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之中写道:人类DNA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但远比我们创造过的任何软件都先进得多。这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更道...
2025-10-20 0
当霍金的AI克隆体在巨型滑板坡道上第17次翻车时,评论区飘过一句“怪不得霍金警告人类别碰AI”,50万人点赞。这个3分钟的Sora视频里,渐冻症物理学家被AI赋予“滑板大神”的人设,轮椅碾过虚拟坡道的瞬间,屏幕外的狂欢和屏幕内的“荒诞”,撕开了AI时代最残酷的真相:我们正在用技术,亲手摧毁死亡的最后一道防线——逝者的尊严。
Sora上线5天下载破百万的速度,比ChatGPT还快。但让它登顶应用商店的,不是“AI拍电影”的噱头,而是对已故名人的“复活式恶搞”: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被塞进结巴,李小龙开DJ派对喊“龙之能量”,迈克尔·杰克逊拿着香蕉讲厨房脱口秀,霍金从轮椅上“飞”出去撞墙……这些视频下,高赞评论永远是“哈哈哈哈”“太有才了”,仿佛没人记得:屏幕里那个被恶搞的“人”,曾是真实活过、爱过、奋斗过的生命。
Robin Williams的女儿Zelda在Instagram上写过一段话,读来让人窒息:“你们用AI‘复活’我父亲,让他演虚假广告、和已故演员‘互动’,却忘了他生前最讨厌被消费。”她的愤怒不是孤例——马丁·路德·金的女儿Bernice转发这条动态,只留了两个字:“停止”;George Carlin的女儿直接放话“家人在对抗深度伪造”。
但OpenAI的回应轻描淡写:“这是粉丝互动小说(interactive fan fiction)。”言下之意,用户只是和“文化符号”玩二次创作。可当霍金被AI安排“鳄鱼攻击”“拳击手暴揍”,当MJ的月球漫步变成“厨房滑倒”,这哪里是“互动”?分明是把逝者的人生经历、身体缺陷、职业成就,都碾成供人取乐的“梗”。
更讽刺的是,这些恶搞精准踩中人性的猎奇弱点:对名人隐私的窥探欲、对“反差感”的病态追求、对“冒犯权威”的廉价快感。霍金的渐冻症被当成笑料,因为“坐轮椅的物理学家玩滑板”足够荒诞;MJ的肤色和舞台风格被恶搞,因为“天王接地气”满足了普通人对“祛魅”的渴望。可没人问:如果屏幕里那个被恶搞的人,是你的父母、祖父母,你还笑得出来吗?
死亡本应是尊严的终点,现在却成了AI恶搞的起点。当逝者无法开口说“不”,当家属的抗议被当成“小题大做”,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残酷的现实:AI正在把“死亡”解构为“可消费的数字资源”,把“纪念”异化为“榨取流量的工具”。
OpenAI不是没有规则。它明确禁止“未经同意生成在世公众人物视频”,甚至推出Cameo功能让用户“分享自己的角色”。但规则里留了个巨大的bug:允许制作“已故公众人物”视频。直到最近被家属集体抗议,才松口说“允许近期逝世的公众人物代表请求禁止”。
可什么是“近期逝世”?3年?5年?还是像李玟那样,去世不到两年账号就被运营商二次放号?OpenAI没说。这种模糊性不是疏忽,而是刻意——既想靠“复活名人”赚足流量,又不想承担明确规则的责任。就像奥特曼在播客里预言的:“今天大家说‘别用我的内容’,明年会抱怨‘为什么不用我’。”在他眼里,逝者的肖像权、家属的情感,不过是可以被时间磨平的“暂时抗议”。
更危险的是,这不止是名人的事。李玟的网易云账号被陌生人登录时,网友感慨“私人祝福被窥探好难受”;可如果未来AI能克隆你的声音、你的容貌、你发过的朋友圈,用你的形象拍“出轨视频”“欠债宣言”,甚至“复活”你和陌生人“互动”,你还觉得“和普通人无关”吗?
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存着几百张照片、几十段语音、无数条聊天记录——这些数字痕迹,正在成为AI“复活”我们的原材料。当Sora把视频生成成本降到“零门槛”,当篡改边界彻底模糊,今天霍金被恶搞的荒诞,明天就可能发生在每个普通人身上。
有网友在霍金恶搞视频下留言:“人死了就是死了,我不想变成数据,被别人当电子宠物。”下面立刻有人反驳:“想太多,人家只恶搞名人。”可问题是:今天不保护名人的数字尊严,明天普通人的数字遗产拿什么保护?
