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7日 10:34 9 admin

6月23日,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公众号低调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却引发了航天圈、军迷圈甚至外媒防务的极大关注。

“飞天二号发射成功!”短短几个字背后,藏着中国空天动力技术一次跨越式的进步。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网友们第一眼看到这张奇形怪状的试验飞行器照片时,大多一头雾水。

官方对这次试验成果的描述则简洁专业:“首次获得煤油/过氧化氢推进剂火箭冲压组合动力的变结构进气、变推力加速、变攻角自主飞行等科学数据。”

几个关键词串起来,不仅技术含量爆表,也足够让全球高超音速领域的专家们坐不住了!

当前世界高超音速飞行领域最棘手的技术难题难道被攻克了?尤其是“煤油+过氧化氢”这对组合,更是让很多外军分析员眉头紧锁。

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燃料选择一直是全球争议焦点,美国早年搞X-43A、X-51A试飞时,主打液氢。

原因很简单,液氢燃烧特性优异,点火和火焰稳定性极好,是高超音速推进领域的“优等生”。

但缺点也致命——液氢保存困难、体积庞大、加注后必须短时间内发射,否则就只能“看着挥发”。

换句话说,液氢适合搞技术验证,适合做PPT,真轮到战场部署,特别是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快速反应的武器平台,液氢就是个“累赘”。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而中国这次,直接用上了煤油与过氧化氢。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常温、常压、可长期存储、随时加注、随时发射的实战级推进剂配置。

相比之下,美军那边高超音速武器技术突破还很缓慢,至今停留在实验阶段!实战化进展更是遥遥无期。

更让外界震惊的是,这次西工大团队不是单纯演示飞一圈那么简单,而是成功获得了多模态飞行状态下的真实科学数据。

这种数据的意义,相当于跨过了“理论模拟”到“实飞验证”的技术门槛。

说白了,飞天二号,干的就是以前美国X-43A和X-51A没完全干成的事。

很多人对“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这几个字还没什么概念,其实这是全球高超音速武器技术中最烧脑、最反人类工程学逻辑的动力模式之一。

正常冲压发动机的痛点,就是“无法静止启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想让它工作,必须先让整个飞行器以至少2马赫以上的速度飞起来,空气流动才能被发动机“吸进去”参与燃烧。

而飞天二号用的是“引射火箭”解决方案是在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里先点火一个“小火箭”,用这个火箭的高温高速尾气,强行制造气流,让静止状态下的冲压发动机“假装”自己已经在高速飞行。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有了这个引射火箭,飞行器可以地面零速度启动、完成加速,顺利过渡到亚燃冲压,再从亚燃模式无缝切换到超燃冲压。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个“推力陷阱”要跨过去——当速度从3马赫向5马赫过渡时,推力极易掉坑、甚至喘振熄火。

而飞天二号的多模态引射技术,正是用来填平这口“推力陷阱”的。

从技术路线上看,这套RBCC(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模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也玩过。

结果呢!大把经费烧进去,搞出个X-43A后就没啥后续。再往后X-51A也草草收场。原因简单:美国的PPT能力远超实战化落地能力。

而中国这次不光把飞天二号飞上天,还做到了“变结构进气、变推力加速、变攻角自主飞行”三大复杂控制状态。

变结构进气是什么?就是不同飞行速度下,进气道会实时变形,来匹配最佳压缩比和流场状态。相当于一边飞、一边变形、实时优化进气效率。

至于变攻角自主飞行,这更是让人后背发凉的技术突破。这意味着飞行器在高超音速状态下,还能自主“抬头”“低头”,灵活调整迎角,适应不同飞行轨迹需求。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对于未来高超音速导弹而言,这相当于具备了机动变轨能力,能在敌方防空反导系统预判前突然改变飞行姿态,提高突防概率。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煤油/过氧化氢组合推进剂的实战适用性基础之上。

简单说,中国用一种“可以存、可以等、可以随时打”的燃料体系,实现了多模态、高速、大机动的飞行控制。

很多人还记得2022年的“飞天一号”,当时同样是西工大牵头,目标是解决多模态过渡、宽域燃烧等基础技术问题。

现在回头看,飞天一号就是铺路石,而飞天二号,才是“冲线选手”。

两者的区别,除了燃料系统升级,更重要的是飞行控制层级的跃升。

一号解决了发动机模态切换问题,二号则跨越到了全飞行包线、全程自主可控阶段。

甚至有消息人士指出,这次飞天二号测试,特意选择了多种不同速度区间、不同迎角状态下的连续切换,以验证复杂飞行环境下的动态适应能力。

从气动外形看,飞天二号也做了巨大优化。翼面数量明显增多,尾部加入了斜向喷口设计,甚至在未分离前就完成动力点火。

这种设计,意味着飞行器可以在助推器段完成大部分推进模态测试,再分离进行自由飞行,最大程度降低试飞风险。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中国高校这次发布的新技术,可以说是“过于先进”,仅仅用图片简单展示了一下,就这,恐怕美国人看了都该睡不着觉了。

美国X-51A项目胎死腹中,后续一大堆高超项目,不是风洞数据不准,就是热防护材料不过关,要么就是飞行控制系统半天适配不出来。

美军也没闲着,近年搞出了一堆好看的PPT,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全域打击”“即时响应”“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但真让它拿出一个可以战备部署的实物?至今颗粒无收。

而中国的高超节奏明显更实在:2014年WU-14滑翔高超首飞,2017年东风-17装备,2019年阅兵前公开亮相。

吸气式高超因素飞行项目虽然低调,但如今也开始频繁“秀肌肉”。

所以,这一轮,飞天二号的出现,不只是西工大团队的胜利,更是中国空天动力工程能力一次实打实的技术宣言。

从技术可行性、实战部署潜力到未来战场适用性,飞天二号答案已经足够清晰:

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不再停留在PPT阶段,也不需要用模糊措辞来掩盖研发空白。

西工大又放大招!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美国高超音速技术彻底被甩开

飞天二号,就是中国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领域,首次主动公开曝光的一步棋。

更现实的是,从飞天一号到飞天二号,中国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从技术验证迈入到实用化验证阶段。

相比美国近二十年反复试验失败、进展缓慢的尴尬局面,这种“追赶式跨越”,不免让外界产生一个颇具现实意味的疑问:

“下一次,中国会不会直接亮出一款可量产的吸气高超导弹?”

从当前来看,这一可能性,正在逐步逼近现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