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能源遇上“新玩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9月27日至29日,山西(太原)能源产业博览会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不仅聚齐了全球能源精...
2025-10-01 0
8月19日,国内首颗全极化商业SAR卫星海哨二号升空,就在大家还以为卫星就是从太空拍照时,它已经颠覆传统。
光学卫星遇到云层就成"睁眼瞎",去年河南暴雨时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云,海哨二号自带"微波雷达",穿透云雨看清地面,十几分钟就能把灾情图传回来。
它凭什么做到全天候观测?这技术能解决哪些难题?
作者-常
去年7月,河南暴雨。老家亲戚被困村里,手机没信号,外面的人急得团团转。想看看村里的水淹到哪了,路还通不通。打开卫星图,白茫茫一片全是云,什么都看不清。
光学卫星靠太阳光工作,跟咱们拍照一样,遇到阴天下雨就"罢工"了。晚上就更别提,天一黑,它直接成了"睁眼瞎"。那时候就想,要是有颗卫星不靠太阳、不怕云雨该多好。
海哨二号,就是来干这个的。它不"看"光,发的是X波段微波。相当于自己带了个"微波手电筒",往地球一照,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有没有云,都能把地面的样子"拍"下来。
它的微波能穿破云雨,雨滴、云层在微波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这种技术叫SAR——合成孔径雷达,属于"主动遥感"。普通卫星是"被动遥感",等着太阳照。它是"主动出击",自己发射微波自己接收。
今年7月,东海某海域,两艘船碰撞,原油泄漏。做海洋环保的朋友当时急坏了——正赶上阴雨天,光学卫星拍不了。海哨二号不到24小时,就传回了3次监测图像。
油膜在SAR图上是深色斑块,扩散范围、漂移方向,看得一清二楚。应急队伍根据这些信息部署围油栏,最后污染扩散减少了60%。不怕黑、不怕雨,这已经很厉害了。
但海哨二号最神的,不是"能穿透云雨",是"能看懂东西"。普通商业SAR卫星只能说"这有个东西",它能告诉你"这是什么东西"。这背后的秘密,就是那"俩字"——全极化。
咱人眼能分颜色,是因为能捕捉不同波长的光。
卫星的"极化",就是"看微波的振动方向"。普通商业SAR只能看一种方向,就像看黑白照片。
海哨二号能同时看四种方向(HH、HV、VH、VV),相当于拍了彩色3D图。更厉害的是,它不只"看颜色",还能"解读"颜色背后的意思——不同物体对这四种微波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打个比方,一片农田。单极化卫星:看到绿色,判断"这是耕地"。
全极化卫星:水稻——直立的茎秆,垂直反射强;小麦——倾斜的叶片,水平反射强;玉米——粗壮的植株,散射明显。全极化SAR每种地物都有独特的"微波指纹"。
现在有了全极化SAR,卫星图一看就知道。左边这块是小麦(金黄色+垂直特征),中间是水稻(深绿色+水体特征),角落那片是玉米(浅绿色+高秆特征),连种了哪个品种都没混淆。
去年河南省农业厅做小麦估产,用的就是海哨二号。准确率95%,比人工统计省了80%的成本。农业保险公司也能用这数据定损理赔,再不用跑断腿去现场查。
还有个更"接地气"的本事:它在太空自己"做题"。
传统卫星拍完照,得把一堆原始数据传回地面,地面再慢慢处理,有时候得好几个小时。海哨二号装了个"太空大脑",直接在太空把数据处理成"有用的信息"。
比如地震后,它拍了灾区的图,马上分析出"哪条路断了、哪栋楼塌了",十几分钟就把结果传给救援队。地震的时候,每一分钟都可能多救一个人。要是等数据传回来再处理,黄花菜都凉了。
一颗星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了不起。但一颗星再厉害,也只能守住一个方向,重访一个地方得等3天。如果是一群星呢?如果21颗星组成网呢?那就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作战"了。
海哨二号不是"孤军奋战"。它是AIRSAT星座的一员,这个星座规划了18颗SAR卫星。现在,8颗已经在轨。年底,将达到11颗。2026年,扩充到21颗。
数字背后是能力的跃迁:单星——重访周期3天(72小时才能再看一次);8颗组网——重访缩短到1天(24小时);21颗组网——重访缩短到几小时(4-6小时)。
从"等三天"到"几小时",这是质的飞跃。
星座组网,不只是"数量多",更是"商业模式"的重构。
以前,卫星遥感是"项目制"——政府部门下单,卫星公司接单,做完一单算一单。这种模式,很难盈利。现在,业务化运营,变成"订阅制",想看哪看哪。
河南省农业厅想监测小麦长势?订个年度套餐,生长季每周更新。某保险公司要评估灾害损失?买个定制服务,灾后24小时出报告。
从"卖数据"到"卖服务",从"一锤子买卖"到"持续收入",商业模式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可持续"。
21颗星,在全球商业SAR星座里,算什么水平?
