方面,通用大模型和工业大模型的需求大相径庭,前者的数据类型是图像、声音、文本和视频等,数据样本巨大,容错性较强;后者需要的数据类型是电流、电压、温度、震动等,数据样本较小,对安全失误“零容忍”。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通用性与专业性的权衡。”徐洪海说,“通用模型提供基础能力,但需行业知识和场景才能落地,工业模型通过领域优化实现高精度和可靠性,但跨行业复用率低。”

目前,上海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19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29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54家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蝉联国内城市榜首。徐洪海几乎跑遍了这些代表着制造业前进方向的工厂,而抓住“未来”的关键,在于将自身沉淀的数据优势转化为工业垂类模型优势。

当下,工业垂类大模型的开发才刚起步。宝钢股份去年对AI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攻坚,首先就瞄准了高炉。在收集了40多万条信息的基础上,去年8月“高炉大模型”在宝钢股份宝山基地4号高炉正式投运,AI大模型首次被用于解析高炉这一复杂工艺。

高炉是炼铁的核心工艺,冶炼温度会达到2000℃以上。炉内反应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任何仪器仪表能够直观监测,到现在仍被业界视为“黑匣子”。长期以来,高炉的操作都依赖一线操作工人的经验判断,这导致冶炼的生产效率大大受限。

运行10个月后,在工艺优化方面,高炉大模型实现预测命中率与控制采纳率均超过90%,炉热控制精度显著提升;在能耗与减碳方面,高炉运行更顺畅,实现了铁水温度、硅含量、燃料比等多项指标的改善,每吨铁水可节约燃料2千克。

重工业的“他山之石”同样适用于轻工业。当下市场导向“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也鞭策着轻工业企业尽快与数字接轨。轻工工程服务行业的“国家队”中国海诚常务副总裁张志表示,中国海诚已累计服务我国36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约占77家轻工业领域卓越工厂的半壁江山,其中食品行业整体转型速度最快,酿酒行业和烟草行业紧随其后。另外,制浆造纸、制糖制盐等轻工业也已加快转型步伐。

原标题:《“Know-how”为宝,轻工业的机器装不了“爱聊天的大脑”》

栏目主编:戎兵 题图来源:沈湫莎摄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