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商业环境中信息过载的现象,不仅推高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更加剧了商家的竞争压力,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失衡现象。要破解这一困境,构建一个真实...
2025-10-01 0
在全球清洁能源竞赛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个重要的人才流动信号引发了国际科技界的关注。意大利电池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特法诺·帕塞里尼(Stefano Passerini)宣布全职加入南京师范大学,这标志着中国在吸引顶尖能源科技人才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位65岁的资深研究者将领导该校新成立的电化学储能国际研究院,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智力支撑。
帕塞里尼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地位毋庸置疑。作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过去20多年间一直活跃在国际电池研究前沿。根据科学计量数据显示,帕塞里尼已连续十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这一成就足以证明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他的研究重点聚焦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其团队在电解质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池安全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聚合物电解质领域,帕塞里尼团队开发出的单离子导体在30°C下电导率可达10^-3 S cm^-1,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帕塞里尼曾在意大利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电化学家布鲁诺·斯克罗萨蒂教授。此后,他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明斯特大学等知名机构建立了卓越的研究生涯。2012年,他获得了国际电化学学会电池分会研究奖,2020年又荣获伏打奖章,这些荣誉充分证明了其在电池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帕塞里尼的加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在全球电池技术竞争中布局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国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支持日趋完善。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到2030年,中国计划实现储能装机容量超过100吉瓦的目标。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正在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电池技术的支撑。
南京师范大学选择成立电化学储能国际研究院,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前瞻性布局。该研究院的建立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平台,为中国培养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高端人才,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帕塞里尼的东移反映了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上,人才流动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如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逆转。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日益开放的科研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科学家。
中国在电池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上游的锂矿开采、中游的电池制造,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应用,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在全球电池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为科研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像帕塞里尼这样的科学家而言,中国不仅提供了优厚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机遇。在德国等西方国家,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往往面临较长的周期和复杂的监管程序,而中国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为科研转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然而,顶尖科学家的跨国流动也带来了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问题。帕塞里尼在德国期间积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如何在遵守国际法律框架下实现合理流动,将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欧盟近年来加强了对关键技术出口的管制,特别是在电池、半导体等战略性领域。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强国,对于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失也表现出日益增长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也反映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讨论中。
同时,中国也需要在吸引国际人才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只有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才能真正发挥国际人才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对于帕塞里尼本人而言,这一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需要适应中国的科研环境和文化背景,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为南京师范大学电化学储能国际研究院的建设贡献力量。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帕塞里尼的加入可能为中欧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开辟新的渠道。通过这样的人才桥梁,双方有望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电池技术作为清洁能源革命的核心技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帕塞里尼这样的顶级科学家选择加入中国的科研队伍,不仅为中国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相关文章
当下,商业环境中信息过载的现象,不仅推高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更加剧了商家的竞争压力,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失衡现象。要破解这一困境,构建一个真实...
2025-10-01 0
快科技10月1日消息,小米17系列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首销两天就突破了百万销量,是国产旗舰中的佼佼者。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小米17三款手机还只是开胃菜...
2025-10-01 0
在全球清洁能源竞赛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个重要的人才流动信号引发了国际科技界的关注。意大利电池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特法诺·帕塞里尼(Stefan...
2025-10-01 0
现在这AI眼镜圈可太热闹了!小米、华为这些国内大厂,还有微软、谷歌那帮海外巨头,全扎堆往里冲。但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盯着通用场景使劲,恨不得让AI眼镜变...
2025-10-01 0
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9/250929055022.htm纽约州立大学奥尔...
2025-10-01 0
信息来源:https://physicsworld.com/a/nasa-criticized-over-its-management-of-3-3b...
2025-10-01 0
1华为甩出了一张很6的成绩单,鸿蒙5终端数突破2000万。为此,华为联合生态应用推出了涵盖吃喝玩乐多项专属权益的“鸿蒙有礼特别版”,即日领取,玩转国庆...
2025-10-01 1
为什么华为手机的销量总是上不去?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才1250万台,上半年总出货量也才2540万台,跟制裁前每季度的5千万台相比,真的相差太大了。...
2025-10-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