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
2025-09-29 0
编者按: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来,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欢迎赐稿:cailin@gmw.cn)
【科普月·大家谈】
作者:李雯雯(中国地质博物馆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处长,博士,教授级高工,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科普?二十年前、十年前与今天的我,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我的职业生涯从一名教师,到中国地质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的一线科普工作者,再到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的一名科普工作管理者,随着角色的转变,对“科普”的理解也在不断迭代与深化。
“科普”,即“科学普及”,是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活动。一旦脱离科学内核,科普就可能异化为科幻、玄幻甚至谣言。在我担任教师的阶段,我的任务是将已知的专业知识,依照教学大纲,系统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知识是结构化的,目标也很明确——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那时的我,像一位“园丁”,悉心照料着教室里的一片苗圃。
当我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担任社会教育部主任后,我的视野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扩展至数千平方米的展厅,受众也从固定的学生变为背景各异的万千公众。这一转变,催生了我对科普的第二次理解升级。
社会教育部是博物馆科普工作的核心部门,虽然看上去仍属于“教育”,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实则有着巨大的区别。学校教育以书本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为标准。博物馆则以实物为基础,依托馆藏与设施,采取松散、自由的教育形式,最终以公众的满意度为目标,在这里,我们的任务不再是完成教学进度,而是点燃不同观众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在社会教育部工作的十几年里,我深刻体会到:做科普,真的很难。它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一个知识点既从专业视角保证科学性,又以社会语言实现通俗性表达,还要契合大众偏好体现趣味性。这要求科普工作者既要有科学家的大脑,又需具备艺术家的灵感。无论是一次有趣的实验、一场生动的讲座,还是一本精彩的科普书,有理有据地将科学原理“翻译”成公众可感、可知、可共鸣的语言,背后都离不开对科学内容的严谨考证,对表达方式的反复打磨,也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创造力与共情力。我们唯有不断摸索公众的需求、困惑与兴趣点,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努力以他们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将科学的奥秘娓娓道来,最终为他们上演一场与科学的美好邂逅。
如今,我的工作范畴已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展厅,延伸至整个自然资源领域,对科普的理解,也完成了第三次跃迁。于我而言,科普关注点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场活动的精彩,而是如何引导自然资源科普事业有序发展,做好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如何协同各科普单位,构建可持续、常态化的科普体系;如何建立有效的科普基地标准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为科普单位与工作者提供服务支撑。
在科普办后,我积极转换角色,以《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十四五”工作方案》为指导,构建自然资源科普工作格局,有序推进部系统科普资源整合,凝聚优势科普力量,激发科普强劲动能。在工作中,带领科普办,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加强与各省的联动,加强与科普基地的联动,加强与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的联动,通过部省融合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合作共赢。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资源科普活动。目前自然资源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科普图书评选推荐、科普微视频大赛已成为自然资源部重要的科普品牌。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和路径,进一步凝聚自然资源科普力量,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的品牌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自2019年起,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相继开展科普职称评审试点。2023年,中国科协启动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科普法》颁布,首次设立“全国科普月”,新增“科普人员”一章,明确科普人才培养、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及人员激励机制等内容。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提出、科普专业职称的认定、科普激励制度的日益完善,都为广大科普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
科普工作,是打开科学秘境之门的“钥匙”。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到来,为科普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舞台,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这一行列,让我们共同回应公众需求、激发公众热情、引领公众思考,打破那道横亘在科学与大众之间的“高墙”。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来源: 光明网
相关文章
编者按: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光明网特别推出《科普月·大家谈》栏目,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分享科普故事、探讨创新路径、展望美好未...
2025-09-29 0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9月28日获悉,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将于10月全面拉开帷幕,将汇聚重要国际科技会议和一批科技引领未来发展交流活动,...
2025-09-29 0
2025年9月27日至28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与中国中东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亚洲与中东”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聚焦...
2025-09-29 1
2025年9月28日,在年度电商盛宴京东11.11启幕前夕,以“开放共赢 高效合作”为主题的2025京东服务商开放季交流会在京东集团总部成功举行。本次...
2025-09-29 1
【来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_科研动态】9月24日,华南农业大学祝钦泷教授到我院农科大讲堂作《植物合成生物学发展与未来作物种质创新》的学术报告。会议由科研...
2025-09-29 1
9月26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承办的“跨境聚力·数链全球”跨境电商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大中华希尔顿酒店举行。会议...
2025-09-29 1
红网时刻新闻9月28日讯(通讯员 陈凡军)9月24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株洲举行。作为峰会的重要执行单位和通信保障单位,中国移动全面参与峰会...
2025-09-29 1
来源:鸿合科技2025年9月26日,InfoComm China 2025首场区域性行业活动——专业视听链接会上海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超250+...
2025-09-2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