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箭”指商业航天 “蚌”发澎湃动能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9日 06:25 1 aa

过去提到安徽省蚌埠市,是一个以玻璃、滤清器闻名的传统工业城市。但如今,这座皖北城市的天空被另一种光芒点亮,迸发出新的发展动能。

在蚌埠市大洪山深处,烈焰轰鸣,声震山谷,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为火箭发动机进行测试。喷薄的火焰,不仅为下一代可回收火箭提供动力,也点燃了这座老工业城市向商业航天进军的雄心。

“箭”指商业航天 “蚌”发澎湃动能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发动机测试。黄洋洋摄

作为非传统航天城市,蚌埠的商业航天产业并非“空中楼阁”。

在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专班负责人看来,首先,蚌埠有基础。这里诞生了全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冰箱,“蚌埠五大机”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传承着工业基因的蚌埠,正将商业航天作为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并布局建设中国玻璃谷、中国传感谷、商业航天产业园和皖北低碳新材料产业园“两谷两园”,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土壤渐丰、时机已至。

其次,蚌埠有优势。这里汇集了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电科40/41所等国家级大院大所,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再到“天宫”遨游,背后都有“蚌埠智造”的贡献。

“箭”指商业航天 “蚌”发澎湃动能

九州云箭的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蚌埠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覆盖全市,拥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蚌埠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对外开放平台,经济外向度水平持续提升。

最后,蚌埠有野心。2024年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首次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身份亮相。今年商业航天再度被写入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蚌埠市紧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高标准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展的野心写入城市史册。

如今,蚌埠紧绕火箭链、卫星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不断构建“箭、星、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聚焦火箭卫星总装、液体火箭发动机、航天材料等运载工具及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领域,全力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制造中心。

“箭”指商业航天 “蚌”发澎湃动能

俯瞰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然而,仰望星空也需脚踏实地。

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专班负责人坦言,尽管2025年上半年,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9.6%,但产业规模仍较小,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仅1.43亿元。基金支持力度不足、高端人才引进难、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现实瓶颈。

面对挑战,蚌埠正在探索一条“政策—基金—平台”三维支撑的发展路径。通过加快制定商业航天专项政策,在研发补贴、发射奖励等方面精准发力;设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发展“耐心资本”;推动“传感+航天”“智能制造+航天”等跨链协同,激活本地产业基础优势。

据统计,截至目前,蚌埠市已累计签约16家商业航天企业,协议总投资55.2亿元。产业链上已有规模以上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预计2025年新招引商业航天企业不少于6家,完成规模以上企业5家。

“箭”指商业航天 “蚌”发澎湃动能

深蓝航空工作车间里,工作人员操作机械臂焊接设备。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眼下,在蚌埠市,九州云箭建成投用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并成功研制出“凌云”和“龙云”两款液氧甲烷发动机,经历了万秒以上整机试车,实现了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变推力技术上的突破。

深蓝航天推出载人飞船首次亚轨道载人旅行的飞船船票预售,未来执行该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蚌埠生产……

距离繁星更近的每一步,都是开拓的收获。未来,当一颗颗“蚌埠星”划过天际,它的光芒,不仅照亮了蚌埠市的转型之路,也见证着这座皖北城市与“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相关阅读:

蚌埠:“传感”世界

安徽蚌埠:链聚“绿”能 城迎“新”生

人民网记者 周坤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