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025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上,宝山区正式启动建设精准诊疗装备转化平台与产业集聚区,探索设立临床研究中...
2025-10-22 0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提起钻石,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珠宝店里标价不菲的钻戒,是象征爱情的奢侈品,但最近半导体圈的一则消息颠覆了这种认知。
曾经用来装点指尖的钻石,如今正被做成薄如蝉翼的“芯片贴”,贴在手机、GPU芯片上就能实现50℃以上的降温效果,彻底解决玩手机烫手、电脑卡顿的难题。
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联合行业巨头正在推进的现实技术,钻石为何突然放下“身段”进军电子领域?
这种“钻石散热贴”真能终结设备发热魔咒吗?它离我们的日常电子设备还有多远?
只要用过手机玩大型游戏,或是长时间运行专业软件的人,都对设备发热的滋味不陌生,屏幕烫手到不敢触碰,帧率突然暴跌,甚至出现自动关机的情况。
可芯片性能越强悍,发热就越严重,如今的纳米级晶体管以千兆赫兹速度切换时,电子高速运动产生的热量会积聚成“热点”,温度比芯片其他区域高出几十度。
以新款Nvidia GPU B300服务器为例,其功耗接近15千瓦,堪比一台家用电炉。
对普通用户来说,发热的直观影响是体验降级,数据显示,5G芯片在高负载下峰值温度可达80-100℃,每升高10℃,性能就会下降5-8%,超过95℃时功耗效率直接暴跌20%。
而对行业而言,热量已经成为制约技术进步的“天花板”,在计算领域,3D堆叠芯片因层间热量无法散出,层数难以突破。
在通信领域,射频晶体管的功率提升被热约束死死限制,即便是卫星上的通信设备,也因RF功率放大器发热问题,难以提升带宽和能效。
为了给芯片“降温”,行业尝试过各种办法,手机里的石墨贴、均热板,本质是被动散热,热阻最低只能做到0.2℃/W,应对高端芯片的高热流密度早已力不从心。
高端旗舰机用上了液冷系统,虽然热阻能降到0.1℃/W,但结构复杂、成本高,还会占用设备内部宝贵空间。
数据中心更夸张,有的直接把服务器浸入绝缘液体中冷却,这种方案的成本足以让普通消费电子望而却步。
而且这些方法都属于“外部疏导”,热量已经在芯片内部积聚成热点,再怎么疏导效果都打了折扣。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钻石。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个疯狂的想法,钻石单价按克拉算,怎么可能用在量产芯片上?但从物理特性来看,钻石堪称“天生的散热高手”。
它的热导率高达2200-2400 W/(m·K),是铜的六倍,而且自带电绝缘属性,贴在芯片上既能快速导走热量,又不会干扰电路运行,这种“导热不导电”的特质堪称“两全其美”。
不过,钻石想当“散热侠”,首先要过两道难关。
第一道是“出身”问题,珠宝用的单晶钻石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尺寸有限,商业化能买到的金刚石基板直径仅3毫米左右,根本无法适配动辄十几、几十厘米的硅片。
第二道是“生存环境”问题,传统金刚石生长需要900℃以上的高温,这个温度足以把芯片里的精密电路烧成“废渣”,更别提直接在芯片上生长了。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给出了破局方案,他们放弃了昂贵的单晶钻石,转而采用多晶金刚石,这种由无数细小晶体组成的材料。
虽然不是珠宝级品质,但热导率能接近单晶水平,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更低,原料成本仅为天然金刚石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他们开发出了低温生长技术,通过在甲烷和氢气的反应混合物中添加氧气,持续蚀刻掉非金刚石的碳沉积物,最终在400℃的温度下,直接在芯片表面培育出厚度仅几微米的多晶金刚石涂层。
这个温度刚好在CMOS电路和其他半导体器件的耐受范围内,完美解决了“高温毁芯片”的难题。
热量在不同材料间传递时,会遇到“热边界电阻”这个隐形障碍,就像不同快递公司的包裹在中转站难以衔接,热量在芯片与金刚石的界面会“堵在路上”。
这也是很多高导热材料无法实际应用的关键原因,幸运的是,研究团队在实验中发现了意外之喜。
当金刚石在氮化硅覆盖的氮化镓上生长时,界面会自然形成一层碳化硅,这层物质就像“声子桥”,能让热量顺畅通过。
布里斯托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独立测量证实,这种结构能让TBR显著降低,热传递效率大幅提升。
有了技术突破,实际效果如何?在氮化镓射频晶体管的测试中,覆盖金刚石涂层后,器件温度直接降低了70℃,对X波段无线电信号的放大效果提升了五倍。
