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1日 00:55 0 aa

作 者

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01

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发展现状




进口规模冲高回落

2023年,部分机器人用户企业在供货周期缩短后恢复采购进口工业机器人产品,但由于部分重点应用行业产能扩张放缓,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增速反弹幅度有限,当年进口规模为144.0亿元,同比增长7.7%。2024年,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持续进军高端机器人市场,以及欧洲、日本企业在追踪新技术布局新产品方面相对保守,中国用户企业对购买进口机器人的需求快速下降,更多转为采购自主品牌机器人,当年进口规模为88.7亿元,同比减少38.4%。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为59.2亿元。



出口规模高速增长

2023年,在海外市场更高利润空间的吸引下,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进军海外市场已经由过去仅局限于个别领先企业进行探索扩展为全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带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当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为55.7亿元,规模增长率为35.5%。2024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将海外市场作为主要开拓方向,移动机器人及仓储物流系统已经在海外建立起较高知名度,协作机器人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多家企业进入全球领军梯队,随着新兴国家制造业发展其他类型工业机器人出口也快速扩大,当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为80.6亿元,规模增长率为44.7%。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为65.6亿元。


图1:2022-2024年及2025H1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规模与增长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进口区域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的第一大来源是亚洲地区、占比为65.4%,其后为北美地区占比21.7%、欧洲地区占比12.8%,其中进口规模排名前5的国家合计占比81.1%,其中多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显示出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结构相对集中,且向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采购高端产品的需求较为突出。



出口区域以新兴国家为主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的第一大来源是亚洲地区、占比为58.4%,其后为欧洲地区占比25.4%、北美地区占比11.1%。其中,出口规模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越南占比8.8%、韩国8.2%、俄罗斯7.9%、印度7.0%、泰国6.8%。这显示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以新兴国家为主,且主要国家与中国存在较为紧密的制造业合作和贸易往来,中国产品可能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和性价比优势快速开拓当地市场。


图3: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结构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02

发展趋势与机遇



2025年有望实现出口额超越进口额的关键跨越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40.6%,出口规模同比增长97.8%,且出口规模已经超过进口规模,若照此趋势延续发展,2025年有望实现出口规模超越进口规模的“交叉”。这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迈入“做优做强”的新发展阶段,显示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国内市场能够越来越多地满足客户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稳步向全球第一梯队迈进。



突破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值得高度重视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出口方面的突破为机器人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可为公司业绩增长贡献关键增量。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若能抓准特定细分市场客户需求,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结合海外市场利润相对丰厚、客户付款更加及时的优势,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未来,有可能成长出更多专做海外市场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



进军高端市场将成为优秀企业发展的“必答题”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中取得亮眼成绩,未来攻坚高端市场是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成长为国际机器人巨头的必由之路,即与国际一流品牌比拼负载能力、运动速度、重复定位精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硬指标,打造“性能对标+质量过硬+服务超越”竞争优势,在国内市场与其开展正面竞争,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攻入欧洲、北美等国际一流品牌的“传统腹地”,并着力提升自有品牌全球影响力。


03

发展建议



建议一:协会应积极促进国际科技、产业和标准合作

有关行业协会应积极参与和建设国际机器人合作组织,加强与友好国家产业组织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广泛推动学术和产业层面国际交流合作,联合行业企业加快完善国内标准,积极参与ISO、IEC机器人有关标准制定工作,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提升中国机器人产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中国机器人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二:企业应提高重视并伺机开展国际布局

一是建设海外销售渠道和维保体系,例如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客户对定制化服务和快速响应要求较高的地区建立子公司,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市场环境复杂但需要快速触达客户的区域寻求与代理商合作。二是开展海外优质资源并购,寻找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积累、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标的进行合资或并购,快速获取资源和渠道。三是探索布局海外研发基地,在机器人技术水平领先、专业人才集聚的区域设立研发中心,壮大企业研发能力。



建议三:企业应综合谋划稳步进军高端市场

一是攻坚高端产品,持续优化结构设计、部组件性能、软件算法智能化水平,开发高精、高速、高负载等系列产品,突破防爆、真空、洁净、抗辐照等特殊环境机器人产品。二是提升标准质量,对标国内国际标准体系,潜心优化生产工艺、严格检验检测,持续提升机器人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提高对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坚决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有关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争从“合规参与者”转为“规则共创者”。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先进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出口现状、趋势与建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