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驰智能完成A轮融资】《科创板日报》15日讯,近日,无人机与智慧安防领域企业辉驰智能完成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未披露。辉驰智能成立于2025年,专注于...
2025-10-15 0
9 月 19 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的调研报告,其中披露了当前中国 AI 产业发展速度的核心数据,值得关注。
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统计口径为云厂商对外部客户提供的服务,不含自有业务)达 536.7 万亿 Tokens,较 2024 年全年 114 万亿 Tokens 的规模增长近 400%。
市场格局方面,火山引擎以 49.2% 的份额位居第一,接近半壁江山,延续并扩大了 2024 年 46.4% 的领先优势。阿里云百炼平台则以 27.0% 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二,第三是百度智能院千帆平台,占比 17.0%。
IDC 在报告中同时指出,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未来仍有数百倍增长空间,但当前面临的核心瓶颈是如何打破泛互联网行业局限,向更多传统行业渗透;此外,市场已从侧重模型训练显著向模型推理服务迁移,多模态大模型与 Agent 应用成为增长关键驱动力,并建议行业需从“量”向“质”突破,以应用生态塑造差异化,同时推动低码与高码开发模式融合。
仔细看 IDC 的报告,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在报告中关于“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月度环比增长”的统计曲线中,能够清晰发现两个改变行业增长格局的关键拐点,而这两个节点背后,恰好是 Token 成为 AI 应用核心衡量指标的深层逻辑所在。
第一个拐点是 2024 年 7 月,这个月的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 YoY 增长率超过 160%。而这个时间点,恰好是豆包大模型技术降本全面发酵之后。在这之前的 2024 年 5 月 15 日,豆包大模型通过模型架构、推理框架等技术创新,将主力模型定价直接从行业的“分计价”拉入“厘计价”时代,降幅高达 99.3% 。
第二个拐点出现在 2025 年 2 月,这个月的增长幅度达到 60% 的水平。而这个时间点,对应的是行业事件是 DeepSeek-R1 推理模型爆红。
这一事件不仅加速了 MaaS 市场渗透率,更标志着中国 AI 云市场正式从“预训练时代”迈向“推理时代”。IDC 报告明确指出,此时市场需求已完成从模型训练向推理服务的迁移,企业对推理的关注重点从“准确性”扩展到“资源效率、运营成本与可持续发展”,而推理场景的核心衡量单位,正是 Token 消耗量。
透过这两个拐点,我们也能一窥当前 AI 模型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趋势。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IDC 此次选择以“Tokens 调用量”作为核心统计指标,而非传统的 IaaS(算力、存储)或 PaaS(开发平台)打包统计,本质就是抓住了 AI 应用落地的“真实标尺。
从统计逻辑看,IaaS 统计的是“算力供给”,而非“算力使用”—— 部分云厂商通过低价销售 GPU 资源冲营收,但大量算力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反映 AI 应用的实际落地情况;而 Token 统计的是“模型实际调用”,每一个 Token 都对应一次文本生成、图像分析或语音交互,是 AI 与业务场景结合的直接体现。以火山引擎为例,IDC 统计未包含其自有业务(如抖音、豆包 APP)的 Token 消耗,若纳入统计,其份额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剔除水分”的统计方式,更能反映商业市场的真实需求。
从产业价值看,Token 消耗量是衡量 AI 产业景气度的“晴雨表”。
原因有三。其一,Token 增长与应用落地强绑定。只有模型足够好用、应用场景足够丰富,企业才会持续调用 —— 火山引擎数据显示,其服务的消费电子行业客户引入视觉理解模型后,5 个月内 Token 消耗增长 12 倍,日均突破百亿 Tokens,这正是应用落地的直接反馈。
其二,Token 模式更具可持续性。传统“卖算力”是一次性交易,低价冲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客户一旦发现算力闲置便会退租;而“卖 Token”是经常性收入,依赖客户持续使用,倒逼厂商优化模型能力与服务体验,形成“模型更好 → 应用更多 → Token 增长 → 模型迭代”的良性循环。
其三,Token 具备指数级增长潜力。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2024 年初中国日均 Token 消耗量为 1000 亿,2025 年 6 月已突破 30 万亿,一年半增长 300 倍;某 ICT 硬件企业通过敏感性测试预测,若 Token 价格维持当前水平,火山引擎未来 1-2 年 Token 调用收入或增长至百亿元 —— 这种增长速度远超传统 IaaS(年增速 50%-200%),成为 AI 云市场的核心增量。
在 MaaS 赛道的竞速中,火山引擎并非最早入局者,却能快速占据 49.2% 的市场份额,核心源于其在战略、技术与规模上的三重差异化优势。
火山引擎入局云计算市场较晚,若按传统 IaaS 模式追赶难度极大。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曾透露,管理层早年曾要求团队思考“2030 年的云与 2020 年有何不同”,最终答案是“AI”,而 MaaS 正是 AI 云的核心载体。