美国Capella规划36颗,芬兰ICEYE已有21颗在轨。中国后发,但不后劲。在这场"星座大战"里,中国占据什么位置?海哨二号这张"王牌",到底有多关键?
全球商业SAR卫星,三足鼎立。
美国Capella Space:规划36颗卫星,分辨率最高(0.5米),但幅宽小(5-20公里),适合精细观测。芬兰ICEYE:21颗已在轨,最大商业星座,单星能力相对弱,靠数量堆规模。
中国海哨/AIRSAT:规划18颗(精而不多),全极化能力(独家优势),大幅宽+高分辨率+智能处理(综合平衡)。数量不是最多,单星不是最强,但"全极化+智能化"这条路,中国走在了前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专家评价:"全极化SAR技术是遥感领域的重要突破,海哨二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遥感大会报告也指出:中国SAR卫星星座组网速度全球最快,商业化运营能力快速提升。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甚至在全极化方向上"领跑",这步棋,走对了。
为什么说海哨二号是"关键王牌"?不只是技术先进,更是"战略必需"。
海洋权益:南海、东海,咱的海洋国土,得24小时盯着。光学卫星靠不住,全天候SAR是刚需。灾害应对:地震、洪涝、台风,灾情评估要快。十几分钟就能出图,这速度能救命。
国土管理:耕地保护、森林监测、违建查处,高频观测少不了。几小时重访一次,动态变化逃不掉。
以前,这些能力得靠国外卫星,数据安全没保障,关键时刻可能断供。现在,核心数据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时刻"叫得应、用得上"。
技术自主,是能力保障的前提。能力保障,是战略主动的基础。
这张"王牌",守护的不只是海洋国土,更是咱们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底气。从"仰望星空"到"守护家园",这是中国航天给咱的答卷。
海哨二号不只是一颗卫星,更是中国商业航天从技术追赶到同台竞技的关键一跃。全极化+智能化,让天基监测进入新时代。
技术突破的价值,不在于参数多先进,而在于解决了真问题——让"看不见"变成"看得懂",让几小时变成十几分钟,这才是守护的力量。
2026年,21颗卫星织成的天网将覆盖全球。到那时,这张"天眼"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看得见的改变?
相关文章
当传统能源遇上“新玩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9月27日至29日,山西(太原)能源产业博览会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不仅聚齐了全球能源精...
2025-10-01 0
定制本地人私藏路线,一站式解锁鼓浪屿的隐藏玩法;跟着AR实景导航,自在穿梭于错综巷弄之间;唤醒AI私人导游,随时聆听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随着国庆、中...
2025-10-01 1
中新网成都9月30日电 (祝欢 30日,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的第四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链主企业,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2025-10-01 1
前言8月19日,国内首颗全极化商业SAR卫星海哨二号升空,就在大家还以为卫星就是从太空拍照时,它已经颠覆传统。光学卫星遇到云层就成"睁眼瞎",去年河南...
2025-10-01 1
信息检索 购物直达 能关联商品购买渠道,实现“看图买物”。表格转换 支持一键将图片中的表格内容,转化为可编辑的表格形式。网友纷纷表示:新功能方便快捷,...
2025-10-01 1
你可能没想过,当你打 开ChatGPT,输入一句“今天天气怎么样”,背后其实有一整套庞大的计算系统在高速运转。虽然你看到的是几秒钟就能生成的回复,但这...
2025-10-01 1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10-01 11
微乐海南麻将专用辅助神器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
2025-10-01 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