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的001号员工……”在一场名为“佛罗伦萨之夜”的科学与人文艺术企业家活动中刘骏秋博士的分享引来阵阵掌声11月2日晚福田汇聚了众...
2025-11-04 0
张汝京1948年出生在南京,家里条件一般,第二年就跟着父母去了台湾。那时候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还没现在这么紧密,他小时候在台北长大,读书特别用功,1966年考上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1970年毕业拿了学士学位。
毕业后没闲着,直接申请去美国留学,先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读工程科学硕士,1972年拿到学位,又转到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攻电子工程博士,1977年博士毕业。那年他29岁,正好赶上半导体行业起飞的浪潮。
刚毕业,张汝京就进了德州仪器,这家美国半导体巨头当时是全球老大。他从基层干起,负责建厂的事儿,手把手带团队在美国本土搞了四座芯片厂。德州那地方热得要命,但他一步步把工厂从规划到投产都盯得死死的。没几年,他的活就扩展到海外,1980年代初开始,在意大利米兰建厂,顶着欧洲的严寒和官僚手续,硬是把生产线拉起来。
接着是东南亚,日本东京、新加坡这些地方,他一口气主导或参与建了十来座厂。业内人都叫他建厂高手,德州仪器靠他到处撒种子,全球布局一下子就稳了。
1997年,49岁的张汝京办了提前退休手续,收拾行李就往回走。他心里头想着大陆半导体空白太大了,得填上这块儿。刚下飞机,他就去了无锡,那边有台湾企业家合资办华晶上华,他一到就把大家伙儿的心气儿提起来了,挂帅成立世大半导体公司。
本来想把总部搁大陆,但当时基础设施和人才跟台湾比差一截,他思量再三,还是先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落脚。这决定后来证明挺有眼光,世大从零起步,三年就成了台湾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只排在台积电和联电后面。张汝京带队,招人、买设备、调工艺,一点不含糊,公司产线很快就转起来,订单源源不断。
世大这几年发展快,张汝京一边管生产,一边琢磨怎么把技术带回大陆。说实话,那时候台湾半导体已经是亚洲龙头,但大陆起步晚,缺的就是这种实战经验。
张汝京的归乡,不是简单退休养老,他是带着一身本事回来补课的。从德州到世大,这段路走下来,他不光建了厂,还培养出一帮子骨干,这些人后来成了大陆芯片业的骨架。业内说,他是把种子从美国带到亚洲,又准备撒回大陆,这份心思,搁谁身上都得服气。
世大火了,台积电坐不住了。2000年初,他们直接绕过张汝京,找股东谈收购,50亿美元成交。张汝京知道后,气得直拍桌子,但合同签了,他只能走人。收购条件里他提过让台积电去大陆建厂,可台湾当局那时候不松口,这事就黄了。
张汝京铁了心辞职,带着一帮老部下直奔上海,4月3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就成立了。那时候大陆半导体基本是空白,他说服老婆孩子全家搬来,还放弃台湾户口,90多岁老母亲也接过来。这份决心,不是说说而已。
中芯起步难,美国不卖高端设备,他转头去荷兰和瑞典谈,买回一批二手货。人才呢,他广发帖子,一年多拉来400多个工程师,好多是台积电和德州仪器的老同事。
中芯第一条8英寸线,2001年投产,速度创了纪录。2003年,产值就冲到3.6亿美元,全球第四大代工厂。2005年,更进一步,进前三,技术从0.18微米跳到45纳米,一度追上台积电的步伐。大陆芯片业从无到有,这功劳张汝京得记头一份。
可好景不长,台湾当局看不惯,2002年陈水扁上台后,3月就发撤资令,6月罚1500万台币,9月直接取消他台湾身份,禁足十年。张汝京没理这茬,继续埋头干活。
台积电更狠,2003年12月在美国加州法院告中芯侵犯专利、窃取商业机密,索赔10亿美元,一年销售额的三倍。中芯扛着官司往前冲,2005年1月庭外和解,赔1.75亿美元,还把技术托管两年,让台积电随时查。托管期,台积电专家来厂翻箱倒柜,中芯照样生产。
2006年,台积电旧账重翻,又告一状,这次拉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张汝京不服,三年拉锯,中美两地法庭跑断腿。2007年北京高院中芯反诉,2008年败诉,2009年11月9日再和解,中芯赔2亿美元加10%股权,张汝京签三年禁业协议,11月10日辞去中芯职务。
