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张家口市积极打造京津冀算力设施集中承载地、算力资源调度主枢纽,逐步形成以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为核心的数据产业集...
2025-10-06 0
2025年10月,瑞士FinalSpark公司干了件挺颠覆的事,用人类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大脑组织,再连上电极,搞出了台"湿件"生物计算机。
这东西以前只在科幻小说里见过,现在居然真从概念变成了现实,连传统硅基计算机的边界都给打破了。
写这事儿不是想炫技术名词,就是想跟大家掰扯掰扯,这"活体计算机"到底咋做的?现在面临啥难题?以后能帮我们解决啥麻烦?
FinalSpark这研究能成,首先得说他们找对了"原材料"。
团队先从日本诊所弄来人类皮肤细胞,从中提取出干细胞,再用生物工程技术重新编程。
说白了,就是给这些干细胞"换个指令",让它们长成神经元和支持细胞的小簇,这玩意儿有个专业名儿叫"类器官",其实就是实验室里养的微型大脑。
其实,我第一次听说"皮肤变大脑"的时候,还以为是唬人的,直到看了他们的培育细节才觉得真不简单。
这类器官虽然没真人大脑复杂,大概就10万个神经元,连人脑的零头都不到,但基本的构建模块跟人脑一模一样。
养这东西也挺讲究,得放在37℃的恒温环境里,泡在含有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培养液里,足足养3到6个月才能用。
等类器官养好了,下一步就是让它"干活"。
研究人员用微电极阵列把类器官和传统计算机连起来,通过电极传递电信号,再记录神经元的活动。
细胞生物学家布罗齐博士展示实验的时候,我看那屏幕就觉得有意思,按单键的时候,屏幕上会跳出类似脑电图的波动;要是快速连续按,反应会突然停了,接着冒一阵独特的能量爆发。
这反应一点都不规律,倒像是这"湿件"有自己的"小脾气",难怪研究人员说它有某种程度的"个性"。
FinalSpark的联合创始人乔丹博士也挺坦诚,说现在还没完全搞懂类器官为啥这么反应。
不过其实,这种"搞不清"反而可能是个好事,这说明它说不定有硅基计算机没有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乔丹博士还畅想过,以后的数据中心里可能全是这种"活体服务器",用的能耗连传统计算机的零头都不到。
要是真能实现,现在AI能耗高的问题不就有解了?
这"湿件"计算机看着厉害,但难题也不少,最头疼的就是怎么让这"迷你大脑"活得久点。
现在FinalSpark的类器官最长也就活4个月,这已经是行业里的大突破了,但离实用还差得远。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舒尔茨教授点出了关键问题,类器官没有血管。
咱们人脑靠血管送营养、排废物,可类器官只能靠培养液慢慢渗,里面深层的细胞很容易缺氧坏死。
本来想这问题可能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后来发现202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有个新思路,用3D生物打印弄了个血管网络,塞进类器官里,居然把寿命延长到了6个月。
说不定以后FinalSpark能借鉴这办法,让"湿件"的存活时间再上一个台阶。
除了寿命,类器官"死亡"时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过去4年,FinalSpark记了1000到2000次类器官"死亡",每次死之前还会有活动激增,跟人快不行的时候脑活动变化有点像。
乔丹博士说"得停了实验找原因,然后再重做",听着挺冷静,但也有人觉得老这么"培育了死、死了培育",会不会浪费生物资源?
更绕不开的是伦理问题,舒尔茨教授觉得不用怕,说"它们就是用蛋白质做的计算机"。
但我觉得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就算是"蛋白质计算机",它也是活的神经元,有没有生命体验?
现在国际上有个干细胞研究指南,说类器官一般养不超过14天,FinalSpark是申请了特例才养到6个月。
可以后要是类器官的神经连接更复杂了,这伦理线该怎么划?
现在还没明确答案,只能等着科学界和伦理学界一起琢磨。
其实不光瑞士在搞这个,全球不少团队都在探索"湿件"的可能。
2022年澳大利亚CorticalLabs就挺牛,让人工神经元玩会了经典游戏《Pong》,直接证明这东西能学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更实在,用"迷你大脑"研究阿尔茨海默症,2023年还在《NatureNeuroscience》发了论文,靠类器官模拟tau蛋白聚集,筛出3种可能有用的药。
咱们中国科学院2024年也有动作,用神经元对重金属敏感的特点,做了个水质检测系统,精度能到0.01mg/L,这方向就挺实用。
不过大家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湿件"不是要取代硅基AI,而是补它的短板。
现在AI能耗多吓人啊,GPT-4训练一次得用1287兆瓦时电,够1000户人家用一年。
但"湿件"处理1TB数据才0.5度电,这差距不是一般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莉娜·斯米尔诺娃博士说"生物计算该补充而非取代硅基AI",我觉得特别对,以后在偏远地区搞传感器,或者深空探测,不用带大供电模块,"湿件"说不定就派上大用场了。
乔丹博士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挺深,"以前在科幻小说里看这些想法,现在自己在'写这本书'。
"其实,"湿件"计算机现在还有不少坎儿,寿命、伦理都是绕不开的问题,但它的潜力是真的,不光能解AI能耗的题,还能帮着研究神经疾病,甚至让我们重新思考"人到底是什么"。
以后要是血管技术再进步点,伦理规范再明确点,说不定10到20年里,咱们就能在医疗检测、低功耗AI里见到它的影子。
当然,也不能太冒进,得科学界、伦理学界、政府一起把规矩定好,别让好技术走了歪路,这才是最关键的。
相关文章
凭借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张家口市积极打造京津冀算力设施集中承载地、算力资源调度主枢纽,逐步形成以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为核心的数据产业集...
2025-10-06 0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iQOO 产品经理 @戈蓝V 今日在微博介绍了 iQOO 15 手机的游戏画面表现。他称得益于全新一代自研电竞芯片 Q...
2025-10-06 0
2025年10月,瑞士FinalSpark公司干了件挺颠覆的事,用人类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大脑组织,再连上电极,搞出了台"湿件"生物计算机。这东西以前只...
2025-10-06 0
文 | 董武英从古到今,研发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想法从没变过,《列子·汤问》中曾有工匠偃师为周穆王制作能根据指令表演歌舞的机关人偶;500多年前著名画...
2025-10-06 0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科技媒体 ZDNet 特约编辑 Adrian Kingsley-Hughes 今天(10 月 6 日)发布博文,称在...
2025-10-06 0
深圳市团校青年夜校2025年第七期开课啦!AI新媒体课带你学习AI新打法插画课带你笔尖生出魔法飞盘课带你在奔跑中消除疲惫手语课带你开启与无声世界的对话...
2025-10-06 0
对于追求性能的消费者来说,接下来的一加15是道硬菜,因为一加15不再延续前几代的旗舰杀手路线,转头走向了追求极致性能体验的路线,目前新机的信息已经被曝...
2025-10-06 0
最近几年的旗舰机内存为什么都是16G封顶?前几年内存从1G很快就升到16了,最近几年为什么不往上升了市场上还是有24G内存手机的,不过24G主要出现在...
2025-10-0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