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近期进行macOS Tahoe 26系统更新,迎来近年来最大规模的UI重构。此次升级中,沿用十余年的Launchpad(启动台)被正式移除,替换为...
2025-10-20 0
2025年的秋天有多“癫”?
北方降雨破纪录,南方持续高温。有网友调侃,这简直是现实版冰火两重天。
9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持续阴雨,特别是京津冀等区域迎来多轮降雨。10月份的北京更是反差感拉满,这使得“北京下周还有雨”等话题相继冲上热搜。
而有着北京“大水缸”之称的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历年来在泄洪储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谁能想到,20年前北京地区每年的地下水位都在枯水线下持续降低,密云水库竟然一度达到干涸“死库”的境地。
不仅如此,整个华北平原严重干旱少雨,成体系的蓄水系统少之又少,最严重时河床干枯板结,仅存的少量水体质量也堪忧。
而南水北调工程极大地解决了北方地区地下水长期超采、水资源严重短缺、水体污染的问题。
但引水北上的设想到开工建设却走了整整50年,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横贯南北,穿越几十座城市,改变了1.85亿人的生活。
可谁又知道,仅中线工程在河南南阳地区的建设就淹没了13个城镇,1400多个村庄,40多万人离开了故土。各地居民倾尽全力,保证了这项工程的顺利竣工。
多年后所有人才明白,南水北调工程到底有多牛。
无法想象,北方人要想喝上长江水到底有多难。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全长4350公里,穿越千条河流、万条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间送水北上。
这项工程成为密云水库北京供水的最强后盾,使水库水位连续多年突破历史纪录。
北京永定河河水复流,就连济南趵突泉泉眼也相继复活刷新了历史纪录。
然而中线工程丹江水库虽然是南水北调水资源的绝佳选择,却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工程开挖前移民新村的设计、测量和布局工作就已紧锣密鼓地开展。
工程周边40多万人为了一池清水,用两年时间分批次迁入新乡、郑州甚至湖北的十堰、襄阳等地。
仅南阳淅川县就有16.5万人需要搬离,是整个南阳地区搬迁任务最重的县城。
虽说故土难离,但在这一刻为了南水顺利北上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难以想象的是,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大规模的搬迁。
早在50年代,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使得淅川人舍家弃业,整整迁离了20万人。
离别时家家户户都捧了一捧乡土,离家再远也不忘思乡之情。但他们仍然响应号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移民任务。
为了减少对丹江水的污染,丹江口周边建起了3000多公里的隔离网,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往返的距离。
当地部门还先后关停了1000多家企业,2005年中线工程扩容时又淹没了13万亩土地,相当于120个北京故宫的面积相继沉入水底。
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一路北上,通过淮河再跨越黄河,将长江之水送往华北地区。
好在自古以来南方水域四通八达,采用原河道运力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方法,要将地面升高40米才能够真正实现“水往高处流”。
技术人员通过沿途建设的13级泵站一级一级抬升水位,实现了南水北送。
而工程建设中最难的则是穿越黄河的工程。
设计之初,为了防止黄河水与长江水汇流污染水质,曾设想过“上天入地”两种方案。但黄河河床以沙石为主,架设输水高渠要在河道上铺设数百根桥墩,雨季来临时河水冲击可能会导致水流改道,引发不可控的问题。
经多方研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团队确定采用倒虹吸的方式,在河床以下30米处掘进4000米的隧道。
但河床下的土质结构复杂,再加上膨胀土遇水之后软化黏腻,开挖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采用15米高的设备下探到施工段,在沙土中日夜不休地掘进,一年多的时间换了上千片刀头,两条内径达7米的隧洞,才得以艰难穿越黄河。
2014年12月,南来之水注入密云水库,全程17座暗渠,12座隧洞,400多座排水设施,400多座控水装置,终于将千里之外的长江水送入华北平原。
从设想到完工历时70多年,如此巨大的工程耗时耗力,却丝毫没有阻挡人们引水北上的决心,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直以来,北旱南涝的现象在国内长期存在。
多年前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等地的水资源使用量始终处于缺水状态,甚至个别地区还长期陷入极度缺水状态。
而这几个区域又吸引着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地下水超采、用水污染、再生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北京,曾被称为母亲河的密云水库到了90年代末,库存水量仅剩1/4。全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仅靠抽取地下水来艰难维持。
更为严重的是,若没有其他措施进行干预,20年后,华北地区的部分区域,将会出现地下水干涸而无水可采的尴尬局面。
河北邯郸的一位网友就提到,当年家家户户都要修水窖,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多存一些淡水,可即便如此也经常会遇到抽上来的水又苦又咸的情况。
