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舒娅疆)10月10日,记者从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兴科技”)获悉,湖南卫视官方视频号近日发布《湖南卫视中秋之夜》晚会AI...
2025-10-10 0
近日,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亮相,
进入试用阶段。
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医疗通用机器人
它是全国首款用于临床诊疗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团队研发。
在上海六院骨科,它为排队看病的患者提供预诊服务,同时完成步态、肌肉力量等一部分检查项目,随后对问诊和检查信息进行多模态分析,形成辅助诊断建议并发送给医生。
医疗通用机器人进入医院的背后,是启迪之星(上海)高质量孵化器的积极作为。今年,这家源自清华创业园的孵化器已招引培育25家企业,主要集中在AI医疗、AI芯片、AI信息技术等领域,清华系项目占比近50%。张涛团队的创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获得启迪之星投资后,他们在上海杨浦区创立了清瞰智能公司,将把具身智能机器人推广到国内众多医院。
技术创新推动具身智能进医院
“这台机器人是清华团队为医院打造的通用智能装备,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在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清瞰智能首席执行官高晓指着身旁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向记者介绍道。只见它高约1.6米,上身有一块屏幕,用于显示诊疗信息,下身采用轮式底盘,适合在医院里移动。它的机械臂可以与不同医疗设备结合,完成辅助治疗工作。其算法和传感器可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进行配置,可扩展性很强。
轮式人形机器人在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岗”。
经过多年积累,张涛团队开发出“智能体驱动多装备医疗集成技术”框架。它突破了传统人工智能单纯分析框架的局限,创新性地将控制算法与人工智能融合,用控制算法驱动硬件装备,用人工智能做精准分析与决策支持,实现了具身智能在医院真实场景的落地。
这个技术框架具有通用性,研发团队可在此基础上,为很多医学亚学科和临床方向开发不同的智能体。目前,清瞰智能正在走这条技术路线,除了上海六院骨科,还与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洛阳正骨医院等合作,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
目前,上海六院骨科的试用情况显示,机器人预诊一名患者的时间为5—8分钟,每天8小时理论上可完成60名以上患者预诊。对医生来说,机器人助手能提升诊疗效率,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对患者来说,机器人助手增加了临床评估的维度,能保障诊疗质量,而且就诊体验会更好。
上海六院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启动合作项目。
来源 | 上观新闻、大象新闻
相关文章
本报讯 (记者舒娅疆)10月10日,记者从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兴科技”)获悉,湖南卫视官方视频号近日发布《湖南卫视中秋之夜》晚会AI...
2025-10-10 0
近日,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亮相,进入试用阶段。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医疗通用机器人它是全国首款用于临床诊疗的具身智能机器...
2025-10-10 0
原本只有实验室见面的AI从业者们,如今兴起了在社交媒体上“打招呼”。最近,一股“Ask me anything”的风潮席卷网络,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独...
2025-10-10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在数字化与AI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正从边缘概念走向主流服务。如今,它已成长为一个规模达4700亿元的庞大市场——这...
2025-10-10 0
当ChatGPT学会说话,Sora开始造梦,GPT-5甚至能自己做科研——人类,或许已经站在「文明重启」的边缘。奥特曼在最新采访中罕见摊牌:OpenA...
2025-10-10 0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全球首创的低空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成功复现低空复杂风场,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受到《科技日报》...
2025-10-10 0
这几年中美在芯片上的拉锯战,真是看得人直摇头。说白了,美国从2022年开始就想拉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搞什么芯片四方联盟,目的就是重塑全球半导体供...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