与其他云厂商侧重 IaaS 营收不同,火山引擎从 2024 年起就将 MaaS 置于战略高度,投入远超当前营收规模的资源。这种战略定力在 2024 年 5 月的降本中尤为明显,每一次动作都精准踩中行业拐点。
在技术方面,火山引擎的技术优势体现在“模型”与“平台”两大维度:在模型层面,豆包大模型家族迭代速度领先行业,目前已覆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领域。国际评测机构 Artificial Analysis 数据显示,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 的文生图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图像编辑能力全球第二;豆包・视频生成模型 Seedance 1.0 pro 登顶相关盲测榜单;其实时语音模型更是在 C 端场景爆火,支持唱歌、辩论等多样化交互,2025 年 5 月豆包大模型日均 Token 调用量达 16.4 万亿,较 2024 年 5 月的 1200 亿增长 137 倍。
在平台层面,火山引擎 MaaS 平台“火山方舟”经过内部海量业务打磨,性能优势显著。AI 基础设施创业公司 TensorChord 2025 年 3 月评测显示,火山方舟上的 DeepSeek-R1 模型每秒 Token 输出量是部分厂商的 2.6 倍,在首字延迟、并发处理、资源利用率等客户可感知指标上均为行业领先 —— 这源于其底层技术优化,包括 PD 分离架构、KV-Cache 缓存加速、自研 vRDMA 网络等,能“榨干每一张 GPU 的 Token 输出潜力”。
最后是规模的支撑。火山引擎的规模优势来自字节跳动“内外同源”的技术体系 —— 支撑火山引擎外部客户的基础设施团队,与服务抖音、飞书、广告等内部海量业务的团队是同一团队。这种架构意味着,火山引擎在服务外部客户前,已在内部“实战”中验证了技术的稳定性与 scalability:例如,其需支撑抖音推荐系统的超大规模稀疏模型训练,这种能力外化后,可轻松满足外部企业的高并发 Token 调用需求。
目前,火山引擎已服务全球 9 家 Top10 手机厂商、8 成主流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特斯拉)、70% 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超五成 985 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些跨行业客户的持续调用,进一步巩固了其 Token 规模优势。
IDC 的报告不仅是对过去市场格局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趋势的预言。随着多模态技术和 Agent 应用的成熟,单个任务消耗的 Token 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AI 应用的想象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在这场变革中,谁能提供效果最好、成本最低、性能最强的模型服务,谁就能吸引最多的开发者,催生最繁荣的应用生态,从而在“Tokens 经济”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火山引擎凭借其在 MaaS 赛道上的战略定力、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已经抢得先机。49.2% 的市场份额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市场对其战略和执行力投出的信任票,预示着在即将到来的 AI 应用大爆发时代,它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关文章
【辉驰智能完成A轮融资】《科创板日报》15日讯,近日,无人机与智慧安防领域企业辉驰智能完成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未披露。辉驰智能成立于2025年,专注于...
2025-10-15 0
荣耀Magic 8 Pro八项AI技术解析荣耀Magic 8 Pro将于今日正式发布,该机作为荣耀Magic 8系列的核心机型,搭载高通骁龙8 Eli...
2025-10-15 0
近日,中国船级社(CCS 工程软件创新研发团队荣获2025年航海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这份荣誉是CCS多年工程软件研发布局、多部门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也...
2025-10-15 0
9 月 19 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的调研报告,其中披露了当前中国 AI 产业发展速度...
2025-10-15 0
近日,一则新闻在全球科技圈和财经界炸开了锅:美国国防部将中国无人机巨头大疆创新(DJI)列入所谓的“中国军事企业”清单。这已不是大疆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
2025-10-15 0
撰文 | 程书书编辑 | 李信马题图 | 豆包AI国庆假期,全球AI圈被一枚“重磅炸弹”炸醒。OpenAI发布新一代AI视频模型 Sora 2 及其配...
2025-10-15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15 11
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全球手机行业从此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而在中国市场,2010年小米推出第一代手机后,国产手机便开启长达15年的“大混战”。...
2025-10-1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