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AI 重塑生活服务!京东美团抢入口,阿里布局底层,产业生态迈向协同赋能新阶段→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7日 20:31 0 aa

2025年9月,中国AI生活服务领域或迎来关键爆发点——9月25日,以“Enjoy AI”为主题的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在北京启幕,京东不仅升级“JoyAI”大模型,更推出“京犀”“他她它”“JoyInside”三款个人AI产品,直指“下一代生活服务入口”;而仅13天前,美团已抢先公测首款AI生活Agent“小美”。两大互联网巨头几乎同步启动,标志着AI从工具性应用迈向“生活默认操作系统”的产业竞赛正式进入白热化,也预示着生活服务行业正加速从“流量争夺”转向“智能体验重构”的新阶段。

AI 重塑生活服务!京东美团抢入口,阿里布局底层,产业生态迈向协同赋能新阶段→

京东:打破场景壁垒,构建全链路生活服务智能中枢

在京东大会现场,京东集团CEO许冉明确了企业AI战略的核心逻辑:“京东不片面追求运动式的AI,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AI。”这一理念首先落地于“京犀APP”——作为京东AI战略的核心载体,这款产品被定义为“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其核心突破在于彻底重构传统APP的操作逻辑:用户无需在多模块间切换,仅凭自然语言即可完成复杂需求响应。例如用户提出“买3岁孩子红色防水雨衣,明天到”,系统会自动筛选匹配商品,并优先锁定京东物流次日达库存,全程无需手动操作。

从场景覆盖来看,“京犀”以实物零售为基石,进一步打通即时零售、本地生活、出行服务的边界:通过深度接入京东到家配送网络,实现外卖、生鲜、药品1小时达;面对“周末去上海出差带正装”这类复合型需求,系统更能同步生成机票预订、酒店选择、西装购买及熨烫服务的一体化方案。支撑这种“全链路响应”能力的,是京东首次公开的Oxygen零售创新AI架构——搭配开源的JoyAgent智能体技术,该架构能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引擎统筹调度多场景资源,精准捕捉用户潜在需求。正如资深零售专家张伟荣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指出:“京犀的本质是AI+生态的融合。京东通过JoyAI大模型串联物流、供应链与第三方资源,打破了电商与生活服务的流量壁垒。”

美团:深耕本地生活,以技术效率抢占即时服务赛道

几乎同一时间,美团的动作同样指向“AI生活入口”这一核心赛道,只是选择了差异化的场景切入点。9月12日公测的AI Agent“小美”,搭载美团自研的LongCat-Flash-Chat大模型,主打“一句话搞定本地生活所有事”,聚焦于本地服务场景的深度优化。从实际体验来看,“小美”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用户历史需求的精准匹配与即时响应:用户说“再来一单上周的拿铁”,系统可直接调取历史偏好生成订单;提及“带家人周末出游”,则能同步规划餐饮、门票、停车等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说完即出结果”。

这种高效体验背后,是LongCat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作为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的560B参数模型,它能通过动态激活18.6B至31.3B参数,在计算效率与性能间找到平衡——在H800芯片上,其生成速度达100token/s,输出成本却低至5元/百万token。在电商中国看来,京东“京犀”的全链路覆盖与美团“小美”的本地场景深耕,看似路径不同,实则共同指向AI生活服务的核心目标:以智能体打破传统服务的流程割裂,让用户需求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这也正是当前行业从“单点智能”向“场景智能”跃迁的典型特征。

AI 重塑生活服务!京东美团抢入口,阿里布局底层,产业生态迈向协同赋能新阶段→

京东“他她它”:拓展人机交互边界,完善AI产品矩阵

在“京犀”之外,京东发布的“他她它”数字人助手,进一步丰富了AI生活服务的交互形态。这款产品定位“数字人万能助手”,内置的数字人智能体“万能博士”不仅能完成查天气、点外卖、聊财经等基础服务,更能以“老朋友”的姿态与用户陪伴聊天;同时,它支持用户自主创建智能体,通过AI圈子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可接入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设备,为冰冷的硬件赋予“交互灵魂”。

