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上海一医院宣布:试用高约1.6米人形机器人!预诊只要5-8分钟,1天服务超60人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0日 20:15 0 aa

近日,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亮相,

进入试用阶段。

上海一医院宣布:试用高约1.6米人形机器人!预诊只要5-8分钟,1天服务超60人

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医疗通用机器人


它是全国首款用于临床诊疗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团队研发。


在上海六院骨科,它为排队看病的患者提供预诊服务,同时完成步态、肌肉力量等一部分检查项目,随后对问诊和检查信息进行多模态分析,形成辅助诊断建议并发送给医生。


医疗通用机器人进入医院的背后,是启迪之星(上海)高质量孵化器的积极作为。今年,这家源自清华创业园的孵化器已招引培育25家企业,主要集中在AI医疗、AI芯片、AI信息技术等领域,清华系项目占比近50%。张涛团队的创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获得启迪之星投资后,他们在上海杨浦区创立了清瞰智能公司,将把具身智能机器人推广到国内众多医院。


技术创新推动具身智能进医院


“这台机器人是清华团队为医院打造的通用智能装备,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在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清瞰智能首席执行官高晓指着身旁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向记者介绍道。只见它高约1.6米,上身有一块屏幕,用于显示诊疗信息,下身采用轮式底盘,适合在医院里移动。它的机械臂可以与不同医疗设备结合,完成辅助治疗工作。其算法和传感器可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进行配置,可扩展性很强。


上海一医院宣布:试用高约1.6米人形机器人!预诊只要5-8分钟,1天服务超60人

轮式人形机器人在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岗”。


经过多年积累,张涛团队开发出“智能体驱动多装备医疗集成技术”框架。它突破了传统人工智能单纯分析框架的局限,创新性地将控制算法与人工智能融合,用控制算法驱动硬件装备,用人工智能做精准分析与决策支持,实现了具身智能在医院真实场景的落地。


这个技术框架具有通用性,研发团队可在此基础上,为很多医学亚学科和临床方向开发不同的智能体。目前,清瞰智能正在走这条技术路线,除了上海六院骨科,还与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洛阳正骨医院等合作,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


目前,上海六院骨科的试用情况显示,机器人预诊一名患者的时间为5—8分钟,每天8小时理论上可完成60名以上患者预诊。对医生来说,机器人助手能提升诊疗效率,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对患者来说,机器人助手增加了临床评估的维度,能保障诊疗质量,而且就诊体验会更好。


上海一医院宣布:试用高约1.6米人形机器人!预诊只要5-8分钟,1天服务超60人

上海六院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启动合作项目。



来源 | 上观新闻、大象新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