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AI驱动工业软件行业 深度转型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3日 15:31 0 admin

  在近日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素有“工业制造大脑”之称的工业软件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工业软件行业竞争进入了由AI驱动的“下半场”转型新赛道。

  工业软件亟待“补短板”

  作为推动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力量,工业软件驱动着制造管理流程优化、生产模式改变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在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位列全球第一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工业软件正成为核心基础性工具,但该领域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短板。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为70%,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为60%,而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仅为10%左右。

  核心数据与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对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让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必然。

  在展会期间举办的“嘉数talk”论坛上,东浩兰生会展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春瑜表示,过去三十年我国的工业软件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为引进学习过程,逐步过渡为国内企业实现定制化开发,再到完全自主研发国产工业软件。自2004年起,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显著推动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应对长周期与供应链挑战

  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工业软件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但行业依然面临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求解短期效益与工业软件研发长周期之间的平衡。

  上海青翼工业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彩华表示,工业软件具有跨专业、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其研发必然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和资金的密集投入,但其在融资方面并不容易。“想要独立研发一款CAM软件,需要500至1000人员、5亿元至10亿元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资本助力,组建一个百人级的专业研发团队,并且在研发初期就能坚持投入四至五年,非常困难。”

  青翼工业软件在完成由红杉中国和达晨财智领投的A轮融资后,又得到了国资张江科投以及上海科创基金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对于公司来说,尽快完成工业软件研发工作并稳步实现商业化,是当下最迫切的工作。

  在工业软件研发完成后,如何快速与产业界实现结合,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工业软件巨头达索系统为例,其之所以能够取得行业内领先地位,与法国的飞机制造产业息息相关。同为工业软件巨头的西门子背后,也有着汽车工业这一大规模应用场景的支持。

  “软件服务商想要实现产品高效高质落地,离不开与硬件伙伴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合作。”在数设科技联合创始人程迎超看来,生态链整合能够促成一体化解决方案,“除了与机器人本体厂商和主流大厂在激光切割、折弯或弯管等先进场景达成合作外,我们也在进行基础技术方面的布局。”

  竞逐“下半场”新赛道

  与此同时,AI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工业软件领域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竞逐由AI驱动的“下半场”转型新赛道。

  以数设科技为例,通过与AI相结合,其完成了对过程管控和机器人自动化编程两大产品方向的布局。前者聚焦实时模型驱动的工业软件集成开发和框架,实现自动报告生成以及过程管理优化;后者在自动化编程场景中,实现代码优化和一键生成等功能。

  青翼工业软件则推出了全新工艺智能体,可通过解析将图纸信息转化为可以结构化的信息,以及三维模型的相似性检索,而诸多便利性技术的背后离不开AI技术的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工业软件产业正走出一条独特道路,既非简单的进口替代,也不盲目急于求成,而是通过制造业场景反哺、AI技术赋能,以及生态协同创新,实现从“工具使用者”向“规则定义者”的跃迁。(记者 于典)

来源:经济参考报

AI驱动工业软件行业 深度转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