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游戏。本报记者 丁玉梅 摄本报讯 (记者 丁玉梅)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20日,结合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安排,青海省科技馆推出“科...
2025-09-22 0
在9月21日举行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辽宁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带来题为“‘双链’推动金属材料研发”的演讲。卢柯表示,材料研究是交叉学科,纳米金属研发应该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双链”并行、相互促进的过程。技术突破为科学发现创造可能,科学发现又能助力技术优化。
卢柯介绍,金属作为人类使用千年的古老材料,凭借其出色的韧性与强度,能有效阻碍断裂纹扩展,仍是目前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中“最可靠的材料”。尽管陶瓷强度更高、塑料成本更低,但金属在导电性、导热性、可加工性及回收利用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能源、信息等众多产业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金属材料的性能关键取决于晶粒与晶界网络——晶粒越多、晶界网络越密,材料强度越高,但晶界网络存在不稳定性,如受力、加热后易变化,已成为制约金属强度提升的核心难题。
卢柯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纳米金属概念提出后,经过20多年的研究,部分纳米材料的强度显著提升,如纳米尺度的铝强度已能超过普通钢材料。但同时,纳米材料也暴露出两大致命弱点:一是塑性差、易变脆;二是稳定性低,室温下性能易退化、加热后性能易消失。
为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本世纪初起,全球研究人员多选择“传统合金化”路线,通过添加合金元素稳定晶粒结构。而卢柯团队另辟蹊径,不改变材料化学成分,转而研发全新工艺实现结构优化。卢柯表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合金化的路线基本已走到尽头。”2000年至今,卢柯团队通过持续攻关,先后研究出“纳米孪晶结构”“梯度纳米结构”“纳米层片结构”等几种新型纳米结构。
当团队将晶粒尺寸从100纳米降至50纳米以下时,发现金属在特定尺寸下稳定性会出现“不降反增”的自发弛豫效应,显著改善了纳米金属的稳定性问题。为了探索更多新结构,团队进一步研发“低温方向扭转”技术,将晶粒尺寸降至10纳米以下,此时纯金属铜多晶体会形成一种新型亚稳结构,表现出极高的热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
卢柯强调,材料研究并非“简单试错或单纯科学探索”,而是“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双链并行推进”,工艺研发更是材料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实验室的多项技术已成功落地工业应用,解决了实际生产痛点。
在轧辊领域,工业轧辊传统依赖镀铬工艺,存在重污染、高成本、寿命短等问题。实验室利用梯度纳米材料的高耐磨性,将其应用于西南铝业的铝板轧辊。目前,该轧辊使用寿命已提升至280多天,部分轧辊可实现“一年不用换”,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卢柯表示,“科学发现引领技术进步”的传统创新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于当前材料研究,科学探索与技术研发的“双链”驱动才是核心路径。
卢柯还透露,实验室本月刚利用自主研发的非晶晶化技术,成功制备出赋能界面强化的新材料,相关成果将很快发布,有望为材料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相关文章
互动游戏。本报记者 丁玉梅 摄本报讯 (记者 丁玉梅)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20日,结合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安排,青海省科技馆推出“科...
2025-09-22 0
2025-09-21 20:52 娄底新闻网谢吕霞 彭金春 袁娜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吕霞 通讯员 彭金春 袁娜)9月20日,2025年...
2025-09-22 0
在9月21日举行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辽宁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带来题为“‘双链’推动金属材料研发”的演讲。卢柯表示,材料研究是...
2025-09-22 0
21台机器人完成5公里挑战首届人形机器人欢乐跑比赛举行 本报讯 9月20日,2025太原人形机器人欢乐跑比赛在晋阳湖公园举行。这是我市第一次举办人形...
2025-09-22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9-22 4
由上海市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第四届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论坛在沪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2025-09-22 1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
2025-09-22 6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董兴生在AI(人工智能)旺盛的需求下,存储芯片价格或将“起飞”。近日,有报道称,美国内存芯片公司美光科技向渠道发出通知,所...
2025-09-22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