而耕地用水就只能靠天吃饭,土地板结、粮食干旱欠收情况时有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教员多次视察南方水域时就提出设想,可以把南方的水想办法“借”到北方来。
因为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牵一发而动全身,直到90年代末,越来越严峻的用水问题,已经阻碍了地区的发展,均衡南北地区水资源困境已迫在眉睫。
经过几代水利专家的研判,从我国水域的资源对比来看,黄河的储水量远远低于长江。90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是黄河、淮河等水域的近七倍。
借水北上的雏形经过最终讨论,才终于在2000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技术人员设计方案、规划走向,确定了中线、东线、西线三条北调路线。
难,不言而喻,只有迎难而上,干涸的华北平原才能有希望。
借助南方自然天成的湖泊以及水道串联形成的水网,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一路供给了相当于800多个西湖的水量,实现了南水北调直达北京、天津的愿望。
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的贯通并不是结束,而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开始。
为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压力,引江补汉工程蓄势待。
北方的水资源长期匮乏,为扩大水体调配能力,平衡南北水利资源,引江补汉工程被列入日程。
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若能全线连通,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水网布局。
多年来,南水北调工程覆盖了北方280多个县区、受水人群达到1.85亿,保证了各区域居民的用水。
而北京、天津等地因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民生企业在这里落户。
江水北上注入密云水库后,使得水库重现活力,到今年7月底水库蓄水量相较于枯水期的水量翻了6倍,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
除用水之外,密云水库水体内仅鱼类就多达45种,周边农副产业及旅游业发展良好,居民收入年增长超过两成。
与此同时,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贯通使用,汉江水体资源储备逐渐受到影响,引江补汉工程应运而生。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降低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深埋法穿越隧洞,实现水资源的联通。
建设该项目以征用临时用地为主,拆迁移民不到1000人。
目前,该项目隧洞掘进里程已超过8公里,施工总进度超过了25%。采用了最先进的TBM技术,推动了工程的进度。
不久后,当引江补汉工程落下帷幕,国内水体供应网将极大地丰富北方居民生活,而南方水域也将焕发新的生机。
当南来的江水不断滋润着北方大地,我们或许很难再想起密云水库曾经干涸的库底。南水北调工程早已不只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它也正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
如今,引江补汉工程开启了新的水脉篇章,这源源不断的江水,是这座城市从容应对雨季与旱季的底气,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美好未来。
-END-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面对面——远水解近渴,惠及1.85亿人的超级工程有多牛?》
2.河南发布:《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大国重器”的河南担当》
3.人民网:《南水北调凭什么让水往高处流?》
4.星球研究所:《南水北调,难!》
作者:红菱
编辑:歌
相关文章
苹果近期进行macOS Tahoe 26系统更新,迎来近年来最大规模的UI重构。此次升级中,沿用十余年的Launchpad(启动台)被正式移除,替换为...
2025-10-20 0
伴随着贸易战等利空消息的淡化,经过短暂休整后的科技股,正王者归来。其中,机器人指数ETF(560770.SH 今天上涨1.25%。消息面上,今日宇树科...
2025-10-20 0
2025年的秋天有多“癫”?北方降雨破纪录,南方持续高温。有网友调侃,这简直是现实版冰火两重天。9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多地持续阴雨,特别是京津冀等区域迎...
2025-10-20 0
“6000元开店,月入2万”的诱人话术下,5元一份的预制菜料理包正悄然改写餐饮生态。凤凰网《风暴眼》实地探访发现,从破旧小厂到现代化车间,这些料理包正...
2025-10-20 2
【TechWeb】这段时间以来,全新iPhone 17系列尤为吸引外界的目光,而根据供应链最新爆料,iPhone 17系列距离亮相仅剩两个月左右,目前...
2025-10-20 5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10-20 4
在人工智能领域坚持唱反调近三十年的加里·马库斯,终于等来了他的"我早就说过"时刻。这位美国认知科学家、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名誉教授,也是AI领域最...
2025-10-20 2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10-20 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