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3日 15:30 0 aa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卡尔10月10日称,作为FCC打击行动的一部分,美国主要在线零售网站已删除数百万个涉及违禁中国电子产品。

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从美国在线零售平台集体消失,标志着华盛顿在科技安全领域的管控策略进入新阶段。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一个会自己长大的黑名单?

“覆盖名单”并非凭空出现,它的法律根基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联邦采购供应链安全法》。当时那部法案主要针对的是联邦机构,禁止他们采购和使用来自华为、中兴通讯等五家特定中国公司的产品。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基于这部法案,FCC建立起了“覆盖名单”制度,将这些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的企业正式列入其中,并禁止为他们的新设备颁发授权。这相当于关上了这些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准生证”大门。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但故事到这里远未结束。这个名单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可生长性”。它正在从一个静态的黑名单,演变成一个能深入到供应链毛细血管的动态监管体系。

监管的触角正在进行一场“纵向深潜”。最新的动向是,FCC正在推进一项计划于10月28日进行的投票。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如果投票通过,禁令的范围将不再局限于华为、海康威视这些公司的整机产品,而是会扩展到任何包含了这些公司零部件的设备上。

这意味着,即便一个产品品牌是美国的、欧洲的,但只要里面用了一颗“覆盖名单”上企业的芯片或模组,它同样会被拒之门外。这种打法,显然是想从根本上封堵任何可能的渗透路径。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与此同时,一场“横向封锁”也在同步展开。FCC的行动不止停留在销售终端,它已经溯源而上,开始对产业链的认证环节动手。就在不久前,FCC启动了针对七家中国测试实验室的认证撤销程序。

这些实验室原本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前的“质检员”,负责测试和认证设备是否合规。一旦它们的认证资格被吊销,就等于斩断了大量产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通道。

从生产源头的认证,到终端市场的销售,一条完整的限制链条正在悄然闭合。其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完全排他性的所谓“可信供应链”体系。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禁令下的蝴蝶效应

这种雷霆手段,看似精准打击了以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大华科技和海能达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但其掀起的市场涟漪,影响范围远不止于此。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目标之外”的美国本土参与者。对于已经购买了相关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设备的美国消费者而言,他们面临的可能是软件更新中断、售后服务缺失的窘境,手里的设备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一块“电子砖”。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在线零售平台也必须承担新的成本。为了确保合规,它们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建立新的审查流程,甄别哪些产品属于禁售范围。这些额外的运营成本,最终很可能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转嫁到全体消费者头上。

在全球供应链层面,一场剧烈的“挤出效应”正在发生。要知道,被针对的这些中国企业,个个都是行业里的重量级玩家。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以视频监控市场为例,海康威视占据了全球约24%至31%的份额,稳坐头把交椅,大华科技则以约10%的份额位居第二。在电信设备领域,今年上半年华为的市场份额高达31%,遥遥领先于诺基亚(13%)和爱立信(12%),中兴通讯也占有10%的份额。

对这些巨头来说,失去美国市场不仅仅是销售额的损失。美国市场向来被视为技术风向标,其禁令很可能引发其他西方国家的连锁反应,形成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示范效应”。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市场被挤出的真空地带,谁来填补?瑞典的安讯士、韩国的韩华视觉等公司或许能迎来机会,但它们面临着一个现实挑战:能否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上,与强大的中国对手相抗衡?

再看看另一边的电信设备商,爱立信和诺基亚等西方巨头近年来财务表现并不理想,研发投入也因此受限,指望它们迅速填补华为留下的空白,也并非易事。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赛跑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覆盖名单”这类工具的频繁使用,正在推动全球科技格局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不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战略博弈。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外部压力正在倒逼各方加速自主创新。这场博弈,正演变成一场“双向奔赴”的自主化竞赛。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在中国,以华为为例,自从遭遇芯片禁令后,它反而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技术突破,加速了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这种被动的应激反应,正在转化为主动的战略布局。

而在大洋彼岸,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欧洲通过《欧洲芯片法案》,也都在投入巨资,试图重建本土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这形成了一种“对称性”的趋势,大家都意识到了将关键技术和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是科技产品的属性正在被重新定义。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个摄像头、一块芯片,早已超越了其作为商业商品的纯粹属性,被赋予了浓厚的国家安全战略色彩。

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结语

所以,我们不应再将“覆盖名单”仅仅看作是一系列孤立的禁售事件。它通过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试图重新定义全球科技供应链的“信任边界”,并据此改写产业的竞争规则。

FCC此前也已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部分中国公司在美提供电信服务。上月,FCC启动了撤销七家中国政府控股或控制的测试实验室认证资格的程序,理由同样为国家安全风险。

路透社:美国电商“一键清仓”,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被迫下架!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