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10月10日)凌晨,同济大学2篇论文成果同期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一篇来自同济大学法学院,阐述我国人工智...
2025-10-10 0
北京时间今天(10月10日)凌晨,同济大学2篇论文成果同期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一篇来自同济大学法学院,阐述我国人工智能监管制度对促进开源人工智能发展和风险防控的作用;一篇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破解长寿密码,为抗衰老干预提供新靶点。
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人工智能监管制度建设对促进人工智能开源发展和安全风险防控发挥着显著作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法学院朱悦助理教授、张韬略副教授、徐钢副教授与合作者的这一人工智能监管研究成果,论文题为“China’s emerging regulation towards an open future for AI”(中国人工智能监管正在兴起,迈向人工智能开放未来)。此次《科学》发表聚焦中国开源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制度的专题论文,体现了国际科学界对我国参与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的关注和认可。
我国开源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监管的现状,提出其中开源豁免、科研豁免、高效的专门司法、人工智能科研诚信、科技伦理以及先行先试等六项关键制度对促进开源发展与防控安全风险所发挥的显著作用。这六项制度共同体现了“包容、高效、试验”(Exemption, Efficiency, Experimentation)的治理理念。我国人工智能监管制度及其所蕴含的治理理念,可以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文章也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监管的改进和完善方向,提出正在推进中的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立法项目应追求清爽、融贯、精简(Clarification, Harmonization, Simplification)等目标。
近年来,同济大学法学院牵头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持续研究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助力人工智能朝着“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方向发展。
破解长寿密码,为抗衰老干预提供新靶点
一种栖息于东非地下的啮齿类动物裸鼹鼠何以能长寿不衰?原来,它们能通过cGAS蛋白的适应性演化,将人类细胞中的DNA修复抑制因子转化为修复增强因子,这为抗衰老干预提供新靶点。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毛志勇教授团队的这一科学发现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论文题目是“A cGAS-mediated mechanism in naked mole-rats potentiates DNA repair and delays aging”(裸鼹鼠中一种由cGAS介导的增强DNA修复及衰老延缓机制)。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揭示长寿的奥秘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关键。既往研究表明,DNA修复能力是决定物种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学界开始尝试从非经典的长寿模式生物中探寻衰老与长寿的调控机制。裸鼹鼠寿命可接近40年,且对多种疾病展现出高度抵抗力,因此成为长寿研究的理想模型。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裸鼹鼠具有强大的基因组稳定性维持能力,但其背后的特异性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晰。
早在2018年,毛志勇教授团队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戈宝学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人类cGAS蛋白在DNA损伤后会入核并抑制同源重组修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基于此合作研究,研究团队发现裸鼹鼠cGAS的功能发生颠覆性逆转——它可显著提升同源重组修复效率。
团队利用前期开发的DNA修复报告系统对关键区段及功能位点进行筛选,最终锁定了裸鼹鼠cGAS的C端结构域中4个进化特异的氨基酸介导了这种功能的逆转。突变裸鼹鼠cGAS的上述位点导致其功能丢失;而将这4个位点引入人类cGAS,可消除其对同源重组修复的抑制。团队随后开展大量实验,深入揭示了上述4个位点调控同源重组修复的分子机制。
cGAS序列的改变是否有助于裸鼹鼠的长寿?团队成员发现,表达裸鼹鼠cGAS蛋白不仅显著降低细胞衰老,还可以延缓果蝇肠道、运动及生殖能力随年老而来的衰退。最振奋人心的是,裸鼹鼠cGAS可明显延长果蝇的寿命。而将4个位点突变引入人类cGAS,可逆转其对细胞及个体衰老的促进作用。团队成员还发现,裸鼹鼠cGAS的过表达有助于抵抗小鼠多器官衰老,降低系统炎症并延长其健康寿命。
原标题:《同济大学两篇研究成果齐发Science》
栏目编辑:陆梓华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张炯强
相关文章
北京时间今天(10月10日)凌晨,同济大学2篇论文成果同期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一篇来自同济大学法学院,阐述我国人工智...
2025-10-10 0
文 / 刘亚东老刘担任《科技日报》总编辑期间,编辑部曾多次提议就“美国阿波罗登月是否造假”采访专家,均被我否决。当初认为这样的选题太Low了,为此浪费...
2025-10-10 0
以“新质引领发展 智造链接未来”为主题的2025沈阳机器人大会,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沈阳隆重启幕。本届大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设置2+5+N项...
2025-10-10 0
高新区深耕光电产业赛道,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核心方向,紧扣“高”“新”脉搏,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将光电产业打造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2025-10-10 0
这项由小米公司MiLM Plus团队的张绍杰、张若增、付培等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的突破性研究,发表于2025年1月的arXiv预印本平台。该研究提出了名为...
2025-10-10 0
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茜 通讯员 江曼)10月9日,记者从昌吉州科学技术局获悉,近日,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
2025-10-10 1
全媒体记者 闫亚铭 苏长春近年来,河南中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持续研发与技术升级,不断提升玫瑰产品的提取工艺和质...
2025-10-10 1
这应该是轻薄、耐用、重量这三重维度上,结合的最完美的折叠屏手机了。尽管在折叠屏手机推出节奏上严重之后,但好饭不怕晚。苹果的首款可折叠手机iPhone...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