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幕如何撬动大市场?数字技术如何加快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一年来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哪些新亮点?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
2025-11-09 0
最近,埃隆·马斯克又发表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预言。在接受乔·罗根播客采访时,这位特斯拉和SpaceX的掌门人表示:未来五到六年内,手机和App都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器端AI与设备端AI实时互动的"边缘节点",人们看到的所有内容都将由AI实时生成。听起来很炫酷,很科幻,很有马斯克的风格。但问题是,这个预言不仅有点脱离现实,而且犯了两个关键性的错误。
客观的说,马斯克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他把电动车从小众交通工具变成了主流选择,让私人航天成为可能,推动了可回收火箭的商业化应用。这些成就足以让他在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与此同时,马斯克也是一个热衷于发表惊人言论的人,而且这些言论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比如他关于人工智能的预言,从"AI将在五年内超越人类"到"AI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这些说法吸引了无数关注,但也招致不少批评。他的脑机接口项目Neuralink声称要让瘫痪病人重新行走,甚至让人类意识上传到机器人,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至于登陆火星的计划,时间表一改再改,从最初的2024年推迟到现在遥遥无期。这些预言有的在推动技术进步,有的则更像是为了制造话题。
这一次关于手机和App消失的预言,或很遗憾,更接近后者。它听起来很前卫,但经不起推敲,因为它犯了两个基本性的错误,一个是对人机关系的误解,另一个是对网络技术现状的忽视。
马斯克认为,未来的手机将演变成AI推理的"边缘节点",核心逻辑是服务器端AI和设备端AI的实时互动,这个说法的问题在于它完全颠倒了主次关系:手机和App的本质,重来都是作为人类与互联网世界交互的工具,而不是成为AI的服务终端。
我们为什么需要手机?因为它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完成工作、享受娱乐。我们为什么需要App?因为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功能,微信解决社交需求,抖音满足娱乐欲望,支付宝处理金融事务,高德地图提供导航服务。这种分工明确、随时可用、离线也能部分工作的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最优方式之一。
马斯克设想的场景是什么,手机变成一个显示屏和扬声器,所有的计算和内容生成都交给云端的AI来完成,设备只负责接收和展示。这听起来效率很高,但完全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人需要的不是AI推理节点,而是一个能够随时响应自己需求、可控可靠的工具。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地铁里想看一段视频,在电梯里想回个微信,在山区旅游时想查一下地图。这些场景都要求手机能够立即响应,而不是等待云端AI"实时生成"内容再传回来。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自己的设备是自己掌控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某个遥远服务器的计算结果。把手机变成AI的边缘节点,本质上是让手机为AI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因此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逻辑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接受马斯克的设想,让服务器端AI和设备端AI实时互动,这个方案在技术上也不可行,至少五年内绝对不可行。原因很简单:现有的网络技术根本支撑不了这种"实时互动"的需求。
我们先来看看现状。5G网络的理论延迟可以低至1毫秒,但那是在理想实验环境下。在实际使用中,5G的平均延迟大约在20到30毫秒之间,而且会受到基站负载、信号强度、网络拥塞等多种因素影响。至于6G,虽然各国都在开发,但离商用化还很遥远,目前的预测是2030年左右才能开始大规模部署。更关键的是,6G主要解决的是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但"更低"不等于"无延迟"。
马斯克设想的场景需要什么?服务器端AI接收你的指令,进行复杂的推理和计算,生成内容,然后传回设备端。整个过程需要在毫秒级别完成,才能让用户感觉不到延迟。但问题是,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延迟:网络传输的延迟、服务器处理的延迟、数据返回的延迟。更不用说,如果你处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或者网络拥堵,这个体验会变得多么糟糕。
现实情况是,即使在5G网络下,依赖云端计算的应用仍然会遇到延迟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AI应用越来越强调"端侧AI,也就是把AI模型直接放在手机里运行,而不是依赖云端。原因无他,本地运行更快、更稳定、更私密,也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
技术专家普遍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端云协同才是最优方案,也就是简单任务在本地处理,复杂任务调用云端。完全依赖服务器端AI与设备端AI的实时互动,不仅不是最优解,甚至可能是一个倒退。
回到马斯克的预言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它的问题:这是一个听起来很酷、但经不起推敲的说法,更像是为了吸引眼球而非基于严谨分析。马斯克习惯于用夸张的方式描绘未来,这种风格有时能激发创新,但更多时候会误导公众对技术发展的认知。
五年后手机和App会消失吗?显然不会。手机可能会变得更智能,AI会深度集成到操作系统中,App的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手机作为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核心工具,以及App作为功能分工载体的地位,不会在短时间被颠覆。因为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服务AI,而是为了服务人,这才是技术发展的根本。
相关文章
小屏幕如何撬动大市场?数字技术如何加快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一年来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哪些新亮点?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
2025-11-09 0
最近,埃隆·马斯克又发表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预言。在接受乔·罗根播客采访时,这位特斯拉和SpaceX的掌门人表示:未来五到六年内,手机和App都将消失...
2025-11-09 0
今天给各位分享wepoker透视挂真的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wepokerplus透视挂真的假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
2025-11-09 0
来源:蓝血研究近日,东方甄选高管孙东旭的正式辞职,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一个长期困扰新东方系企业的问题:俞敏洪为何留不住牛人?从早期的“新东方三驾马车...
2025-11-09 0
采访手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 如果要筛选近年来国内热度较高的一些关键词,与诺贝尔奖联系度最高的顶尖科学家即其中之一。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
2025-11-09 8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充分发挥算力规模领先、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巨大等优势,我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
2025-11-09 0
有一个问题,华为手机的对手是谁?其实也可以对应现在的华为鸿蒙智行模式的汽车对手是谁?现在出现一个风气,所谓的什么都是华为看到对手的销量慌了,所以出现所...
2025-11-09 0
说起中国航空发动机,张恩和这个人绕不开。他是太行发动机项目的带头人,也就是WS-10涡扇发动机,这是国产战机的心脏,关系到空军能不能真正自力更生。很多...
2025-11-0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