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人才?方增泉:让青少年成为懂AI、善用AI的“数字公民”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6日 17:27 0 aa

未来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凌萌 徐梓轩)“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会使用大模型,学生们已经在‘飞’了,而老师们还在追,甚至一些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对教育和教学模式产生的重大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在接受未来网记者专访时,分享了他在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育调研中的深刻发现。

9月25日至26日,2025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智启未来:共筑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素养教育新生态”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的核心议题展开探讨,为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教育培养路径指明方向。

‍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人才?方增泉:让青少年成为懂AI、善用AI的“数字公民”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

“人工智能素养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或技术概念,而是集知识、技术、情感、伦理等多维度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是青少年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关键。它既包含对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应用场景的认知,也涵盖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与伦理责任。”方增泉表示。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布《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面临四大挑战,主要体现在政策推动与区域实践的不均衡、资源供给与师资队伍的突出短板、测评体系与导向的滞后、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方面。

其中,《报告》特别指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标准缺失,课程建设思路滞后,存在内容碎片化、难度不一、与学科教学脱节等问题;师资短板成为最大瓶颈。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毕业于非AI相关专业,自身的人工智能知识、技能与教学法储备严重不足。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窄、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之一在于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青少年作为未来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其AI素养培育至关重要。”方增泉表示。针对上述问题,他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培养学生四大能力、三大素养,其中四大能力包括理解AI、创造AI、管理AI、设计AI,三大素养包括知识(人工智能系统知识)、技能(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自我和社会意识等)以及态度(责任感、好奇心、创造力等)。

在调研过程中,方增泉发现,部分传统评价标准下“非优秀”的孩子,借助互联网与AI工具能展现出创新潜力,甚至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理念需从‘技术视角’转向‘人的发展视角’,确保每个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被落下。”方增泉认为,与传统数字素养相比,AI素养培育需要从“工具使用”向“人机协同”、从“技术适应”向“价值引领”转变,要让青少年从被动的AI使用者,成长为理解原理、把握风险、善于创造的智能社会“数字公民”,更要让每个青少年掌握用AI工具规划成长路径,以适应社会变革与不确定性。

谈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方增泉表示,要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形成多方协同育人合力。对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政府应引导人工智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开发适合青少年使用的教育版AIGC工具,确保其安全、可控且符合认知规律。应加快立法与行业监管进程,明确企业在面向未成年群体提供AI产品和服务时的责任边界,从根本上防止风险外溢。

二是加强区域统筹,通过为中小学校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指导教师、政府购买服务或者鼓励中小学校自行采购相关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

三是健全协同机制,企业、高校、社区、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公益性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项目,让多方力量共同为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