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别让假冒伪劣凉了直播电商的“热”

AI科技 2025年09月25日 00:44 0 aa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一批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引导直播电商经营主体进一步依法合规经营,净化行业生态。会上介绍,从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案例看,虚假营销和假冒伪劣是当前直播电商领域相对突出的两类问题。

直播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业态,以互动性、实时性以及强大的带货能力,打破了传统购物模式的时空限制,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也为无数商家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从粗制滥造的网红服饰,到宣称包治百病却无任何资质的保健品,从以次充好的临期食品,到仿冒名牌的劣质家电,在直播电商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假冒伪劣产品却在悄然滋生,令人忧心。

乱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部分不良商家逐利本性,他们妄图借助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以低成本获取高回报,全然不顾消费者的权益与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仍存在滞后性与盲区,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流动性特点,部分平台对入驻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对商品质量溯源不力,导致监管难以精准覆盖。再者,部分消费者在直播的热烈氛围中,容易冲动消费,缺乏对商品的理性判断,也为问题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要守住直播电商的热度,避免其被假冒伪劣浇凉,需多方合力。在监管层面,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直播电商各参与方的责任边界,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的行为从严查处,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在平台层面,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从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商品质量抽检,到主播行为规范、售后维权通道搭建,建立全链条质量把控机制,对违规账号坚决采取限流、封禁等措施;在消费者层面,应培养理性消费意识,警惕过度营销陷阱,购物时主动留存凭证,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平台投诉,用维权行动倒逼行业规范;而作为核心参与者的商家与主播,更需守住诚信底线,只有以优质产品为基、以真实宣传为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直播电商的价值,从来不是部分人眼中赚快钱的工具,而是连接供需、激活消费的桥梁。唯有彻底清除假冒伪劣这一毒瘤,才能让直播电商回归好物共享的本质,真正实现消费者、商家与行业的共赢。

作者:张西流

编辑:曹叶

监制:白永茂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