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4日 17:57 2 admin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沙漠中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这一进展被新华社等官媒做了重点报道,被外界视为中国在第四代核能领域扔下的“王炸”,标志着中国核能研发换道超车,甚至有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

众所周知,核反应堆的燃料是铀,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每年大概要消耗约200吨天然铀,而中国是一个缺乏铀资源的国家,80%以上依赖进口。

不过核裂变其实有两种技术路线,除铀之外的另一条技术路线是钍,1960年代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就曾研究过以钍为原料的核能利用,但没有成功,之后便放弃了。

中国钍资源的探明储量超14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近四分之三,这些钍资源多与稀土伴生,相当于开采稀土附赠钍资源;正因如此,中国长期重视钍驱动的核原料研究。

1970年,我国启动了“728工程”,最终建成了秦山核电站,但其最初目标其实是研制和建设钍基熔盐堆。

1971年,上海应物所建成了熔盐(冷态)零功率堆,然而由于当时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无法支撑如此超前的技术,因此在1972年转向了技术相对成熟的压水堆路线,并有了后来的秦山核电站。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2011年,中国再次将“钍基熔盐堆”纳入国家战略先导专项,集结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20余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终于在近期取得重大突破。

与传统“以铀为燃料的核反应堆”不同,“钍基熔盐堆”不需要大量用水,也就不需要像传统核电站那样建在大海或大江大河边上,而能建在偏远的沙漠中。

一旦技术成熟,钍基熔盐堆将可在中国内陆干旱地区大量建设,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

除此之外,钍基熔盐堆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可模块化设计成”核动力包”,非常适合作为远洋货轮、大型军舰的核反应堆。

而且其安全系数较传统铀反应堆大大提升,出现任何事故时,熔盐堆都能自然停下来,不会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

按照规划,中国钍基熔盐堆建设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为2025年前建成2兆瓦实验堆,实现钍—铀转化和稳定运行,获取关键数据(目前已完成);第二步到2029年,建设10兆瓦小型模块化示范堆,验证商业化可行性,形成核心设备产业链;第三步到2035年,推进百兆瓦级电站建设。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超级大国往往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权力,可以是军事武装,可以是地缘位置,也可以是某种高科技产品,或者是某种特殊矿产。

总而言之,它需要拥有其他国家都特别需要且无法获得的产品,以此形成国际贸易领域的垄断力量,进而巩固国际政治权力。

在16至17世纪,西班牙拥有的“特殊产品”是美洲白银,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美洲,在秘鲁波托西(今玻利维亚境内)和墨西哥发现了大型白银矿山,遂源源不断地开采。

那个年代白银是全球硬通货,欧洲、奥斯曼、印度、中国都需要白银,明清两代的“单一白银税制”更是直接绑定了白银需求。

最高峰时,玻利维亚和墨西哥生产了世界上约80%的白银,通过垄断这一金融命脉,西班牙成了超级大国。

白银很重要,但它有一个根本性缺陷——本身不创造生产力。

换言之,西班牙人需要将白银贸易产生的利润转化为科技和工业领域的硬实力,进而升级为军事实力,以保障帝国永续。

说时容易做时难,有了这样的钱袋子,谁会不沉迷于奢侈消费呢?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和波托西等主要银矿的产量不断下降,曾经依赖“银元霸权”的西班牙帝国体系开始崩溃。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1851年5月1日至10月15日,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万国工业博览会,展品中包括第一个抽水马桶。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爆发工业革命,拥有了蒸汽机、纺织机械、钢铁、蒸汽舰船等新技术,而西班牙则因殖民统治危机和僵化的官僚体系没有完成工业化,在与英国、法国的竞争中全面落败。

与西班牙霸权不同,英国霸权的核心是技术支撑。

简单来说,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在特定时期内曾是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制造工业制成品的国家,诸如纺织机械及棉纺织品、铁路机车、蒸汽船、钢铁制品等都是稀缺战略物资,再贵别的国家也只能买,而且人家还不一定卖。

在“日不落帝国”巅峰期,英国靠“世界工厂”的地位形成全球贸易垄断,同时用强大的海军力量维护贸易航路,不断用武力打开新市场。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具有可传播性,比特殊矿产更难以管控(或者说更容易复制),随着后来工业革命技术传播到法国、德国和美国,英国的“不可替代性”便出现下降。

1870年到1910年间,美国和德国迎头赶上并超越,英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暴跌一半,而这种变化迅速转化为军事态势的变化。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流水线上的福特“T型车”。

如果说西班牙是一个特殊矿产主导型霸权,英国是一个先进技术主导型霸权,那美国就是融合二者的复合型霸权。

美国高科技体系的威力不必赘述,自二战末期“曼哈顿计划”开始,美国在核技术、半导体、航空航天、互联网、生物科技等领域均一骑绝尘。

这些高科技产品其他国家短期内无法复制,美国则可以通过“技术禁运”来塑造权力,如冷战期间对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今天动辄发起的芯片限制。

除此之外,美国在能源和关键矿产领域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曾是全球第一大产油国,1940年全世界原油产量为2.94亿吨,美国原油产量是1.83亿吨。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进口的石油中有90.8%来自美国,对日石油禁运是导致日本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正在给出“划时代的能源解决方案”

汇集全球能源巨头的美国休斯敦。

近些年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但必须认识到,真正革命性、不可替代的产品其实比较少。

以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为例,它们完全可以被燃油车或其他形式的能源替代,达不到石油的政治高度,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甚至远不及作为特殊矿产的稀土。

与之相较,“能源解决方案”是一个关乎国家根本的问题,倘若中国能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划时代的创新,其意义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