大会现场的演示直观展现了其实用价值,许冉通过语音唤醒“万能博士”并下达指令:“你好,万能博士,帮会场朋友点杯咖啡吧。”几秒后,“万能博士”推荐京东外卖,“点餐助手”同步提供三款咖啡选项,经语音确认商品、数量、放置点及备注后,轻松完成支付,后续更通过语音引导完成100杯咖啡的批量下单。电商中国认为京东“他她它”的推出,与“京犀”形成互补——前者聚焦“情感化、个性化”交互,后者侧重“全场景、高效率”服务,共同构成京东面向个人用户的AI产品矩阵,也呼应了行业“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发展趋势。

AI流量转商业流成必然,行业路径分化构建多元生态

两大巨头的密集动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AI产业发展的缩影。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京东、美团的动作呼应了全球趋势——OpenAI即将打通Stripe支付,AI流量正加速转化为商业流,如同当年微信上线钱包开启交易闭环。这已成为互联网生意的必答题。”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杜雨说道。

从产业逻辑来看,随着AI技术成熟,单纯的“技术炫技”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将AI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成为所有企业的核心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并非只有“应用层入口争夺”一条路径。作为国内AI投入规模较大的科技巨头,阿里截至目前尚未推出独立AI超级入口APP,而是聚焦底层云与算力建设。

对此,杜雨分析道:“应用层壁垒相对薄弱,底层算力与云服务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水电煤’。类比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要做基础设施提供商而非服务供应商,正如英伟达估值高于OpenAI,底层技术生意规模更大,站稳脚跟后竞争对手或新进入者都可能成为其用户。”电商中国观察发现,这种“应用层竞逐”与“底层基建”并行的格局,正构建起多元互补的AI产业生态。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核心专家田丰则进一步指出了行业的未来方向:“目前 AI 还没做到当年Apple(iPhone)、Google(搜索框)、Meta(社交网络)一样石破天惊的‘Internet Native’入口,所以还是很期待最近3年会涌现出10亿人都在用的AI Native入口。”他强调,真正的“AI Native”并非原有互联网应用的渐进式升级,而是“以智能体为系统中枢,具备自主学习、多模态交互与‘数据-模型-业务’闭环进化能力的全新形态,正如金融领域AI从客服等边缘场景迈向风控核心环节的跨越,颠覆式技术往往带来行业洗牌效应。”这一判断,也为当前AI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划定了长期目标。

技术投入与场景落地:京东以产业赋能夯实AI竞争力

企业在AI领域的持续突破,离不开长期的技术投入与场景积累。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研发开支达53亿元,同比增长25.7%;自2017年宣布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500亿元,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1700亿元——这些投入不仅支撑了“京犀”“他她它”等产品的落地,更让京东AI在零售、物流、健康、工业四大场景实现深度赋能。

具体来看,零售领域,Oxygen架构基于JoyAI大模型,为购物与供应链管理提供智能支撑;物流领域,全新升级的超脑大模型2.0实现智能设备自主决策与多设备协同,标志着京东物流“超脑”从辅助决策走向具身执行;健康领域,“京医千询2.0”成为业内首个突破可信推理及全模态能力的医疗大模型,搭载该模型的京东健康AI医院汇聚多专业智能体,为偏远地区打通优质医疗资源“最后一公里”;工业领域,基于5710万工业品SKU数据和超40个细分行业数据训练的“JoyIndustrial”大模型,已服务超1万家企业,覆盖商品管理、采购、履约与运营等环节,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这种“技术-产品-场景”的闭环,正是京东AI区别于单纯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符合AI产业“从技术驱动到场景驱动”的发展规律。

开放生态与万亿目标:引领AI产业协同发展新趋势

在自身发展之外,京东更试图以开放姿态推动整个AI产业的协同进步。据介绍,京东计划面向大模型及具身智能企业,开放仓储、分拣、配送等物流场景,以及药品管理、在线问诊等健康场景的供应链数据,并依托京东云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模型训练与应用测试。许冉明确表示:“未来三年持续在人工智能上进行投入,带动各个产业,形成万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

从京东三款AI产品落地,到美团“小美”聚焦本地生活,再到阿里布局底层算力,当前AI生活服务领域已形成“应用创新”与“基建支撑”并行的格局。这种多元探索,正推动AI从抽象的技术概念走向具象的产业实践——它不再是冰冷的参数竞赛,而是融入生活细节的温度服务,是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万亿人工智能生态的蓝图下,这场由巨头引领的变革,终将让AI技术红利惠及更多人,既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便捷与温暖,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新的增长空间,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技术向善、产业共生”的新阶段。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电商中国综合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证券日报、极目新闻、北京青年报、市场公开信息及此前报道。

编辑:S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