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一过,鸡排哥直播间的热度算是降温了。假期期间,直播间人数分分钟十万加,假期结束,一两万成常态。直播热度下来了,可声讨鸡排哥的声音却上去了。原因是,...
2025-10-10 0
封闭不等于安全,开放不代表风险!回溯历史进程,审视当下实践,立足中国探索不难发现:唯有开放才是保障安全的核心路径。
“封闭即安全”是“伪安全”
历史上,“封闭即安全”的认知源于对风险隔绝的朴素追求,它可能在短期内隔绝了外部的风险,但是长期上则丧失了安全根基。在新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其局限性日益凸显,甚至有沦为“伪安全”的嫌疑。
在社会、经济等广泛层面,封闭求安全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最终都验证了这一论断: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在科技领域,“被动挨打”的原因就是封闭导致技术停滞、竞争力羸弱,最终丧失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封闭系统因缺乏外部监督与协作,极易导致安全漏洞频发且修复速度慢。开放技术生态的特点是能够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修复漏洞,构建更可靠的安全体系。安全的核心是持续抵御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开放交流、技术迭代与协作优化才能更好获得。
开放是安全的市场选择
在数字化、智能化深度渗透的今天,技术复杂度、市场需求多样性与风险关联性远超以往,开放才能安全已成为行业共识。
1.从用户认知的维度,用户已从追求隔绝风险慢慢转向实现风险可控。
开放原则正好契合认知的升级。绝对无风险的情况在实际中并不存在,风险可感知、可管控才是确保安全的硬道理。正如安全专家所言:“安全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开放,正是要在需求与安全之间找到那个关键的平衡点。
2.从市场发展的维度看,只有开放生态才能覆盖多元化需求,避免单一风险点。
当前,市场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需求个性化与场景碎片化”。单一厂商无法覆盖所有安全需求。从安全的逻辑看,只有开放生态、多元协作,才能有效分散风险。而在封闭系统中,一旦出现漏洞,整个生态都会陷入风险之中。正如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所言:“开放合作不仅能促进技术进步,还能通过分散风险来减少潜在危机。”
3.从技术维度看,AI、大数据等复杂技术,需要通过开放协作,才能突破安全瓶颈。
比如,AI、大模型等技术的安全,需要依赖海量数据训练、多方技术验证,而封闭环境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在近日于中科曙光天津基地举行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天津地区活动”上,曙光集中展示了一批核心技术成果,包括依托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的AI超集群、曙光网络智慧工业平台等。它们可以服务于安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与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曙光AI超集群系统具备121项设备和链路RAS可靠性设计,能够将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提升2.1倍,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降低47%,且支持超30天长稳运行,同时实现百万级部件故障自动分析与秒级隔离,全面保障智能安全系统的不间断稳定运行。该集群具备了全栈国产化及内生安全属性,并兼容国密算法,支持可信计算与机密计算,通过了等保2.0标准检验,能够保障安全大模型训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
复杂技术的安全,其本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开放是唯一可行的路径。AI计算开放架构就是由曙光协同20多家A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旨在面向大规模智能计算场景,以GPU为核心联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创新,以促进算力的普惠。曙光AI超集群借助开放生态,联合国内芯片厂商、数据服务商、安全厂商等,全面整合“算力+数据+算法”资源,实现了大模型训练中的数据加密、漏洞检测等安全能力。
说到底,开放的前提是能够在底层技术上实现完全可控。曙光对其AI超集群的底层技术,包括硬件内部架构、安全模块运行逻辑以及核心指令细节等深度掌控,能够规避“技术黑箱”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正如中科曙光智能计算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胡晓东所言:“开放的底气是对底层技术细节的完全掌握。”曙光的底气就来源于通过自主研发芯片、整合安全模块,从硬件根源上具备了开放且可控的技术基础,为后续生态开放筑牢了安全基线。依托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的曙光AI超集群系统,凭借超高性能、超高效率、超高可靠三大核心属性,能够为安全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4.从行业实践的维度,许多头部企业的开放实践验证了开放即安全的可行性。
据胡晓东介绍,曙光AI超集群基于“开放架构+国产化核心”,可广泛应用于密码分析与破译模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大规模网络攻防仿真等场景,助力用户构建覆盖预测、防护、检测、响应的新一代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这些成功实践表明,开放与安全并非对立,只要以自主可控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约束,开放就能成为安全的“放大器”。
