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为什么美国搞不定稀土?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4日 14:48 0 aa

美国为什么搞不定稀土?

这听起来挺赢学的,一个能造F35战斗机、AI芯片、航母、星舰的国家,居然被咱们在元素周期表上拿捏的死死的。

更夸张的是,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矿,而是没有精炼技术,他们挖出来的稀土矿石,还要拉到中国包头去提炼,最后再返销回美国。

大家也可以这么理解,在稀土这件事儿上,美国只能干点最初级、最不赚钱的工作,而那些真正有技术含量、利润最高的部分,全都掌握在中国手里。

要知道,科技越发展,就越离不开稀土。

美国造一架F35,需要417公斤,造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要用掉两吨多的钕铁硼磁体;造一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永磁转子,少说也要几百公斤的稀土合金。

放在芯片产业上,从光刻机的镜头、激光器里的刻线、再到芯片的电容、电感全都需要稀土里的元素参与。

换句话说,没有稀土就没有半导体,没有半导体也就谈不上人工智能、军事科技。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稀土这么重要,为啥美国就补不起这块短板呢?

首先,还是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稀土分为重稀土和轻稀土,而且它也不是一种元素,是好几种元素的混合体,由于大部分人对这些符号一脸懵逼,所以只要记住这玩意和高科技强相关、重稀土要比轻稀土重要的多就可以了。

很多人以为中国垄断稀土,那是因为资源多。

其实从地质上看,美国的稀土储量一点也不少。根据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美国的稀土储量大约有200万吨,仅次于中国、越南、巴西和俄罗斯,全球排第七。而在加州的莫哈韦沙漠里,有一座世界知名的稀土矿——Mountain Pass,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几乎供应了全球70%的稀土。

但问题是,稀土矿看着普通,开采过程却像一场化学灾难,它总共有17种元素,而且化学性质几乎一模一样,你想把它们分开,得先用浓酸洗个几十遍,再用溶剂萃取、沉淀,精度要求极高,一个环节搞错,整个批次全废。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复杂,真正让大家头疼的是那堆化学废水和矿物残渣。因为每生产一吨的稀土氧化物,就要带来将近2000吨废水、几吨的固体废料,处理不达标,还会带点放射性金属。

总之,稀土产业就是一项利润不高,还经常挨骂的事业。

所以到了上世纪90年年代,美国的环保法规越来越严,Mountain Pass矿场因为管道泄漏和化学废液污染,被环保署连罚了好几次,最后直接关停。

等它2017年复产的时候才惊奇发现,整个稀土产业链早被中国接管了,Mountain Pass挖出来矿石,就只能运到中国提炼,利润当然也留在了中国。

也是从那时起,美国的角色就从行业主导,变成了挖土外包。而咱们凭借几十年苦干,终于补齐了从采矿到冶炼、再到磁体制造的全产业链。

当然,美国不是不知道这条产业链的重要性,但对于硅谷的投资人来说,炼金术士可比不上科技怪咖,AI能让股价翻十倍,稀土只会让裤子多几个洞。

于是,这个冷门且小众的生意彻底从美国人的账本里消失了,但却成了中国的底牌。

就这么说吧,整个世界的稀土,基本都掌握在中国手里。这倒不是说,咱们的稀土量大管饱,而是因为在冶炼分离技术上领先全球。

2024年,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环节的份额超过了87%,在永磁材料领域占到了92%,地球上每10克能用的稀土,有9克是在中国炼出来的。

当然,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搞出来的优势,而是几十年一铲子一铲子挖出来的。稀土资源的开采、冶炼、分离和产业链的延伸是一套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技术、环境以及市场的紧密配合,如果没有强大的行政力量,很容易被公知们带跑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一度在稀土开采方面非常疯狂,由于当年咱们底子差需要大量外汇,而自己又没有提纯技术,也没有高科技产业,稀土也用不着,所以就疯狂出口,不理性的时候甚至把稀土当土卖。

直到加入世贸后,中国开始搞低端加工,虽然利润少的可怜,但至少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后来又逐渐整合,不断向上攀爬,手里可以向外输出的资源越来越多,也就不需要贱卖稀土创造外汇了。

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逐步收紧稀土出口,提纯冶炼技术也进行了大幅升级,并且禁止初级产品出口,大规模打击稀土走私,严格控制产量,所以国内的企业就只能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中国企业的稀土冶炼和提纯技术也越来越厉害,至少先国外5到10年,专利申请数量比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多,稀土加工能力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近5倍。

你看新能源领域,中国生产了全球90%的稀土永磁电机,像特斯拉、松下、丰田这样的企业都要从宁波金田、包钢稀土这几家公司拿货。英伟达的芯片、ASML的光刻机也绕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

就连美国五角大楼都承认,F35供应链中至少有9种材料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他们也想换掉中国供应商,但光是测试新材料的认证周期就要五年起步,最后总结了一下还是得找中国买。

你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掌握的不是矿,而是整个世界的科技开关。没有中国稀土,美国还搞什么AI工业化,他们的六代机就只能停留在PPT上。

过去几年,美国政府开了无数次听证会,国防部、能源部等各界大佬轮番上场,反对稀土霸权,要解决稀土卡脖子的问题。

听起来是那么的耳熟,但干起来却是一地鸡毛。

首先是成本问题。

在中国提纯一吨稀土大约需要1万美元,而美国同样的工艺需要3-5万。这里面不只是人工和能源上的成本差距,还有规模上的巨大鸿沟。单是包头的一个工业园区就能顶上美国全国产量,生产规模不一样,分摊下来的成本自然不一样。

更何况,美国企业都是上市公司,股东看的是利润报表,不是国家安全。像稀土这样周期长、又有没啥利润的行业,在资本眼里就是个赔钱买卖。

其次是环保问题。

稀土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尾矿,这个前面已经说了。咱们能发展起来,那是因为早期底子太薄,需要先把产业链跑通。

而美国这边,光是环境评估就能拖个两三年,想要建厂,得先通过听证会、社区投票、媒体报道,等于厂子还没动工,成本就已经涨上去了。

另一个是产业空心化。

稀土不是最终产品,炼完还得做磁体、合金、马达、元件。而美国的这些工厂早在上世纪就全卖光了,2000年以后,通用电气、摩托罗拉、杜邦也都退出了这条产业链,你让美国现在重建,无异于高考从胎教抓起,就算好不容易折腾出来,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人接货。

最后还有一个隐蔽问题,就是政策摇摆。

美国的政治周期太短暂了,总统四年一换,政策就要翻新一遍。而稀土这种行业需要连续十几年的稳定投入,不是大金毛多发几条推文就能搞定的。

于是你就看到了一个神奇现象,2010年日本被中国限供后,美国提出了“稀土独立计划”;2019年特朗普贸易战开打,又紧急宣布了国家战略项目和关键矿产名单;2022年拜登再一次拨款要在朋友圈搞稀土供应链。

但折腾了这么多年,美国的稀土产业还是停留在画饼阶段。他们在技术上一点也不落后,在战略上也不是看不清楚,只是稀土的产业链太长、太慢,没人愿意真下功夫去做。

相比之下,中国的稀土产业早就形成了闭环,矿石从山里出来,不出五百公里就能变成磁体、电机、整机,美国要补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那条几十年打磨出来的工业路径。

技术可以封锁,但产业链却没办法一夜重建,美国几年前射出来的子弹,现在终于打到了自己身上。他们封锁我们的芯片,我们就限制他们的稀土。

这场博弈到最后,已经不是科技与资本的对抗,而是两种工业文明的较量。不管结局什么样,但最先低头的绝不是我们!

此文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