这对需要高频信号的卫星通信意义重大,美国Akash公司就把GPU装在金刚石GaN基板上,不仅让热点温度降低10-20℃,还让服务器寿命延长一倍,为数据中心节省数百万美元冷却成本。
更让普通用户期待的是,这项技术正在向消费电子领域渗透,针对手机芯片的散热需求,研究人员提出了“钻石薄膜+热柱”的解决方案。
在手机芯片的介电层中嵌入纳米级金刚石薄膜,再通过铜制或金刚石制的“热柱”,把热量直接导到设备外部的散热器上。
目前5G手机芯片在高负载下的温升常常超过45℃的国际标准,而金刚石的加入,有望让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彻底告别“烫手”体验。
在更前沿的3D堆叠芯片领域,钻石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随着AI芯片开始采用多层堆叠架构,传统散热方式根本无法穿透层间壁垒,超过五层的AI加速器就会因过热失效。
斯坦福团队提出的“热支架”概念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金刚石层和垂直热柱组成的导热网络,能将热点温度降到传统设计的十分之一,这也是AMD MI300等先进AI芯片未来的重要散热方向。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吸引了行业巨头的集体关注,台积电、三星、应用材料等企业都在与研究团队合作,探索在硅基芯片中的应用。
在国防领域,团队与DARPA的Threads项目合作,目标是开发功率密度为现有器件6-8倍的X波段功率放大器。
国内企业也在跟进,化合积电已经实现多晶金刚石的规模化量产,其金刚石热沉片热导率可达220W/(m·k),表面粗糙度低于1nm,已应用于芯片散热等领域。
当然,钻石散热要走进日常还需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如何让金刚石涂层顶部达到原子级平坦度,如何进一步降低量产成本等。
但从技术演进来看,这只是时间问题,就像当年蓝宝石从奢侈品变成手机镜头盖,金刚石也正在完成从“珠宝”到“工业材料”的转型。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买手机时会看到“钻石散热”的宣传,玩游戏几小时机身依然冰凉,数据中心不再需要庞大的液冷系统,靠薄薄的金刚石涂层就能维持低温。
到那时,钻石的价值不再只靠克拉数衡量,更在于它为电子设备带来的“冷静”体验。
曾经象征永恒的奢侈品,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融入我们的数字生活,这或许就是科技最迷人的地方。
相关文章
10月22日,2025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上,宝山区正式启动建设精准诊疗装备转化平台与产业集聚区,探索设立临床研究中...
2025-10-22 0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提起钻石,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珠宝店里标价不菲的钻戒,是象征爱情的奢侈品,但最近半导体圈的一则消息颠覆了这种认知。曾经用来装...
2025-10-22 0
每经记者:宋欣悦 每经编辑:段炼,兰素英“这是一个以ChatGPT为核心、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浏览器。”10月22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
2025-10-22 0
【10月22日iPhone Air正式发售,起售价7999元】10月22日,苹果中国官网显示,iPhone Air正式发售。该机型通过eSIM激活,不...
2025-10-22 0
京东重磅推出的「家电超级补贴日」将于10月20日晚上8点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双十一大促的提前预演,更是入手家电的黄金节点。本次活动主打“红包+补贴”...
2025-10-22 0
作者 | 王小娟编辑 | 黄昱字节的全球化野心,正在更多的业务领域彰显。在AI应用爆发的背景下,过去三个月,一款名为Cici的AI助手应用在印尼、马来...
2025-10-22 0
来源:视频滚动新闻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跌2.1%,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跌4.8%,恩智浦半...
2025-10-22 0
在手机设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真我一直是少数仍在坚持大胆探索的品牌。从真我GT2系列首次采用纸质背板,到后来一系列充满年轻活力的设计语言,真我一次又一次...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