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以“全链生态”聚才 凭“产才融合”兴业刘林翔9月15日,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长沙开幕。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既是湖南拥抱人工智能浪潮的...
2025-10-07 0
当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交首篇含人体数据的论文时,整个科学界突然意识到:那个被调侃为“现实版钢铁侠”的疯狂构想,正在用最严谨的医学语言落地。这不是科幻电影的预告片,而是12名瘫痪患者用大脑控制电子设备的真实记录——当传统医学对神经损伤束手无策时,Neuralink的芯片正试图在人类大脑与机器之间,搭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2025年10月,巴罗神经学研究所CEO迈克尔·劳顿的一句话让科技圈沸腾:“Neuralink的人体试验数据已提交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家全球顶级医学期刊的审稿标准有多严苛?过去5年,其神经科学领域论文 acceptance rate(录用率)仅8.7%,相当于每100篇投稿中只有9篇能通过同行评审。而Neuralink此次提交的“安全数据”,恰恰是脑机接口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应用的“生死线”。
数据不会说谎:这家成立8年的公司已融资超10亿美元,估值90亿美元,却始终未公开过任何经同行评审的人体数据。直到今年9月,总裁DJ Seo突然抛出“2030年健康人可植入”的豪言,外界才惊觉:马斯克的野心远不止“帮助残疾人”。但劳顿的补充更耐人寻味:“他们一直非常谨慎,专注于有残疾的病患。”这种“激进目标+保守落地”的反差,正是Neuralink最锋利的矛——用12名受试者的真实数据,撬动90亿美元估值背后的商业逻辑。
尽管论文细节尚未披露,但从现有信息可窥见其核心价值:安全第一,功能第二。这与消费电子“参数竞赛”截然不同——脑机接口的每一个数据点,都连着一条人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作为全球顶尖的神经外科中心,其参与本身就是一种背书:该机构曾完成全球首例“全人工心脏移植”,对医疗风险的把控堪称行业标杆。
首批3位受试者的“大脑日记”可能包含这些关键数据:芯片植入后3个月内的感染率、电极信号稳定性、大脑组织排异反应程度。这些指标看似枯燥,却是瘫痪患者的“希望指标”——如果电极能稳定工作1年以上,意味着渐冻症患者或许能通过意念与家人视频通话;如果排异反应可控,高位截瘫者用大脑操控轮椅将不再是新闻。Neuralink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没有一开始就追求“治愈所有疾病”,而是先啃下“安全植入”这块硬骨头——这步棋,既规避了伦理争议,又为后续商业化铺好了路。
“2031年每年为2万人植入芯片,年收入10亿美元”——这个目标看似激进,实则暗藏玄机。按90亿美元估值计算,Neuralink需用10年才能收回成本,但马斯克要的从来不是“赚钱”,而是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当前脑机接口主要用于“救命”,未来却可能变成“刚需”:恢复视力的芯片能让全球2.85亿盲人重见光明,解码语言的技术可帮助失语者“开口”,治疗帕金森的功能则瞄准全球超600万患者市场。
更值得玩味的是“健康人植入”的时间表。DJ Seo说“2030年”,劳顿却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高管放卫星+科学家踩刹车”的组合,恰恰是科技公司的经典打法:先用愿景吸引资本,再用数据说服市场。毕竟,当健康人开始思考“要不要给大脑升级”时,Neuralink早已通过残疾人市场完成了技术迭代——这就像智能手机先从商务人士普及,最终变成每个人的“体外器官”。
质疑声从未停止:“大脑是最后的隐私阵地,为何要装芯片?”但数据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全球有5000万人因脊髓损伤或神经疾病失去行动能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愿意用“部分隐私”换取基本生活能力。Neuralink的90亿美元估值,本质上是对“人类增强需求”的提前押注——当AI开始在围棋、绘画、数学领域超越人类时,大脑与机器的“协同进化”或许是必然选择。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审稿过程可能持续6-12个月,但无论结果如何,Neuralink已创造历史:它让脑机接口从“实验室概念”变成了“可复制的医疗技术”。这不是马斯克的“个人秀”,而是人类面对自身局限时的一次集体突围——就像1969年阿波罗登月证明“人类能去月球”,Neuralink的论文正在证明“人类能修复大脑”。
想象2030年的一个早晨:60岁的帕金森患者戴上特制眼镜,通过大脑芯片控制手部震颤,从容地为孙子煎鸡蛋;失明20年的程序员通过“视觉解码器”看到女儿的笑脸;甚至有健康人选择植入基础版芯片,用意念回复微信消息。这些场景并非幻想——Neuralink的每一个数据点,都在缩短现实与未来的距离。
当然,争议永远存在:芯片是否会被黑客攻击?长期植入是否影响大脑发育?但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本就是一部“与风险共舞”的历史。从疫苗到器官移植,从试管婴儿到基因编辑,每一次医疗突破都曾引发恐慌,但最终都成为拯救生命的常规手段。Neuralink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它能让人类变成“超人”,而在于它证明:科技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当《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评审专家打开Neuralink的论文时,他们看到的可能不只是数据表格,而是一个新物种的诞生——一种“大脑与机器共生”的人类2.0版本。马斯克或许不是最严谨的科学家,但他用商人的敏锐和工程师的偏执,把“脑机接口”从科幻小说的插图,变成了躺在医学期刊里的真实数据。这一次,他没有画饼,而是端出了一盘“带体温的菜”——味道如何,12名受试者的大脑信号,或许就是最诚实的答案。
相关文章
湘江新区:以“全链生态”聚才 凭“产才融合”兴业刘林翔9月15日,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长沙开幕。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既是湖南拥抱人工智能浪潮的...
2025-10-07 0
当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交首篇含人体数据的论文时,整个科学界突然意识到:那个被调侃为“现实版钢铁侠”的疯狂构想...
2025-10-07 0
钛媒体App 10月7日消息,高通宣布,将收购意大利电子产品制造商Arduino,后者(包括其用户社区)将成为一家单独的附属公司。Arduino UN...
2025-10-07 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核心要点 高通(Qualcomm)于周二宣布,将收购 Arduino 公司,具体交易条款未予披露。这家芯片制造商表示,这家总部位于意...
2025-10-07 0
为方便给手机充电很多人会把充电器插在插座上“随时待命”充电器长期不拔会爆炸吗?给手机充电时要注意什么?这些知识要掌握↓01长期不拔充电器有何危害?充电...
2025-10-07 0
10月7号消息,根据科技媒体MacRumors发布的文章表示,iPad mini 8即将在2026年上半年发布,将搭载和iPhone 17 Air相同...
2025-10-0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乐河北麻将可以开挂吗,以及微乐河北麻将能玩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乐麻将河北麻将牌局怎么翻倍...
2025-10-0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十三水怎么算赢,以及十三水算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们老同学、都是退休人员在一起玩十三水、输、赢...
2025-10-0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