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排行榜 2025年09月29日 16:23 1 aa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苍山横玉带,洱海漾清波。作为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洱海的水质不仅关乎生态,更牵动民生。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建设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天空地水”一体化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持系统,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了从“经验治湖”到“智慧护湖”的转变,网络安全则为这一转变织就了坚实的“智慧防护网”。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云卷云舒,四季变化。秋日的早晨,海菜花星星点点缀满湖面,一张看不见的数据网络正悄然运行。水质pH值、水体浊度、排污口流量、气象变化……来自26个部门的上亿条数据,源源不断汇入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副局长杨学松介绍,平台整合了26家行政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数据资源,有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同时,系统构建起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涵盖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权限控制、异常行为监测等多重机制,保障海量数据在传输、存储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防范数据泄露与篡改风险。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平台还搭建了预警中心,借助“数字雷达”智能扫描技术,每日对水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风险研判,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生成预警并第一时间派发至责任单位处置,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全程数据留痕、操作可溯,确保每一环节责任清晰、响应及时。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为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制定了多项制度,如《大理州洱海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大理州洱海管理局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试行)》等,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同时,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运用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技术,确保用户身份认证及数据传输、储存全过程加密。此外,每年开展平台网络等级保护评测和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通过网络等级保护三级及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并得到相关部门备案许可。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大理州洱海管理局与网安部门签订了《网络安全责任制书》,明确安全管理岗位人员及责任边界。形成重点资产清单,定期升级安全设备和病毒特征库,针对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及时安装安全补丁、关闭高危端口。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团队进行日常应急值守,建立巡检及上报处置制度,确保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同时,采用计算与存储分离,对关键数据和系统进行备份,保障业务系统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恢复。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截至目前,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数据总量超36亿条,日更新达7万余条,累计提供水质短期预警223次、中期预判66次、水资源优化调度41次;生成图像智能识别预警事件1.2万余起,妥善处置公众举报200余起,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操心、治理更精准”。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平台还引入区块链技术,开发了“洱海卫士”小程序公众举报系统。公众如发现违法捕捞、违规排污等行为,可一键举报,信息上链存证,不可篡改、可追溯,在保护举报人隐私的同时,确保证据的真实有效,极大提升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信任度。





洱海装上“数字大脑”:全天候感知预警,织就一湖清波的“智慧守护网”

“下一步,洱管局将继续强化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测及防范能力。”杨学松说,“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用数字赋能洱海保护治理,不仅能改善洱海生态环境质量,更能增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让数字治理更好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秦蒙琳)

编辑:马雯

审核:孙琴霞

终审:李政波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