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数智时代,政府应该伸手更多还是放手更多?

排行榜 2025年10月20日 17:57 0 admin
数智时代,政府应该伸手更多还是放手更多?


数智时代政府与市场应是配合默契的“舞伴”


◎张守营


北京12345热线大厅的巨型电子屏上每天跳动着8万件市民诉求,从电商纠纷到宠物走失,从妇女权益到充电桩安装,这些海量而琐碎的需求,正在被AI精准分拣、派发并推动解决,居然可以做到99%的回复、96%的解决、97%的满意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前不久召开的20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上所描述的这一场景,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变革。当政府开始像互联网平台一样高效运转,一个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数智时代,政府应该伸手更多,还是放手更多


走进12345热线的工作现场,可以看到每个接线员面前有两块屏幕。语音实时转文字,诉求自动归类,系统在秒级内将问题精准匹配到2000多个承办单位之一。


以前需要层层上报的数据,现在通过“挖掘机指数”这一实时指标,就能让决策者看清经济的“毛细血管”——大型挖掘机动工,意味着大项目启动;高吊装设备作业,预示着项目即将封顶。


经济学认为,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存在“缺乏信息和激励”两个短板,现在,AI正在破解这两个困局。智能系统降低信息成本,数字监督机制重构激励体系。那个被认为“笨重”的行政机器,正在变得精准而敏捷。


但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别处。比亚迪早期推广电动车时,关键技术已有,缺的是落地场景。正是各地政府提供的公交系统订单,让新能源汽车跑通了从工厂到街头的“最后一公里”。这个故事在今天的低空经济、智慧城市领域不断重演。


政府手握的“场景”——无论是空域管理权还是智慧城建项目——正在成为资源分配工具。它影响着新技术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哪个企业能获得关键的学习迭代机会。


然而,这绝非政府全面扩张的信号。


某地政府曾大力推广无人图书馆,刷身份证即可借阅。初时热闹,不久便门庭冷落。原因很简单:书籍种类少、更新慢,远不如市场上的阅读平台丰富便捷。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技术赋能是普遍的,不只政府受益。当政府能做得更多时,市场和社会可能做得更好。


更值得警惕的是“数据权力化”风险。审批场景分配的过程,可能成为新的权力寻租地带。技术复杂性反而可能为“权数交易”提供掩护。


那么,出路在哪里?


小红书上的“元宝AI协议”风波提供了线索。用户发现平台协议允许AI使用用户输入训练模型,舆论迅速发酵。五天内,平台三次修改协议——这一切发生在政府介入之前。这是典型的合作治理:用户、平台、舆论共同构建规则,效率远高于传统的立法进程


更极端的例子是国外的罕见病病友网。患者自愿分享医疗数据,理由是“命比隐私重要”。他们与药企、医院共建数据空间,形成独特的治理规则。这种基于共识的局部秩序,在数智时代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些实践告诉我们:数智时代的治理,正在演变为硬规则与软规则共存的复杂体系——法律构成底线,而无数社群、平台、社区在其上生长出丰富的治理生态


“数智技术赋能各方,政府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其他各方亦然,要全面观察分析,不能预设立场偏执一端。数智技术为局部合作配置资源和治理合作提供更多新机遇,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治理要突破‘市场还是政府’这个传统二分法,面向丰富实践认真思考讨论。”江小涓的观点给我们重要启示:面对数智化浪潮,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大政府”或“小政府”立场,而是更智慧的治理生态。


政府确实能做得更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应该包办一切。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亲自出手,何时开放场景,何时退居幕后充当规则守护者


未来的治理,将是交响乐而非独奏。政府制定基础规则,市场提供高效服务,社群形成特色秩序,技术实现实时监督。在这个体系里,没有唯一的指挥,每个参与者都在各自的声部中发挥独特价值。


数智时代的治理艺术,不在于选择政府还是市场,而在于如何让它们成为默契的“舞伴”——各自保持特色,又能跳出和谐的舞蹈。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公共管理课题。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