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找放射性岩石那阵儿,我手里攥着美国Ludlum公司的3型辐射计,本来觉得这老机器够结实,结果差点摔个趔趄。不是机器太重,1.5公斤虽说不算轻,但扛...
2025-11-01 1
近几天,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幕,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也投入使用,智慧养老一时间成为热词。养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智慧养老产品吸引着银发一族的关注。今天,就让我们来关注智慧养老与精准适老这一话题。
智慧养老 日新月异
老博会现场参观的老人们/记者拍摄
10月29日,上午10点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幕。在展会入口处,几台智能养老机器人“小丽”正在“热情地”提供迎宾和导览服务。
李阿姨:“小丽小丽,除了陪我聊天,你还会做什么?”
机器人小丽:“我还能导航介绍机构和讲解地点……”
李阿姨和老伴兰叔叔与小丽对话/记者拍摄
李阿姨今年64岁,她热爱新鲜事物,主动上前和“小丽”对话。但在她的想象中,养老机器人还得具备一些更加日常和实用的功能。“就找一个机器人帮我干活,我想干什么它都知道,跟人类差不多。比如说,我要求做饭、做什么味的,它应该能领会我的意思,我要生了病,它能给我倒碗水喝。”
实际上,“小丽”是一款兼具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双场景机器人,它融合了自研的语料库、垂域大模型、融合导航算法等六大核心技术,已经研发了围绕安全、健康、陪伴等板块的30多项功能。
老博会现场展示的小丽机器人/记者拍摄
森丽康科技副总经理高雅介绍,“小丽”有中医问诊功能,老人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机器人身上的传感器做血压、血氧的检测。另外,机器人依托了一些模型,更适合和老人聊天,能够把老人引导向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季颐养”老年人AI康养平台/记者拍摄
金云智联的各类居家智慧养老设备/记者拍摄
在博览会的另一处展台,78岁的朱叔叔正在体验一款形似轮椅、可以上下爬楼的具身移动辅助机器人X13。随着朱叔叔的手指触动按钮,机器人就带他平稳地爬上爬下,楼梯仿佛“变成”了平地。“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需要这样一款机器人,因为我家的楼没有电梯,我以后要是爬楼吃力了,有这么一个帮助挺好,也不危险,操作也比较简单。”
但是,朱叔叔对于这款机器人也有一些担心之处。“这款机器人使用的是锂电池,现在,好多锂电池不让进居民楼充电,那不能用怎么办?价格方面,售价5万元,还是比较贵的。”
朱叔叔体验具身移动辅助机器人X13/记者拍摄
具身移动辅助机器人X13从2018年起开始研发,目前已经在预售当中,预计今年11月底开始交付客户。小神童创新销售经理罗礼义说,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预售往全球40多个国家,它可以在坡地、楼梯、山地、草地无障碍通行,带着有需要的人们去往更远的地方。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激光雷达、视觉融合数据,通过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平稳通行。
针对老年人关于锂电池居家充电和设备价格的问题,罗礼义说,未来,如果合适的固态电池,企业也会引进。在价格方面,从现阶段的技术而言,机器人内部有14套动力系统,再加上研发成本,定价已经是较为亲民。未来,随着产品的持续开发,再通过在部分机型减少一些功能,可以降低部分成本,适应不同人群的选购需求。
养老需求 精准匹配
机器人迎宾/记者拍摄
除了大型博览会,最近,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落地,也成为了老年人体验智慧养老产品的新去处。这里也是一处“居家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全场景打造了智慧养老体系。在这里,智能护理机器人、康复水疗床、无感睡眠监测仪等,都可以看得到实物并现场使用体验。
适老厨房、适老卫生间、升降桌等智慧养老产品/记者拍摄
朝阳区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运营负责人李佳说,这处体验中心主要涵盖三大功能板块。养老保障,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上门评估、改造方案、改造服务;提供智慧助老的适老化用品、适老家具、科技适老设备,同时也可以联合养老驿站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服务及居家健康监测、预警、救助服务等。科技助老,为老年人提供最前沿的科技助老产品发布;科研老年适配产品调研、产品使用评价、客户需求调研;养老前沿科技信息以及养老金融服务的推荐。银发赋能,包括老年人再就业培训;各类老年文化沙龙、生活场景展示主题沙龙、家有寿星故事会专题活动;银龄行动、精彩时光等公益项目。
郑叔叔现场体验老年版智能马桶/记者拍摄
工作人员为郑叔叔讲解失能老人洗浴设备/记者拍摄
郑叔叔正在体验一款可以助力老人起身的智能马桶。郑叔叔今年78岁,他的父亲今年已有92岁高龄,是一位重度失能老人,平时全靠郑叔叔照护。郑叔叔觉得,家附近有这样一处智慧养老设备体验中心,非常方便。“智慧养老产品是不是适合我们家,专程过来看看。智能马桶的可以支撑老人的腿脚,帮助老人站立起来,扶手也比较方便。这些产品不错,但是还要考虑家里能不能搁得下的问题,回头看看尺寸。”
居家环境是智慧养老设备应用的重要场景。根据此前一项由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本市99%以上的老年人和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最近,朝阳区将台地区水岸家园社区与企业合作,为芳园南里小区的部分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孝心通”设备,除了一键给子女、居委会、养老服务点拨打电话外,还有一键求助和急救等功能。
“孝心通”智慧养老设备/记者拍摄
朝阳区将台地区水岸家园社区工作人员马思琦介绍,使用“孝心通”可以在不用触碰的情况下,当老人说出“呼救”或者是“救命”等字眼时,它自动就会报警。第一重的报警是在小程序上,老人子女的手机上会有提示,如果没有及时看到,设备就会自动给老人子女拨打电话,如果还是没有接到,设备会直接呼救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帮助老人拨打120,也可以直接跟老人对话。
陈阿姨今年84岁,现在独居在家。使用了“孝心通”后,她很少错过儿女的来电,还能主动给儿女拨打电话,生活方便了不少。“我岁数大了,不会用手机,原来是给我打座机,有什么事跟我通知,有了这个设备,打电话比座机听着清楚,上面给我贴上标签,大儿子、大闺女,还有社区和服务点的标志。
陈阿姨每天要服用多种药物/记者拍摄
但是对于身患多种老年疾病的陈阿姨来说,生活中还是经常漏吃药,或者做饭忘记关火,急需一款更合适的提醒设备。“前两年之间,我烧坏了三个锅,一个人加热饭菜,坐在这看电视,就忘了。后来大孙子给我买了一个闹铃,用了一阵子,好使,但后来不知道放哪去了。不过我自己也注意了,以后如果有更方便的设备就好了。”
精准适老 方得始终
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及其衍生产品日益增多,为老年人的夕阳生活“打开了一扇门”。但是,智慧养老产品的交互界面信息过载、数据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线上诈骗多发等问题,又为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关上了一扇窗”。
