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夏高琴 嘉兴摄影报道10年前,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被正式提出;10年...
2025-11-09 0
2025年11月6日,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郑州大学张伟伟博士团队展示的仿阿米巴虫磁性机器人引发全场惊呼。这个直径仅0.5毫米的"生物机器人",在模拟血管环境中像鼻涕虫般灵活变形,轻松通过0.3毫米的狭窄通道,精准到达指定位置释放"药物 payload"。这一幕让在场的300多位医学专家看到了攻克脑血栓、脑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新希望。
"它没有轮子,没有翅膀,却能像自然界的阿米巴虫一样,通过改变自身形态在复杂环境中运动。"张伟伟博士在现场演示中介绍道。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医疗毒液"的机器人,其灵感来源于自然界最古老的单细胞生物——阿米巴虫,通过磁性驱动+柔性体变形双重机制,实现了传统机器人难以企及的运动灵活性。
去年在武汉同济医院进行的动物实验中,该机器人首次成功清除了实验兔大脑中的微小血栓。"传统手术需要开颅,而我们通过股动脉穿刺,让机器人自己'游'到血栓位置,膨胀变形将其包裹后溶解。"参与实验的神经外科主任王教授回忆,当时术后CT显示,原本需要3小时的开颅手术,机器人仅用47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操作,且创伤面积缩小了92%。
这个长度不足1毫米的"微型医生",体内藏着三项革命性技术突破:
自适应变形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机器人采用镍钛合金+PDMS复合材料,在外部磁场控制下可实现0-800%的体积变化。当遇到比自身直径小30%的血管狭窄处时,它能像液体一样"挤过去",到达目标位置后再恢复原形。上海交大材料研究所的测试显示,这种材料在经历10万次变形后仍能保持98%的性能,足以完成复杂的体内任务。
磁导航系统解决了精准定位难题。通过体外多梯度磁场发生器,医生可实时控制机器人在血管中的运动轨迹,定位精度达0.01毫米级。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群体协作"能力——多个机器人可组成"医疗小分队",通过不同颜色荧光标记区分任务分工,这种"蜂群战术"已在肝癌模型中成功实现多靶点给药。
智能给药模块则实现了"按需释放"。机器人外壳覆盖的pH敏感型水凝胶,会根据病灶微环境的pH值变化自动降解。在肺癌小鼠实验中,机器人在正常组织中释放率不足5%,而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率骤升至97%,这种"智能靶向"使化疗副作用降低63%。
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临床前研究最后阶段,预计2027年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根据研发团队公布的路线图,首批应用将聚焦以下领域:
"最令人兴奋的是它的微创特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专家董家鸿评价道,"对于高龄患者和儿童,这种'无切口手术'意味着将手术风险降低80%以上。"
在2025医学前沿论坛上,这场技术革命也引发了激烈讨论。北京大学医学部李教授提出担忧:"过度依赖机器可能导致外科医生临床技能退化。"但更多专家认为,这恰恰是医生能力的延伸。
"机器人负责精准操作,医生专注诊断决策,这种'人机协同'才是未来趋势。"张伟伟团队的临床顾问、北京协和医院张主任举例,在动物实验阶段,有经验的医生可同时控制3个机器人完成不同任务,效率是传统手术的4倍。
美国FDA医疗器械评审专家Dr. Smith则关注长期安全性:"我们需要5-10年数据验证其生物相容性。"对此,研发团队已开展12个月的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降解产物对肝肾无明显影响,相关论文已发表于《柳叶刀·机器人手术》期刊。
"未来,你的体检报告可能会提示:'发现3处动脉斑块,已派出5个机器人进行清除'。"张伟伟在演讲中描绘的场景并非遥不可及。按照当前技术迭代速度,预计到2028年:
但研发团队也强调,这项技术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医生,而是让优质医疗资源触达更多人群。"我们希望偏远地区的患者不必长途跋涉,通过这种微型机器人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张伟伟博士在接受采访时眼中闪着光芒。
如果这种纳米机器人进入临床,你最希望用它解决哪种健康问题?你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医生"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医疗机器人 #生物仿生 #精准医疗 #微创手术 #纳米科技
相关文章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夏高琴 嘉兴摄影报道10年前,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被正式提出;10年...
2025-11-09 0
2025年11月6日,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郑州大学张伟伟博士团队展示的仿阿米巴虫磁性机器人引发全场惊呼。这个直径仅0.5毫...
2025-11-09 0
文 | 青茶前言十几年前,西方流行一句话:“我们至少领先中国30年。”那时,美国主导科技,欧洲自诩创新,中国被视作“模仿者”。可时代变了,短短十余年,...
2025-11-09 0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这两天正在举行。峰会期间,数据安全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认为,AI大模型的不当使用会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另外,任意...
2025-11-09 0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新智元)新智元报道编辑:元宇【新智元导读】《Science》的一篇新文章指出,大模型存在一个先天难解的软肋:幻觉难以根除。AI厂...
2025-11-09 0
记者8月6日从阿里国际站获悉,过去一个多月中,全球外贸市场在夏日高温中开启“制冷模式”,水上、防晒、制冷三大夏季品类全面爆发。其中制冷类产品GMV同比...
2025-11-09 9
大众网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尹艺媛 李现蒙 潍坊报道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加速推进,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的关键举...
2025-11-09 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