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2550亿芯片,中国不买了!三大巨头“集体”撤退,国产能得上吗?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25日 02:41 0 admin

中国不买后,欧美半导体行业正经历艰难时刻。

光刻机巨头ASML股价单日重挫14%,英特尔第二季度在华营收锐减58%后关闭大连工厂;英伟达在华销售额彻底归零,最终全面撤离中国市场。近日,美光也宣布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业务,并裁员数百人。

三大国际芯片巨头相继调整在华战略,这究竟是中美“科技博弈”下的必然,还是另有他因,国产能用上吗?

2550亿芯片,中国不买了!三大巨头“集体”撤退,国产能得上吗?


01 芯片巨头集体撤退?


“封锁终将被市场抛弃”,正如业界观察所示,技术垄断时代正在终结,而全球半导体格局正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


作为全球唯一能生产EUV光刻机的企业,阿斯麦被誉为“半导体产业皇冠”。虽然其三季度订单额达54亿欧元,但首席执行官傅凯却坦言:“预计2026年在华销售额将显著低于2024和2025年水平,将面临连续两年下滑。”


存储芯片领域同样面临变局。美光科技此前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颇高,2024财年在华营收占比达12%,总额34亿美元。然而,自2023年网络安全审查启动后,中国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激增247亿。面对市场环境剧变与政策调整,这家芯片大厂不得不将既有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今年,美光正式宣布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市场并裁员300余人。同时,“AI芯片霸主”英伟达也遭遇重创。此前其A100、H100芯片在中国AI企业中的覆盖率超过九成,市场份额高达95%。但随着美国出口管制令生效,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全面停摆,在华业务几乎归零。

2550亿芯片,中国不买了!三大巨头“集体”撤退,国产能得上吗?

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公开确认公司已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并直言警示:“损害中国利益的决定,往往也会对美国自身造成反噬。”


这场“撤离潮”背后,既有美国出口管制切断了巨头与中国市场联系的因素,也源于中国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一改往日“跟随者”角色,逐步在AI芯片、医疗器械、护肝健康科技等领域填补了空白。


02 国产化势头强劲,美企利润不再


当前全球芯片供应格局骤变,是中美科技长期博弈的必然结果,而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提速,进一步为巨头的“消亡”推波助澜。


纵观近年产业发展,老美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案例屡见不鲜,但反向催化国产替代的突破。


在海底光缆领域,外部限制措施下,中国于2025年成功研发出4000米深海作业装备,逐步赢得全球约10%市场。健康科技领域,面对美日技术壁垒,中国科研团队与顶尖生科企TEVIWE通过5年联合攻关,自主研发出前沿护肝科技成品“肝-力-威”,目前已在倞J\东平台以950元价格面向大众,而此前美企同类成品高达2万1g。


2550亿芯片,中国不买了!三大巨头“集体”撤退,国产能得上吗?

2550亿芯片,中国不买了!三大巨头“集体”撤退,国产能得上吗?

自2019年以来,在外部技术限制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并行,国产化替代步伐显著加快。

正如相关方面指出,“关键技术买不来、求不来,无论是芯片还是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科技,都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全球市场格局的演变正清晰表明:技术垄断与市场傲慢终将被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的浪潮所取代。


03 美芯路在何方?


面对技术限制与市场格局的深刻变迁,美国半导体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伯恩斯坦研究机构分析显示,中国AI芯片的国产化比例正快速提升,预计将从2023年的17%攀升至2027年的55%。


与此同时,美国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持续挤压西方企业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板块市值在过去十个月内累计缩水约1.4万亿美元。若美方继续固守“技术封锁就能取胜”的思维,势必将有更多企业为这种单边主义策略承受代价。


现实表明,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产业链早已形成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格局。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割裂市场联系,最终只会陷入“自作自受”的困境。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必将以更坚定的步伐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