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米17系列开售后,很多网友就关注新机的销售情况,没等几天卢伟冰就官宣销量已经破百万,但对此很多网友觉得销量的含金量没有激活量高,应该以激活量为准...
2025-10-06 1
轻轻抬起手腕,智能手表即刻呈现心率数值;清晨醒来,一份详细的睡眠报告已自动生成。这些嵌在腕间的小巧设备,正悄然改变我们认知与管理健康的方式。
在健康信息碎片化的当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好长期健康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为引导用户主动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各大品牌的智能手表不断迭代升级,搭载多项创新传感器技术,既能提供全方位健康数据概览,又能输出清晰可操作的健康洞察,助力用户更深入地了解自身身心状态。
健康监测:从数据采集到主动干预
曾几何时,智能手表的健康功能还局限于计步和基础心率测量;如今,它们已进化为全天候陪伴的 “健康伴侣”,这背后离不开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
以核心的心率监测为例,其主要依靠光电体积描记法(PPG)技术实现:智能手表的 LED 灯发出绿光照射皮肤,皮肤下的血管会随心脏跳动产生容积变化;此时,手表的光电传感器如同 “光信号捕捉器”,实时接收反射光信号,将光信号的强弱波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算法计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最终呈现为直观的心率数据。
图源:网络
而睡眠监测则是一场 “多传感器协作的精密行动”。其中,加速度计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分析睡眠中身体动作的频率、幅度,初步判断睡眠所处阶段;同时,心率传感器持续追踪心率变化 —— 要知道,睡眠时心率会随阶段动态调整:深度睡眠期心率平稳且偏低,进入快速眼动期后,心率可能出现轻微波动。两种数据结合,才能生成更精准的睡眠报告。
技术革新:从基础监测到专业功能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能力逐渐向 “专业化” 靠拢。以三星 Galaxy Watch8 系列为例,其搭载的 “血管负荷功能” 可在用户睡眠时,通过读取光电容积图(PPG)波形,精准测量血容量变化与血管硬度,进而分析血管压力波动。
图源:网络
由于饮食、压力、休息等日常因素都会影响这一指标,定期监测能帮助用户及时发现生活习惯中的调整空间,提前规避潜在健康风险。更令人关注的是,部分智能手表已能捕捉到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医疗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就报道过一个典型案例:一名 76 岁护士因情绪应激引发胸痛,她通过智能手表的心电图(ECG)功能监测到异常心电变化,及时就医后被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
图源:网络
这一案例也证明,智能手表的单导联心电图功能,能够检测到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典型心电特征,为紧急情况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准确吗?消委会测试揭示真相
面对智能手表呈现的各类健康数据,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些数据到底准不准?”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最新测试,或许能给出部分答案。
图源:网络
此次测试覆盖了中国香港市场上在售的 44 款智能手表及智能手环,结果显示,部分产品的监测数据存在显著偏差:
计步功能
:3 款样本会将轻微手部动作误判为 “步数”,导致步数数据偏差高达 59%~74%;
心率监测
:2 款样本在多数活动场景下的心率偏差均超过 11%,尤其在骑行时,偏差更是突破 21%。
对此,香港消委会给出了中肯提醒:智能手表、手环的健康及运动数据均为 “估算值”,精度无法与专业医疗设备媲美,仅适宜作为日常健康参考,绝对不能替代医学检测或用于疾病诊断。
医疗级应用:从消费电子到专业医疗
尽管消费级智能手表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但专为医疗场景设计的 “医疗级智能手表”,正逐渐展现出实用价值与潜力。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复云健康联合推出的RuiWatch Pro为例,这款设备并非普通消费电子产品 —— 它将搭载专业数字芯片的可穿戴设备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结合 AI 智能管理后台,构建起 “医疗 + 日常” 贯通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图源:网络
针对独居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它还设计了实用的安全功能:若老人发生意外跌倒等紧急情况,长按设备的 SOS 键 5 秒,后台人工客服会即刻响应,一方面联系用户确认情况,另一方面同步联络 120 急救中心与紧急联系人,并发送精准定位,为老人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据统计,2025 年前 8 个月,该设备已接收并处理 66002 次求助,多名老人因此得到及时医疗救助。
未来展望:AI 驱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深度整合,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正迎来重大转型。据市场研究公司数据,这类设备已从早期的基础健身追踪器,升级为融合多模态生物传感器的 “智能健康管理工具”。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已达 222 亿美元,预计到 2031 年将突破 529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3.2%。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全球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催生对实时健康监测的需求;医疗系统加速数字化转型,为可穿戴设备的医疗级应用提供场景;消费者对 “主动健康管理” 的需求升级,不再满足于 “被动看数据”,更希望获得个性化健康建议。
华为 Watch 5 系列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 它首次明确将产品定位为 “AI 智能手表”,标志着华为在可穿戴设备战略上的关键转变:从 “单一健康数据采集工具”,升级为 “具备主动干预能力的健康平台入口”,能基于用户数据提供更精准的健康提醒与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宁光,曾对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做出评价:“RuiWatch 不仅是一枚手表,更是瑞金医院、复云健康与上海牌手表在数字化浪潮中,对‘守护人民健康’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刻回应。” 未来,无论年龄大小、身处医院还是家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望通过这类设备,获得更及时、更贴心的健康守护,实现 “安心生活” 的愿景。
相关文章
自从小米17系列开售后,很多网友就关注新机的销售情况,没等几天卢伟冰就官宣销量已经破百万,但对此很多网友觉得销量的含金量没有激活量高,应该以激活量为准...
2025-10-06 1
轻轻抬起手腕,智能手表即刻呈现心率数值;清晨醒来,一份详细的睡眠报告已自动生成。这些嵌在腕间的小巧设备,正悄然改变我们认知与管理健康的方式。在健康信息...
2025-10-06 1
从设计救命药物的蛋白质,到预测病毒结构加速疫苗研发,人工智能正在生命科学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同样锋利——2025年7月,预测研...
2025-10-06 1
【TechWeb】10月6日消息,近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利用高性能鼠标中的传感器捕捉到的细微震动,使用AI工具...
2025-10-06 1
上饶文旅2025-10-06 14:12:27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千年前辛弃疾在饶州闲居时曾用一句词道尽上饶的灵动当月光再一...
2025-10-06 1
为了这次国庆长假,不少网友选择临行前早早去买机票。有人会觉得早买是捡漏,但等到当天一查才发现,早买可不一定意味着最便宜!其实这种临出发前机票突然大跳水...
2025-10-06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欣阅在科技圈,我们听惯了烧钱换增长的神...
2025-10-06 1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06 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