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职业弹幕人”被罚,虚假流量该退场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2日 16:12 0 admin
“职业弹幕人”被罚,虚假流量该退场了

□欧阳星月 (重庆大学)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一起直播带货中雇佣“职业弹幕人”虚构用户评价的案件开出全国首张罚单。这款名为“燃咔果冻”的普通食品,在“轻松瘦35斤”等批量刷屏的虚假反馈中,营造出减肥神效的假象,大半年售出上万单。看似只是又一起网络营销乱象,实则尖锐地指向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屏幕上的互动与反馈都可以被精心策划时,电商行业赖以生存的信任又该如何维系?

弹幕本应是用户真实反应的即时呈现,是消费者作为购买的重要参考。然而在“燃咔果冻”直播间,同一账号前后矛盾地宣称“瘦35斤”又“瘦16.6斤”,不同账号却发送一字不差的好评,一场直播中近七成弹幕为水军所发——这绝非简单的营销技巧,而是精心策划的消费陷阱。从“刷单炒信”到“好评返现”,再到如今的“职业弹幕人”,虚假流量的形态不断翻新,但其本质始终未变——通过伪造共识来影响消费者判断。当每一个看似真实的反馈都可能来自水军手机群发,消费者对直播间的信任将无处安放。

这起案件的特殊意义在于,它首次将监管利剑指向了直播互动环节的造假行为。不同于传统刷单,弹幕造假直接扭曲了消费者之间的真实互动,让本该最具参考价值的用户即时反馈沦为营销脚本。监管部门此次精准出击,不仅是对个别商家的惩戒,更是为整个行业划清底线:虚拟空间绝非“法外之地”,任何形式的流量造假都将付出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平台作为经营场所,应当对直播间内容负有审核管理义务。此案中,持续12小时的直播竟有上千条虚假弹幕畅通无阻,平台的内容监测机制是否存在盲区?因此,治理虚假流量不能只靠监管部门努力,平台方更应担负责任,强化算法干预与人工审核联动,对异常弹幕进行实时预警和限流,并建立主播信用档案,将使用水军的主播列入黑名单。

首张罚单是开始而非终点,仅凭一张罚单难以根除沉疴,此次行政处罚具有标杆意义,但10万元的罚款与造假获得的收益相比,能否形成足够震慑,仍需观察。未来或许可以引入“处罚到人”的机制,对主导造假的企业负责人追责,并提供消费者集体诉讼的渠道,让造假者付出更大代价,让消费者维权更容易,由此用最严格的标准、最持续地投入守护网络空间的真实与诚信。只有当每一个弹幕都回归真实互动的本质,电商行业才能行稳致远,虚拟空间里的信任才不会沦为易碎的泡沫。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