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1日 16:04 0 aa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y

AI烧钱大战,2027价格战一触即发?

最近科技圈可太热闹,大厂们在AI领域疯狂“烧钱”,那架势,就像回到了互联网泡沫时代,美股科技巨头们正在AI基础设施上疯狂砸钱,美银和摩根士丹利一研究,好家伙,这里面藏着不少被大家忽视的秘密,甚至还可能在2027年引发一场云服务价格战!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显示,亚马逊、谷歌等五大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预计到2027年将达26%,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32%。这些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等表外工具加速数据中心扩张,导致实际投资规模被低估。微软和甲骨文使用融资租赁后,资本密集度显著提升,未来租赁承诺金额已超3350亿美元。

驱动这轮AI狂潮的引擎,毫无疑问是那些巨额的资本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apex。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云服务巨头,正像不知疲倦的工兵,把成百上千亿的资金砸向服务器升级、数据中心建设和GPU采购,连带着把光模块等上下游产业也喂得盆满钵满。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企业投资的天平也明显倾斜,资金正优先涌入软件研发和信息处理设备这些高科技领域,而传统的运输和工业设备则备受冷落。这股资本洪流的势头之猛,甚至让分析师们都看走了眼,他们对云服务商资本支出的预估曾经被大幅低估,后来才手忙脚乱地追加了千亿美元级别的预测。

但引擎的轰鸣声有多响亮,它背后的枷锁就有多沉重。市场正在进行一场关于AI价值的激烈拉锯战,态度已经从狂热转向谨慎。高盛分析师RyanHammond就抛出了一个极端的悲观情景:如果AI的投资热度被打回2022年的水平,标普500指数可能会应声下跌15%到20%。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大家都在担心,这场投资盛宴会不会在2026年后就草草收场?投入的钱,到底什么时候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

当然,牌桌上也有坚定的乐观派。摩根大通就认为,AI资本投入远没到过热的程度,他们预测到2026年这股势头还能保持20%的增长,2027年甚至会更高。他们的底气来自几个方面:云服务商手头现金流充裕,不差钱。AI实验室和主权财富基金这些新玩家正在跑步入场。消费级AI市场潜力巨大。更别提中国资本后续可能还会发力。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摩根士丹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诱人的蓝图。他们预测,AI应用每年可能创造约9200亿美元的净经济效益,这个数字,相当于2026年标普500所有公司税前总利润的28%!如果把这个效益换算成市场价值,增量可能高达13万亿至16万亿美元。这无疑是天平上最诱人,但似乎也最遥远的那块“黄金砝码”。

他们甚至将AI的价值创造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像软件系统这样的“代理型AI”,预计每年能贡献4900亿美元的效益。另一类则是实体机器人这样的“嵌入式AI”,也能贡献4300亿美元。这些宏大的数字,为市场的想象力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但问题是,从愿景到现实的路该怎么走?目前,AI的价值链被清晰地划分为四个阶段:最底层是英伟达这样的算力硬件,然后是基础设施建设,再往上是应用层变现,最终的理想是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尴尬的是,现在市场的驱动力,还主要停留在前两个烧钱的“硬投入”阶段。至于第三阶段,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商业化变现,进展却相对缓慢。这正是投资者疑虑的核心所在,也是导致天平摇摆不定的关键阻力。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当然,尝试已经在进行中。微软、谷歌、Adobe等公司都在努力将AI融入广告、SaaS等业务,试图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收入。但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大家的关注点正悄悄从动听的“AI故事”,转移到冷冰冰的“AI盈利”上。

更有趣的是,AI这块“砝码”的重量在不同行业间分布极不均匀。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指出,像消费品、零售、运输这些行业,通过AI节省的成本潜力甚至可能超过其自身的税前利润。而技术硬件、半导体这些看似离AI最近的行业,受到的直接效率提升影响反而相对较小。工业板块,则被认为是“被低估的结构性受益者”。这意味着,未来的投资,需要更精准的眼光去识别那些真正能被AI赋能的领域。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要让这架天平获得长期的稳定,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支点”,是AI能否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生产力革命。这已经超越了资本市场的范畴,触及到了就业结构和产业形态的根本性重塑。很多人担心AI会抢走饭碗,但微软基于BingCopilot的数据分析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视角:AI对脑力劳动密集型岗位的影响最大,而对体力劳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历史总在重演。

回想一下计算机普及的年代,打字员、接线员这些岗位消失了,但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全新的岗位被创造了出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革命在替代旧岗位的同时,往往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岗位。因此,AI更有可能扮演的角色,是缓解劳动力短缺,而不是制造大规模失业潮。它更像一个社会层面的“稳定器”,而非“破坏者”。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生产力的支点,也正在悄然转移。目前,高科技产业仅占美国制造业产值的3%,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个关键的信号是,新建工厂的投资方向已经变了,资金正源源不断地流向高端制造。这预示着,产业的根基正在从传统工业向高科技制造业缓慢而坚定地迁移。

让我们再回到市场层面,看看这个“支点”是否稳固。当前,科技巨头的平均市盈率大约在28倍左右。这个数字高吗?对比一下历史就知道了。在2021年的高点时,这个数字是40倍。而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顶峰,更是达到了疯狂的50倍。更何况,目前的债券收益率环境,也比那两个时期更有利于科技股的估值。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所以,尽管市场短期内充满了焦虑和争论,但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目前的“支点”位置相对还算健康,远未到极端泡沫化的程度。AI的这架“价值天平”正处在一个剧烈摇摆的时期。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关键的认知转变,从过去那个“为故事买单”的阶段,进化到“为业绩买单”的新阶段。最终的平衡点在哪里,取决于企业能否将那些沉重、昂贵的资本投入,高效地转化为轻盈且高质量的持续性收益。

就像有网友评论的那样,AI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也不是一夜暴富的捷径。它就是一种新的工具,能否真正带来生产力的革命,是决定其长期价值的唯一标准。

大摩警告:AI投资被严重低估,2027年或迎史诗级价格血战!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