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AI科技 2025年09月26日 11:24 0 admin

10万美元的签证费,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全球科技人才的池塘。上周美国突然出台的H-1B新规,把原本只需几千美元的申请费用抬高了二十多倍,瞬间在硅谷炸开了锅。前Meta工程师Zach Wilson的一条帖子火了:他2017年所在的17人数据工程团队里,15人持H-1B签证,按新规算,公司每年要多缴150万美元。“如果你是想进大厂的美国人,现在就是好时机——80%的竞争对手几乎一夜消失。”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这话听着像本土人才的“福音”,但印度工程师Nitin Ahirwal的反驳更戳心:“150万对比这些人创造的1200亿价值,不值一提。”更有人直言:“他们不会消失,只会去班加罗尔、多伦多或新加坡,打造下一个Meta、Google。”这场看似美国“保护本土就业”的政策,实则是一场全球科技人才的“乾坤大挪移”——当美国开始用金钱筛选人才,全球人才战场的天平,正在悄悄倾斜。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一、10万美元的“人才过滤网”:美国在筛选精英,还是暴露短板?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H-1B签证一直是美国吸引全球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工具,尤其是在科技领域。过去几十年,这个允许美国企业雇佣外国专业人才的签证项目,让无数来自印度、中国、欧洲的工程师、科学家得以进入硅谷,从谷歌的早期团队到SpaceX的核心技术骨干,不少关键人物都是H-1B持有者。但这次新规把费用抬高到10万美元,本质上是给人才设置了一道“价格门槛”——只有能为企业创造足够价值的人,才配拿到签证。

支持者觉得这是好事。英伟达CEO黄仁勋说:“我们希望所有最聪明的人才来到美国,移民是美国梦的基石。”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也认为,这能“对齐财政激励机制”。在他们看来,10万美元的费用像个“过滤网”,能筛掉那些“性价比不高”的人才,留下真正顶尖的精英。毕竟对科技巨头来说,一个核心工程师创造的价值可能远超百万,这点费用不算什么。亚马逊、谷歌这样的公司甚至已经开始“蓄势待发”,准备趁机吸纳那些被小公司“过滤”掉的人才。

但反对者的声音更尖锐。《创智赢家》明星Kevin O’Leary直接警告:“这会把真正有才华的人逼出美国。”他举了个扎心的例子:苹果、谷歌、甲骨文这些巨头,创业初期都曾依赖H-1B人才,那时候他们连10万美元的签证费都掏不起。现在的新规,等于给初创公司判了“人才死刑”——小公司本就资金紧张,10万美元一个人的签证费,可能直接让他们放弃雇佣外籍人才。而历史早就证明,美国科技行业的创新活力,恰恰来自那些从车库里冒出来的小公司。

更尴尬的是,Wilson的爆料撕开了美国本土人才的“遮羞布”。17人的核心团队15个H-1B,说明美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可能跟不上科技企业的需求。网友Rushikesh Patil评论得直白:“美国高校并没有提供充足的人才供应,现在也没准备好。取消签证不会填补缺口,只会让问题彻底暴露。”这就像一个工厂发现原料不够,不赶紧扩大采购,反而把进货渠道堵死,结果只能是生产线停摆。

二、巨头狂欢与小企寒冬:一场“马太效应”正在硅谷上演

H-1B新规的影响,正在硅谷形成鲜明的“两极分化”。对科技巨头来说,这可能是一次“趁火打劫”的机会;对初创公司而言,却是一场生存危机。

先看巨头们的“狂欢”。亚马逊、谷歌这些公司,每年利润上千亿美元,10万美元的签证费分摊到每个员工身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而因为小公司无力负担,大量原本可能流向初创企业的顶尖人才,现在只能转向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说“移民是美国梦的基石”,这话背后藏着底气——他们有足够的钱“买下”全球最聪明的大脑。OpenAI的奥特曼支持新规,或许也有类似的考量:当小公司无法和OpenAI抢人才,他们的技术优势会更稳固。

旧金山的Metaview公司已经开始行动。联合创始人Shahriar Tajbakhsh直接在LinkedIn发文:“公司蓄势待发招揽顶尖人才。”他甚至觉得其他国家趁机吸引人才“有点急功近利”——言下之意,真正的人才最终还是会流向有实力的美国公司。这种“强者恒强”的逻辑,正在让硅谷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向头部聚集。

但初创公司的日子就难了。英国AI初创公司CEO Barney Hussey-Yeo最近收到了1000多条私信,全是来自美国一线科技公司的顶尖人才,他们大多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全球名校毕业生,现在因为H-1B费用问题,开始考虑离开美国。这些人原本可能是初创公司的“火种”——毕竟当年乔布斯、马斯克创业时,身边也少不了这样的外籍人才。现在新规一出台,小公司要么眼睁睁看着人才流失,要么咬牙支付天价签证费,无论选哪条路,都可能被拖垮。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更讽刺的是,美国科技行业的“车库创业神话”,可能要因为这个新规画上句号。苹果是从车库里诞生的,谷歌最初挤在宿舍,这些公司在最缺钱的时候,靠的就是低成本雇佣外籍人才。现在10万美元的签证费,等于给所有想复制“车库神话”的创业者设了一道“资金门槛”——没钱?就别想碰全球顶尖人才。长此以往,硅谷的创新生态可能会从“百花齐放”变成“巨头垄断”,这恐怕不是美国政府想看到的结果。

三、全球抢人暗战打响:英国免费用,欧洲递橄榄枝,美国正在“送礼”?

