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贵阳高新区藏着一支“数字特工队”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4日 16:11 0 admin

贵阳高新区藏着一支“数字特工队”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阳高新区在数字产业领域再获突破——达成一批优质合作意向,15个重点数字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达8.66亿元。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有一股看不见却充满力量的支撑:全区数字经济人才集群的智慧与实干,让这片大数据产业的沃土持续迸发活力。

作为全省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区与主战场之一,贵阳高新区聚集了朗玛信息、航天智慧农业、北斗空间信息、擎机科技、天地通、世纪恒通、东方世纪等一批代表性的科技企业,研发内容涵盖智慧医疗、农业数字化、综合安防、能源管理、智能巡检等众多领域。这些企业的聚集与成长,不仅是贵阳高新区数字产业版图的生动注脚,更折射出区域内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地理信息、大模型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从算法优化到场景落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英才”的实践。

“19年扎根,从创业孵化到上市腾飞,我们每一步都踩在了贵阳高新区的‘服务节拍’上。”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兴荣的话语里,满是对贵阳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的认可。这位“贵漂”企业家亲历了企业从“幼苗”到“大树”的蜕变,也成为“以才兴业、以业聚才”的鲜活例证。

在贵阳高新区,像杨兴荣这样的“贵漂”纷纷选择在此扎根,这里不仅有产业发展的广阔舞台,更有滋养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很感激贵阳高新区的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让我圆了清华大学的博士梦。”贵州汉图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志勇说,作为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的企业导师,得以与清华大学的硕导、博导有了联系,这逐步坚定了自己报考清华大学的信心,最终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据悉,目前基地累计推动6名企业导师攻读工程博士,并反哺基地建设。

如今,该基地已成为数字人才成长的“摇篮”:贵阳高新区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内目前已入驻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培育的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共计277名;参与60家企业产学研融合项目(课题)研究270余个,解决关键技术问题87个。

如果说数字产业是贵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骨架”,那么“数字英才”就是撑起骨架的“血肉”。贵阳高新区正以“人才高地”的姿态,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数字英才”奔涌而来,在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中,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持续“加速跑”。

记者 李雯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