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潮评丨一段“伤痕累累”楼梯背后的创新逻辑

排行榜 2025年10月20日 21:48 0 admin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潮评丨一段“伤痕累累”楼梯背后的创新逻辑

Unitree H2。图源:@宇树科技

10月20日,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其流畅的舞姿和更加像人的外表,引发了不少关注,这也标志着国产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又一次“进化”。

然而相比这款炫酷产品,笔者更想说的是一段楼梯。据人民日报报道,宇树科技负责人曾向来访者展示过办公楼的一段楼梯,低处的台阶边缘多处破损,越往上,破损痕迹越少。原来,这是训练机器人时留下的。这段楼梯,体现着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不断“进化”最真实的逻辑。今天H2的翩然起舞,正是从那段“伤痕累累”的楼梯上,磕磕碰碰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结果。

这段本不必示人的楼梯,不仅讲了一个技术层面不断突破的创新故事,更体现出一种创新方法论和创新心态。在高精尖的创新领域,没有轻而易举的奇迹。真正的创新者,须直面每一次跌倒,并善于从中汲取失败的养分,直到把跌倒的脚印踩成通往成功的台阶。

放眼当下,我们身处一个热衷谈论“风口”与“颠覆”的时代,有时却忽略了创新过程中那些枯燥、艰苦甚至充满挫败感的“爬楼梯”阶段。

比如,在不久前闭幕的“湾芯展”上,虽然有自主EDA软件和超高速示波器亮相,但是外界翘首以盼的“国产光刻机”始终没有登场,让一些人大呼“失望”,甚至导致相关概念股的股价波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出人们对科技创新突破的浮躁心态。宇树科技的这段楼梯提醒我们,无论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是在新兴产业中抢占制高点,都可能需要经历反复摔打的过程。创新突破当然可以期待奇迹,但是也需要校准预期、稳扎稳打。

贵州深山里的“中国天眼”,从1994年首次提出设想,到2016年正式落成,历时22年之久;北斗导航系统从1994年起步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三代航天人接力奋斗了二十六载;2025年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布伦科、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被媒体形容为“冷板凳坐穿终成王”。可见,许多“国之重器”的诞生,研究的“惊世一跃”,都离不开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扎实的积累。再高的期待、再好的愿景,都要一步步抵达。无论是“一口气吃成胖子”还是“天上掉下一个馅饼”的心态,对于推进自主创新来说都有害无益。

如今的中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生态的打造。而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离不开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创新心态。

中国式自主创新,慢不起、等不起,但是也心急不得、浮躁不得。在创新这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中,需要多方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尤其需要尊重科学研究本身的节奏和规律,秉持长期主义,静水深流,厚积薄发。在浙江,通过建设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败的环境、“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的人才政策、坚持“谁能干让谁干”的原则、“有求必应”与“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等,营造出相对宽松又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孕育出了肥沃的创新“黑土地”。就如湘湖实验室研究员、传化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产品研发主任工程师陈晓超所感慨的:“正因为这份信任,我才更有勇气迈开步伐,尝试过去不敢尝试的、更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

宇树的产品发布视频中,H2在舞台上丝滑起舞,越来越具有“活人感”,而那些当年在楼梯上跌倒又爬起的时刻,已经化作一行行代码,融进了它的每一次舞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