美国收紧人才政策的同时,其他国家正在连夜“开窗”。这场H-1B新规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人才的流向地图。

英国是反应最快的。据知情人士透露,首相基尔·斯塔默正在考虑一项方案:对顶尖专业人士免除签证费用。这等于直接对着美国的H-1B持有者喊:“来英国,不用花一分钱签证费!”效果立竿见影——Barney Hussey-Yeo的初创公司几天内就收到了1000多条精英人才的私信,这些人大多来自Meta、谷歌、OpenAI等顶级公司,手握核心技术,现在因为美国的高费用,开始把英国列为“备选方案”。

欧洲也在行动。风险投资基金创始人Harry Stebbings直言:“美国这次是把史无前例的机会送到了欧洲手中。”过去欧洲一直苦于人才流失,大量顶尖工程师被美国高薪和发展机会吸引。现在美国主动抬高门槛,欧洲终于有了“反击”的机会。德国、法国正在优化技术人才签证流程,荷兰甚至提出“30%个税优惠”,目标直指那些被美国拒之门外的H-1B持有者。

亚洲和中东也没闲着。印度的班加罗尔、海得拉巴本就是科技人才聚集地,Nitin Ahirwal说“他们会在班加罗尔打造下一个Meta”,并非空谈——那里有大量熟悉硅谷模式的工程师,一旦美国政策收紧,本土创业生态可能迎来爆发。新加坡则凭借低税收、开放政策,成了不少外籍人才的“中转站”,最近当地科技公司的招聘页面访问量暴涨,很多简历来自美国的H-1B持有者。就连迪拜都在发力,推出“黄金签证”计划,试图吸引科技精英落户。

这场全球抢人战,本质上是美国“拱手相让”的机会。Syz集团首席投资官Charles-Henry Monchau说得透彻:“六位数的H-1B费用,成了其他国家吸引人才的‘强心剂’。”美国原本是全球人才的“磁铁”,现在突然给磁铁消了磁,周围的“小磁铁”自然会趁机吸走那些散落的“铁屑”。长期下去,美国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仅没保护好本土人才,反而把全球最聪明的大脑推向了竞争对手。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四、移民梦碎之后:美国科技霸权的根基,正在悄悄松动

H-1B新规的争议,远不止“费用高低”那么简单。它触碰了美国科技霸权最核心的根基——移民。

美国科技行业的崛起,从来离不开外籍人才。黄仁勋是台湾移民,马斯克出生在南非,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来自俄罗斯,英伟达、特斯拉、谷歌这些巨头的诞生,背后都有移民的影子。马斯克去年还在X平台上说:“我之所以在美国,以及和许多关键人物一起建立了SpaceX、Tesla,是因为H-1B。”这些人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这才是硅谷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关键。

现在新规把H-1B费用抬高到10万美元,等于给“美国梦”加了一个“价格标签”——只有能创造足够价值的人才,才配拥有“移民梦”。这看似是“优化人才结构”,实则可能让美国失去“多元化创新”的土壤。毕竟历史上很多颠覆性创新,都来自那些“不被看好”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暂时创造不了10万美元的价值,但未来潜力无限。如果因为费用问题把这些人拒之门外,美国可能会错过下一个马斯克、下一个黄仁勋。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更长远来看,全球科技中心的格局可能因此改写。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H-1B政策,把全球70%的顶尖科技人才(尤其是印度人才)吸引到硅谷,形成了“一家独大”的优势。现在新规出台,这些人才开始流向英国、欧洲、亚洲,可能会在当地催生新的科技中心。就像Nitin Ahirwal说的:“他们会在班加罗尔、多伦多或新加坡,打造下一个Meta、Google或Nvidia。”当全球出现多个“小硅谷”,美国科技霸权的“护城河”自然会变浅。

英国首相想免签证费,欧洲要建“人才快速通道”,亚洲在打造本土创业生态——这些国家正在用行动告诉美国:你不要的人才,我们要。当美国还在纠结“如何保护本土就业”时,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布局“全球人才网络”。这场H-1B引发的风波,或许会成为全球科技格局从“单极主导”走向“多极竞争”的转折点。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结语:

10万美元的H-1B签证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科技行业的“底气”与“焦虑”。底气在于,它依然是全球人才最向往的地方;焦虑在于,本土人才缺口和创新生态的脆弱,已经经不起“一刀切”的政策折腾。

对美国本土人才来说,短期内可能真的如Wilson所说,“80%的竞争对手消失”,迎来更多就业机会。但长期看,如果顶尖外籍人才持续流失,科技行业的创新活力可能会下降,最终影响的还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对全球人才来说,这或许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不必挤破头去美国,英国、欧洲、亚洲同样有舞台。对其他国家来说,这是“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接住美国送来的“人才礼包”,可能就能在下一代科技革命中占据先机。

10万美元签证费炸锅!Meta团队15/17是H-1B 外籍在造下一个谷歌?

这场由H-1B新规引发的全球人才变局,才刚刚开始。它告诉我们:人才从来不是“可以随意定价的商品”,而是需要用心培育的“创新火种”。谁能真正敞开大门,谁才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笑到最后。美国这次是在“筛选精英”还是“自断臂膀”?答案,或许要等几年后才能揭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全球科技人才的流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