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1日 08:03 0 admin

你能想象再过5年的时间,利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就能点亮第一盏灯吗。截止到上个月,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相关建设已经取得关键突破。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省份的核聚变研究也在加紧推动,可以说我国进行的核聚变研究是多路线同步验证模式。而且在接下来还要建设混合型的反应堆,也就是核聚变与核裂变同时应用的反应堆。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随着研究向纵深发展,未来能源格局将彻底改变,传统石化能源将逐步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以核能发电为主的清洁电力能源。那么核聚变研究的进展未来会遵循怎样的时间线?随着电力资源的充沛,未来的储电技术是不是也要推动发展?

两年后演示聚变能发电

截止到10月初,位于安徽合肥实验装置的关键部件,已经研制成功,并且顺利完成了交付。这个关键部件叫做杜瓦底座,是装置主机中第1个真空大部件,也是目前在核聚变研究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它的直径达到了惊人的18米,高度在5米左右,总重量超过了400吨,也是这套装置中最重的部件,因为是底座部件,其上承载的总重更是超过了6700吨。杜瓦底座安装之后,整个项目的工程建设将会开启新阶段。

这个巨大的关键部件是由合肥物质院等离子所牵头联合研制的,要攻克一系列高精度成型问题,接下来一系列的大部件安装还会展开,简单来说,就是由下至上,一步一步完成,比如磁体和真空室等重要的核心部件,就要安装在杜瓦底座上。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等到一系列核心部件安装成功之后,最终整个底座就会被彻底封闭起来,由此形成真空环境,接下来才能保证托卡马克的正常运行。所以每一步都不能出错,而且得严格按照步骤推进施工。

根据目前的规划,整套装置要到两年后,也就是2027年建设完成,到那个时候,这个巨大的实验装置将会进行聚变能发电演示,在全球范围内,这也是首次发电演示。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到2030年,由此实验装置产生的电能,将有望点亮第一盏灯,也就是说,整套装置,可以实现发电演示,并且将发出的电应用到实际环节。但是请注意,这并非正式的发电,整套装置只是进行发电演示。

虽然还没有真正达到应用阶段,但是全国各地已经出现的研究,都在争分夺秒的进行。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一个超级工厂正在做的事情

这是一项超级工程,未来一旦开启发电,在主机系统安装的区域,高达1亿℃等离子体的运行就在其中。与此同时,区域的外面,区域温度却是零下269℃低温。一冷一热,要共同存在在一个罐体内部。

要达到这样的极限温度,必须得研究出特殊的装置,本质上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强磁场形成一个环形的磁笼,从而就能够将高温等离子体悬浮在真空室的中央,进而使其与容器的外壁完全隔离。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所以设计和制造整套装置就得需要一个超级工厂。在安徽合肥建设实验装置的旁边,正是这套装置的建造工厂,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它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做夸父。

这座巨大的工厂,由14栋独立的建筑构成,每一栋建筑都是一项关键领域的超级实验室,目前这里正在进行验证和设计制造着与可控聚变相关的19个子系统。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比如核心部件等离子体装置,每平方米每秒钟可极速喷射出10的24次方个粒子,一次就可以连续运行24小时以上。通过这样一套装置,就能够对相关的内壁材料进行充分检测。

超级工厂里制备的用于产生强磁场的超导磁体,可以产生地球磁场10多万倍的磁场信号,这同样是用于未来核心装备中的关键部件。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为什么说现在的研究很关键?因为我们走在研究的最前列,不管是所需的部件,还是相关的技术参数,都没有任何体系可以参照。未来如果其他国家也进行类似的研究,就是别人参照我们的研究来进行。

除了安徽合肥正在紧锣密鼓推动建设的实验装置外,全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研究,不但有科学研究所牵头的项目,也有龙头企业和初创公司开启的项目。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河北省能源企业牵头的实验