开放是破解“卡脖子”困境的核心路径
在外部技术封锁与内部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对于中国厂商和行业用户来说,开放才能安全是实现破局的必然要求。
1.构建开放生态,有效整合资源,突破“单点卡脖子”难题。
在芯片、工业软件、AI算法等领域面临限制甚至是封锁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闭门造车,其结果只能是加剧技术孤岛效应,陷入封闭落后的泥沼。通过构建开放生态,中国厂商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国内资源,以协同迭代增加安全。
曙光的开放并非无差别开放,而是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的硬件厂商(包括芯片、整机、存储等)、软件厂商(包括大模型、行业应用等)以及科研机构等,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AI计算开放架构、整合各环节最优资源,形成生态合力,共同打造国产化算力底座,替代国外英伟达生态。这种定向开放让安全保障更具针对性。生态伙伴间共享技术细节,共同设计用户场景化的安全方案,实现了“开放协同+安全共担”的双向赋能。
2.开放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由路径,也是满足多样化、复杂场景安全需求的必然选择。
曙光AI超集群通过开放平台,联合本地运营商、安全厂商、工业企业,构建城市级安全监测系统,既能实现交通数据、能源数据、政务数据等的安全共享,又能通过多厂商协作,有效应对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
3.中国厂商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只有秉承开放的原则,才能深入参与到全球规则制定中。
通过开放生态,中国厂商可以将自主安全技术融入全球标准,这既能保障中国厂商“出海”安全,又能提升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话语权。这才是长期安全的基本保障。
AI计算开放架构即以开放冲破封闭垄断,以标准化管控风险。目前国内AI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硬件、模型、算法等各领域还没有绝对垄断者。开放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整合各环节最优资源,为用户提供最优且安全的方案。曙光正在积极推动AI超集群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以标准固化安全要求。比如,曙光牵头制定超智融合能力要求,参与行业标准撰写,将安全要求,包括数据加密、算力可控等,写入指导性文件,确保生态伙伴在开放协作中遵循统一的安全规范,避免因技术标准混乱导致安全漏洞。
开放非冒险之举,实为安全之基
从历史教训看,封闭只会导致落后和不安全。从当下实践看,开放是应对复杂风险的有效路径。从中国现实看,开放是突破技术封锁、实现可持续安全的根本保障。
曙光通过“技术防护+场景适配”,可以在关键领域,如涉密安防、工业安全等领域,强化国产化替代与安全防护。同样依托AI计算开放架构的曙光网络智慧工业平台,有机融合多种全国产化产品与领先技术,采用国产内生安全处理器与自主工业操作系统,具备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安全能力,并且内置商密算法、零信任安全机制及工业防火墙,可全面保障工业数据与系统安全。
开放才能安全,不是说无底线开放,而是以自主可控为前提,以协作优化为手段,以构建可持续安全能力为最终目标。曙光AI超集群以“开放不牺牲安全、安全支撑开放”的逻辑和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关文章
国庆一过,鸡排哥直播间的热度算是降温了。假期期间,直播间人数分分钟十万加,假期结束,一两万成常态。直播热度下来了,可声讨鸡排哥的声音却上去了。原因是,...
2025-10-10 0
封闭不等于安全,开放不代表风险!回溯历史进程,审视当下实践,立足中国探索不难发现:唯有开放才是保障安全的核心路径。“封闭即安全”是“伪安全”历史上,“...
2025-10-10 0
“同学们请看这张纸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芳纶纸,背后是长征火箭直刺苍穹的雄姿,这张纸,托起的是中国科技的脊梁。研发者张美云教授用30年时间,带领团队打...
2025-10-10 0
IT之家 10 月 10 日消息,微软发文,透露自 2025 年 3 月以来,一个被追踪为“Storm-2657”的网络犯罪团伙在美国针对大学员工发起...
2025-10-10 0
【老牌芯片厂周四展示新一代先进制程PC芯片,向竞品发起反击】正在努力扭转艰难处境的老牌芯片厂,周四展示了即将亮相的新一代先进制程PC芯片,开始向苹果、...
2025-10-10 0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企业不仅要稳发展,更要添活力。透过“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可以看到强劲动能就在主动创新求变、强化科研攻关、加速转...
2025-10-10 1
IT之家 10 月 10 日消息,科技媒体 9to5Mac 昨日(10 月 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OpenAI 向欧盟委员会表达了对苹果、微软及谷...
2025-10-10 0
小小火箭呼啸升空童年科学梦想在社区上空绽放 “看!我的火箭飞得最高!”10月8日上午,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充满欢声笑语,一群孩子正自豪地展示亲手制作...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