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排行榜 2025年10月20日 21:02 0 admin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2025年的秋天有多“癫”?


北方降雨破纪录,南方持续高温。有网友调侃,这简直是现实版冰火两重天。


9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持续阴雨,特别是京津冀等区域迎来多轮降雨。10月份的北京更是反差感拉满,这使得“北京下周还有雨”等话题相继冲上热搜。


而有着北京“大水缸”之称的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历年来在泄洪储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谁能想到,20年前北京地区每年的地下水位都在枯水线下持续降低,密云水库竟然一度达到干涸“死库”的境地。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不仅如此,整个华北平原严重干旱少雨,成体系的蓄水系统少之又少,最严重时河床干枯板结,仅存的少量水体质量也堪忧。


而南水北调工程极大地解决了北方地区地下水长期超采、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污染的问题。


但引水北上的设想到开工建设却走了整整50年,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横贯南北,穿越几十座城市,改变了1.85亿人的生活。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可谁又知道,仅中线工程在河南南阳地区的建设就淹没了13个城镇,1400多个村庄,40多万人离开了故土。各地居民倾尽全力,保证了这项工程的顺利竣工。


多年后所有人才明白,南水北调工程到底有多牛。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无法想象,北方人要想喝上长江水到底有多难。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全长4350公里,穿越千条河流、万条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间送水北上。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这项工程成为密云水库北京供水的最强后盾,使水库水位连续多年突破历史纪录。


北京永定河河水复流,就连济南趵突泉泉眼也相继复活刷新了历史纪录。


然而中线工程丹江水库虽然是南水北调水资源的绝佳选择,却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工程开挖前移民新村的设计、测量和布局工作就已紧锣密鼓地开展。


工程周边40多万人为了一池清水,用两年时间分批次迁入新乡、郑州甚至湖北的十堰、襄阳等地。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仅南阳淅川县就有16.5万人需要搬离,是整个南阳地区搬迁任务最重的县城。


虽说故土难离,但在这一刻为了南水顺利北上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难以想象的是,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大规模的搬迁。


早在50年代,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使得淅川人舍家弃业,整整迁离了20万人。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离别时家家户户都捧了一捧乡土,离家再远也不忘思乡之情。但他们仍然响应号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移民任务。


为了减少对丹江水的污染,丹江口周边建起了3000多公里的隔离网,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往返的距离。


当地部门还先后关停了1000多家企业,2005年中线工程扩容时又淹没了13万亩土地,相当于120个北京故宫的面积相继沉入水底。


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一路北上,通过淮河再跨越黄河,将长江之水送往华北地区。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好在自古以来南方水域四通八达,采用原河道运力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方法,要将地面升高40米才能够真正实现“水往高处流”。


技术人员通过沿途建设的13级泵站一级一级抬升水位,实现了南水北送。


而工程建设中最难的则是穿越黄河的工程。


设计之初,为了防止黄河水与长江水汇流污染水质,曾设想过“上天入地”两种方案。但黄河河床以沙石为主,架设输水高渠要在河道上铺设数百根桥墩,雨季来临时河水冲击可能会导致水流改道,引发不可控的问题。


经多方研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团队确定采用倒虹吸的方式,在河床以下30米处掘进4000米的隧道。


但河床下的土质结构复杂,再加上膨胀土遇水之后软化黏腻,开挖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采用15米高的设备下探到施工段,在沙土中日夜不休地掘进,一年多的时间换了上千片刀头,两条内径达7米的隧洞,才得以艰难穿越黄河。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2014年12月,南来之水注入密云水库,全程17座暗渠,12座隧洞,400多座排水设施,400多座控水装置,终于将千里之外的长江水送入华北平原。


从设想到完工历时70多年,如此巨大的工程耗时耗力,却丝毫没有阻挡人们引水北上的决心,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一直以来,北旱南涝的现象在国内长期存在。


多年前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等地的水资源使用量始终处于缺水状态,甚至个别地区还长期陷入极度缺水状态。


而这几个区域又吸引着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地下水超采、用水污染、再生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北京,曾被称为母亲河的密云水库到了90年代末,库存水量仅剩1/4。全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仅靠抽取地下水来艰难维持。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更为严重的是,若没有其他措施进行干预,20年后,华北地区的部分区域,将会出现地下水干涸而无水可采的尴尬局面。


河北邯郸的一位网友就提到,当年家家户户都要修水窖,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多存一些淡水,可即便如此也经常会遇到抽上来的水又苦又咸的情况。


而耕地用水就只能靠天吃饭,土地板结、粮食干旱欠收情况时有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教员多次视察南方水域时就提出设想,可以把南方的水想办法“借”到北方来。


因为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牵一发而动全身,直到90年代末,越来越严峻的用水问题,已经阻碍了地区的发展,均衡南北地区水资源困境已迫在眉睫。


经过几代水利专家的研判,从我国水域的资源对比来看,黄河的储水量远远低于长江。90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是黄河、淮河等水域的近七倍。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借水北上的雏形经过最终讨论,才终于在2000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技术人员设计方案、规划走向,确定了中线、东线、西线三条北调路线。


难,不言而喻,只有迎难而上,干涸的华北平原才能有希望。


借助南方自然天成的湖泊以及水道串联形成的水网,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一路供给了相当于800多个西湖的水量,实现了南水北调直达北京、天津的愿望。


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的贯通并不是结束,而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开始。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为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压力,引江补汉工程蓄势待。


北方的水资源长期匮乏,为扩大水体调配能力,平衡南北水利资源,引江补汉工程被列入日程。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若能全线连通,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水网布局。


多年来,南水北调工程覆盖了北方280多个县区、受水人群达到1.85亿,保证了各区域居民的用水。


而北京、天津等地因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民生企业在这里落户。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江水北上注入密云水库后,使得水库重现活力,到今年7月底水库蓄水量相较于枯水期的水量翻了6倍,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


除用水之外,密云水库水体内仅鱼类就多达45种,周边农副产业及旅游业发展良好,居民收入年增长超过两成。


与此同时,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贯通使用,汉江水体资源储备逐渐受到影响,引江补汉工程应运而生。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降低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深埋法穿越隧洞,实现水资源的联通。


建设该项目以征用临时用地为主,拆迁移民不到1000人。


目前,该项目隧洞掘进里程已超过8公里,施工总进度超过了25%。采用了最先进的TBM技术,推动了工程的进度。


二十年磨一剑:这项纵贯南北的千里工程,惠及1.85亿人

不久后,当引江补汉工程落下帷幕,国内水体供应网将极大地丰富北方居民生活,而南方水域也将焕发新的生机。


当南来的江水不断滋润着北方大地,我们或许很难再想起密云水库曾经干涸的库底。南水北调工程早已不只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它也正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


如今,引江补汉工程开启了新的水脉篇章,这源源不断的江水,是这座城市从容应对雨季与旱季的底气,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美好未来。


-END-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面对面——远水解近渴,惠及1.85亿人的超级工程有多牛?》

2.河南发布:《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大国重器”的河南担当》

3.人民网:《南水北调凭什么让水往高处流?》

4.星球研究所:《南水北调,难!》

作者:红菱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