在河北省,当地有紧凑型聚变重点实验室,这是由能源企业主导的可控核聚变实验。整套装置的放电次数已经达到13,032次,从去年1月到现在,几乎从未间断过。

这套实验装置与其他研究项目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研究团队通常使用氘和氚作为燃料,河北的这套实验装置使用的燃料却是氢和硼。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之所以更换材料,是因为这两种元素很常见,成本低廉,在运行过程中只会产生氦,而氦可以直接发电,不需要进行蒸汽转化,发电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

但是这个研究方向也有明显的缺点,必须要将等离子体加热到10亿℃甚至更高的温度才行,这也就意味着温度如果不达标的话,就不会产生聚变反应。研究人员目前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阶梯加热。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具体来看使用变压器的原理,在第1阶段能够加热到几百万℃,在第2个阶段使用类似微波炉的原理,可以继续加热到几千万℃,最终使温度达到上亿摄氏度以上。用更高的温度不断加到等离体里面,然后总体温度就会持续上升。

为了保证实验的稳定,整个研究团队已经在升级全新一代的托卡马克装置,这也意味着装置整体的参数指标会提升,温度最终能够达到合适的标准。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四川的另一种实验装置

除了安徽与河北,四川也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位于成都产业园内,一套全新的核聚变研发装置样机已经搭建完成,这套装置的专业名称叫做直线型场反位型聚变装置。

与其他实验装置不同的是,四川成都的这套装置,将等离子体在装置两端同时产生两个竖起来的“甜甜圈”,此后装置会持续加速到每秒200公里,内部会产生剧烈的碰撞,然后释放出巨大能量,最终产生聚变反应。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不同于其他实验装置是由科研机构以及能源巨头牵头进行,四川的这套实验装置是由一个初创团队在推动进行研究。对初创型公司来说,首先要考虑成本问题。

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参与者给出了自己明确的方案,采用了模块化搭建的方式,尽可能的控制成本。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过去都是国家在主导研究,即便有企业参与,也都是拥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而现在大量的民营企业也参与到研究中,这对于接下来探索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星火1号”混合堆的落地

江西南昌,由多家企业牵头参与的实验项目也在进行之中,这个项目基于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其名称叫做星火1号示范项目。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建成之后,总功率为300MW,将实现100MW级并网发电,根据目前的规划,到2030年底将完成建设,2031年进行实验发电。可以说围绕核聚变的研究,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种竞速模式。

在上海市,2024年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了重点培育产业,并且还设立了未来产业基金,为各种前沿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政策引导,上海是我国核电产业链的重要聚集地,产业基础雄厚,在该领域的发展很有潜力。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除了上海,广东、浙江两省,也在政策中明确了将可控核聚变列入未来产业培育重点,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引导,都会重点向这一领域倾斜,这也恰恰说明,围绕核聚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能源格局将迎来巨变

除了我国的研究,世界上其他主要的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全球能源格局在未来势必会引发巨变。一旦核聚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的石化燃料将会被持续边缘化,电能将会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能的储存情况,随时发电,随时使用,这是传统的电能应用模式,如果核聚变取得突破的话,产生的电力资源将是源源不断的。

在这种情况下,电能储存技术势必也将跟着提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未来的电能不光充足,关键是能源的利用可以更加的高效,比方说不用再像现在这样频繁的充电,又或者说,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直接超过了传统的燃油车。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这些情况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技术领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未来,人类还想着探索更远的宇宙地带,能源驱动方式势必就得发生根本性变化。

所以核聚变带来的不仅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力资源,还有对电能利用的存放技术也会革新。换言之,这将是一整套能源格局的彻底改变。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结语

可控核聚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我们已经处在了巨变的前夜,相关的研究进展会越来越快。未来的突破,就建立在目前的竞速模式上。

或终结石油时代,中国核聚变实现重大进展,一升海水抵 300 升汽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地研究持续推进,商业化之路的探讨也会随之展开,各地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政策引导上的投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迎来核聚变能量的巨大转化。#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2030年,有望用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央视新闻 2025年10月2日

《当代版“夸父追日”,我国离实现“人造太阳”还有多远?》 央视新闻 2025年9月20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