这二十年缠斗,台积电使尽招数,中芯却从稚嫩小厂长成巨头。张汝京走时,中芯已经12英寸线运营,45纳米技术许可给IBM,客户全球铺开。
说句实话,这官司打得窝心,但也逼着中芯自力更生。每次和解,中芯都得咬牙出血,可技术没停步,产能反倒上去了。台湾当局的罚款禁令,像纸老虎,中芯订单照接。张汝京这人,遇事不退缩,他知道半导体是产业链命脉,大陆缺不得。
二十年风云,他用行动补了晶圆代工的短板,中芯上市后市值飙升,成了大陆芯片的脊梁骨。业内聊起这事,总说张汝京是真汉子,台积电想压他一头,结果反倒推着大陆芯业往前跑。
禁业期一过,张汝京没歇着,先转战LED产业,2010到2013年管了四家企业,苏州、无锡、东莞这些地方的厂,他一个个盯产线,优化光效和成本。
LED这块儿虽不是主业,但练了手,攒了资源。2014年5月,他第五次创业,办上海新昇半导体,专攻硅片这上游材料。硅片是芯片成本大头,以前全靠进口,张汝京瞄准300毫米大硅片,从零拉晶、切割、抛光,全链条国产化。
新昇起步,实验室小得转不开身,他带队反复试错,2015年硅锭裂纹多,2016年薄片变形,堆了多少废料。2017年7月,终于量产,第一批300毫米硅片出炉,厚度均匀,缺陷少。
客户试用后反馈好,新昇营收破亿,2020年供多家晶圆厂,打破进口垄断。张汝京这步棋走得稳,硅片国产率上去了,芯片成本降了三成。大陆上游卡脖子问题,就这么松动了。
2018年3月,70岁的张汝京第六次出山,在青岛办芯恩半导体,大陆首家CIDM模式公司,设计、制造、封测一条龙。CIDM不像纯代工,它集全链,效率高,适合中小设计公司。芯恩选址即墨,2019年厂基动工,2020年疫情也没耽误,第一条线7月试跑。
2021年出货万片级,月产能稳住。张汝京管技术,盯工艺迁移,从8英寸到12英寸,封测金丝键合精度控在微米级。芯恩这模式,贴合十四五规划,协同创新,地方政府砸百亿支持,二期项目2025年上马,成区域标杆。
2022年5月,张汝京从芯恩离职,转去上海积塔半导体,任执行董事。积塔专注特色工艺,车规级芯片和功率器件,正好补新能源汽车缺芯的口子。他一到,就推积塔学院,培训人才,2023年车规认证过关,投产首批IGBT模块。
2024年,积塔产线满负荷,新能源汽车订单爆满。张汝京还抓MCU编程和刻蚀优化,帮年轻人上手快。到现在,他77岁了,还在积塔开会,划路线图,下一代工艺路径清清楚楚。
张汝京这辈子,七次创业,从中芯到新昇、芯恩、积塔,每步都补大陆芯片的短腿。硅片、集成链、车规,这些领域,本来是痛点,他用经验和团队一个个啃下来。说接地气的话,他不像那些光说不练的专家,就爱卷起袖子干,失败了爬起来再来。
国产芯从追赶到局部领先,这里面有他一半功劳。二十年缠斗台积电,没让他后悔,反倒让他更坚定。大陆半导体今儿个的底气,离不开张汝京这样的老将。展望未来,芯片自立还得靠这种实干精神,一代代接力,路越走越宽。
相关文章
“我是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的001号员工……”在一场名为“佛罗伦萨之夜”的科学与人文艺术企业家活动中刘骏秋博士的分享引来阵阵掌声11月2日晚福田汇聚了众...
2025-11-04 0
筑基德州二十载,归乡世大展宏图张汝京1948年出生在南京,家里条件一般,第二年就跟着父母去了台湾。那时候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还没现在这么紧密,他小时候在台...
2025-11-04 0
近期,一些消费者利用AI工具制作虚假图片来骗取退款的行为,被部分商家在社交平台上曝光,随即引发热议,AI软件甚至又多了个“退款神器”的名头。发霉的水果...
2025-11-03 3
10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火箭划破夜空,成功飞天。在此历史性时刻,来自北京市丰台区1所学校的160余名师生,作为丰...
2025-11-03 3
PC游戏玩家对的鼠标的要求往往很高,参数需经得起推演,体验需逻辑自洽,任何冗余设计或营销话术都会触发本能的质疑。我上个月尝试了雷柏VT1与VT1 MA...
2025-11-03 3
本文以「旅行App」为例,手把手演示如何用AI+设计工具组合拳,将原型设计效率提升10倍!“画原型”是产品经理的经典痛点——逻辑要严谨、交互要清晰、U...
2025-11-03 11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1-03 17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1-03 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