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化学链技术驱动低碳未来!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在青岛举办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1日 17:29 0 aa

9月20-21日,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CLC2025)在青岛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和青岛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以“化学链技术驱动低碳未来:创新、应用与挑战”为主题,围绕化学链在能源、化工、材料、环境、制造等方面或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产业推进等展开学术交流,推进产学研合作,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会。

化学链技术驱动低碳未来!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在青岛举办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铂,青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红英,大会主席、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青岛科技大学教授郭庆杰,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兴军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仕伟教授主持开幕式。

化学链技术驱动低碳未来!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在青岛举办

在大会报告环节,六位专家分别在重点学术交流报告。

东南大学沈来宏教授以《化学链燃烧载氧体:从天然矿石到人工合成的必由之路》为题,介绍了科研团队针对载氧体易团聚烧结的问题,成功研制出高强度铜基载氧体,该材料机械性能卓越,活性铜可以长时间的处于原子级分散,能够有效适应工业反应器中的严苛工况,因而载氧体不再是耗材而是硬件。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庞树声教授以《基于木质生物质的绿氢生产:生物质蒸汽气化、气体提纯与CO₂捕集一体化技术》为题,介绍科研团队围绕低质量原木利用、化工技术成本控制等问题,通过先进的过程建模,构建并优化基于双流化床(DFB)蒸汽气化的集成新工艺,在高效制氢的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同步捕集,为解决当前生物质制氢成本高、转化率低的核心难题提供了具有前景的技术方案。

湖南大学梁志武教授以《化学链二氧化碳转化载氧体设计及过程强化》,介绍科研团队结合化学链气化的技术瓶颈,创新性提出功能材料热转化法构筑高效铁基载氧体,通过晶体工程策略定向调控和碳酸盐热解原位供应CO,增强化学链二氧化碳转化过程的有效方法。

中北大学刘有智教授以《超重力过程强化在化学链技术中的应用与挑战》为题,介绍科研团队针对化学链技术难题、发展需求、工业应用面临的挑战,创新性构建了超重力体系,阐述超重力技术原理及特点,探明强湍流环境下气固吸附-脱附机理,为打造颠覆性的旋转床吸附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教授以《重要绿色低碳化工技术突破中的工程热化学创新》为题,介绍了科研团队围绕工程热化学-化石能源与矿物资源低碳加工,创新性提出碳资源热化学转化反应体系解耦与重构,有效实现了碳资源热解的产物高产率定向和生物质气化的焦油深度抑制。利用小颗粒原料最小化传递抑制成功推进了矿物高温加工技术,完美诠释了低碳、增效、降耗的重要工程热化学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赵海波教授以《化学链燃烧的历史机遇与关键挑战》为题,剖析了化学链燃烧技术在发电能效、污染物原位控制和经济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高性能低成本氧载体研发、反应器设计与稳定调控等关键瓶颈。

大会期间,将聚焦“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化学链燃烧、气化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化学链CO₂原位高值转化技术”以及“反应器设计与AI赋能的碳捕集与转化” 四大前沿专题继续展开深入交流。另外,为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同期将举行“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与催化”博士后及青年学者论坛和“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与催化”研究生论坛。

化学链技术驱动低碳未来!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在青岛举办

大会主席郭庆杰教授介绍,化学链具有“CO2内分离”的特点,可实现含碳物质低能耗、低污染转化的鲜明优势。化学链技术源于19世纪初的商业化铁-蒸汽制氢,兴于21世纪中化石燃料清洁燃烧及CO2捕集,历经多年发展被应用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高值化学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也与可再生能源、AI机器学习等前沿研究方向交叉融合,成为能源、化工和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化学链技术驱动低碳未来!第三届中国化学链会议在青岛举办

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共同围绕化学链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思想、畅叙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谋划行业发展新路径,促进化学链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业进步和人才成长,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我国化学链科学与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纪粹琳)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