对此,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室主任邢伟认为,政府角度,需要制定实施数字无障碍标准,对研发适老化产品的企业给予一些税费减免和补贴。同时,也要求银行等公共服务部门保留一些线下的窗口和电话服务等传统渠道,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权利。企业角度,要鼓励企业挖掘、聚焦老人在安全监控、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生活便利方面的真正痛点和难点,深度融入适老化的设计,比如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功能。社会角度,鼓励老人居住的社区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教老人如何使用微信视频、线上看病挂号等。家庭角度,鼓励老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同时子女更主动地为父母挑选一些比较合适的设备,并教会老人使用。
老年人关注智慧养老产品/记者拍摄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已达514万,占总人口比重攀升至23.5%,已全面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用科技手段赋能养老已经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路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副研究员邢新主常年从事智慧养老相关研究。近期的走访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不使用智慧养老产品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个人学习意愿不强、担心隐私泄露、使用后反馈不佳、价格不够普惠几大方面。另外,部分智慧养老产品存在的研发功能和实际脱节、底层技术不过关等问题,也限制了产品的使用和普及。
邢新主说,适老化和适服务人员化是智慧养老产品应重点考量的两大要素。“智慧养老的产品类型,目前主要有健康和安全监测类,生活辅助类,情感陪护类和康复护理类。产品本身适应老年人,即适老化。比如,情感陪护机器人可以主动通过老人的声音以及面部表情判断喜怒哀乐,与他共情。产品还要适应照顾的人员,即适服务人员化,包括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还有居家照护人员,要考虑这些人群的使用特点设计设备和产品。”
失能老人科技需求重点场景/受访者提供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对于本市失能老人科技需求的深度调研中,智慧养老的重点应用场景主要有如厕照护、洗澡照护、进食照护、衣物穿脱、床椅转移、压疮照护、体位排痰和营养管理这八大方面,还有“安全、健康、尊严、自主”四大需求。
放眼智慧养老的核心需求与未来趋势,邢新主提出了更精准、更温暖和更普惠的愿景。“精准,就是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老人的需求,能够服务到老人的心坎上。比如,现在有喂饭的机器人,老人的眼睛一动,看到那里有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机器人马上就能知道他想吃这个,自动就喂到他嘴里。温暖,就是产品能够主动地为老人提供一些服务,比如老人不开心了,马上就能识别到,帮他解开心结。普惠,就是希望产品价格是老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现在有些产品还没有达到普惠的程度。”
未来,智慧养老将要将迈向何方呢?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室主任邢伟提出,首先,从场域空间来看,应该是全域智能养老的趋势,家庭中的设备、传感器、家电要互联互通,同时要跟社区的一些服务数据打通;第二是主动预警,未来的智慧养老系统能够通过行为来识别老人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风险,比如,从老人走路的步态数据预测发生跌倒的风险;第三是个性化,智慧养老系统要主动学习老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偏好等,构建精准画像,提供比较完整的个性化服务;第四是情感陪护,比如,将来有具备情感计算能力的陪伴机器人或虚拟人,能够和老人自然地对话,共同游戏,真正成为老年人的情感伴侣。
记者 孙媛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相关文章
野外找放射性岩石那阵儿,我手里攥着美国Ludlum公司的3型辐射计,本来觉得这老机器够结实,结果差点摔个趔趄。不是机器太重,1.5公斤虽说不算轻,但扛...
2025-11-01 1
◎ 刘晓言 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记者29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获悉,近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于秋季驻防期间在吉林省吉林市松...
2025-11-01 1
10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二维码网络HUMO与蚂蚁国际旗下全球整合钱包网关服务Alipay+在京宣布达成合作,HUMO将推动其链接的多种乌兹别克斯坦当...
2025-11-01 2
近几天,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幕,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也投入使用,智慧养老一时间成为热词。养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
2025-11-01 3
苹果去年力推的超薄款 iPhone Air,市场表现没能达到预期;眼下,业界的目光已经悄悄转向了计划明年登场的第二代机型 ——iPhone Air 2...
2025-11-01 3
IT之家 10 月 28 日消息,真我 realme 副总裁、全球营销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发文解答了真我 GT8 Pro 手机一些用户关心问题。他透露...
2025-11-01 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玉麟 通讯员 孙慧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主任孙永华研究员在鱼房内展示斑马鱼样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浩瀚宇宙...
2025-11-01 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在重庆两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两航),一群青年科研人员运用钛合金材料,让国产大飞机“轻装上阵”。10月29日,“...
2025-11-01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