数字遗产从来不止是“账号密码”,更是一个人存在过的证明:照片里的笑容、语音里的语气、文字里的情绪,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AI的可怕之处,不是“消费”这些印记,而是“伪造”——它能创造一个“看起来像你、听起来像你,却从来不是你”的数字幽灵。这个幽灵可以说你没说过的话、做你没做过的事、活你没活过的人生,而你连抗议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义“死亡”:在AI时代,死亡不该只是“生理机能停止”,更该是“数字人格的永久休眠”。我们需要法律明确:逝者的肖像权、声音权、数字遗产使用权,必须由家属或本人遗嘱决定,任何AI生成、传播未经授权的逝者形象,都该被视为侵权;平台不能以“技术中立”为由逃避责任,必须建立“逝者肖像保护库”,主动拦截恶搞内容;而每个普通人,现在就该思考:我的数字遗产想留给谁?我是否允许AI用我的数据“复活”我?
奥特曼说“解决信任问题是关键”,可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逝者的尊严,尊重家属的情感,尊重每个人“死后不被打扰”的权利。当Sora能拍出以假乱真的视频,当AI能克隆任何人的数字人格,我们最该警惕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背后那双“把逝者当玩物”的冷漠眼睛。
Zelda Williams在愤怒的长文里写过一句话:“我父亲的遗产不是‘看起来像他、听起来像他’,而是他用生命活出来的真诚和善良。”这句话戳中了核心:AI能克隆的只是“形”,永远克隆不了“魂”——那个真实存在过的人,他的痛苦、他的热爱、他对世界的独特思考,才是最该被记住的。
如果有一天,Sora真的能“复活”逝者,我希望那是因为爱:是孩子想再听一次奶奶的摇篮曲,是妻子想再看一眼丈夫的笑容,是人类对逝去亲人最温柔的思念。而不是为了流量、为了恶搞、为了满足那点廉价的猎奇欲,把逝者的尊严踩在脚下,让死亡变成一场永无止境的“数字闹剧”。
毕竟,我们终有一天都会成为“逝者”。今天我们如何对待屏幕里的霍金、MJ、Robin Williams,明天别人就会如何对待屏幕里的我们。死亡的尊严,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今天每一个拒绝“恶搞逝者”的选择,共同守住的那道光。
所以,如果我死了,请一定别用AI“复活”我。让我安安静静地活在爱我的人心里,而不是活在算法生成的、被千万人嘲笑的“数字幽灵”里——这大概是每个普通人,对死亡最卑微也最郑重的请求。
相关文章
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之中写道:人类DNA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但远比我们创造过的任何软件都先进得多。这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更道...
2025-10-20 0
当地时间10月17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到访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庆祝首片NVIDIA Blackwell晶圆在...
2025-10-20 0
作为专注精密计量的设备供应商,高精度微型计量泵凭借恒定流量、平稳无脉动、低剪切等特性,成为精细化工与实验室场景的理想选择,满足超小流量的精准输送需求。...
2025-10-20 0
精进之路上的桎梏:模内热切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挑战与破局在追求智能制造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模内热切技术以其能够实现无痕外观、全自动生产和节约原料的显著优...
2025-10-20 0
当霍金的AI克隆体在巨型滑板坡道上第17次翻车时,评论区飘过一句“怪不得霍金警告人类别碰AI”,50万人点赞。这个3分钟的Sora视频里,渐冻症物理学...
2025-10-20 0
2025年10月,中国大陆稀土出口政策再度升级,全球科技产业链出现剧烈震荡。你是否曾想过,一块小小的稀土,竟能牵动全球芯片产业的命脉?当台积电、英伟达...
2025-10-20 0
根据科技媒体xiaomitime消息,小米最新推出的HyperOS 3系统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用户发现其多个设计元素与苹果iOS 26存在高度相同之处,...
2025-10-20 0
你可曾想过一副看似普通的智能眼镜竟是一把开启千万老年人认知健康的钥匙?●●●位于温江高新区的成都集思鸣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思鸣智科技”),作为...
2025-10-2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