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排行榜 2025年09月24日 09:08 0 admin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淘宝9.9元包邮的苹果数据线能用一年,官网145元的原装线却撑不过半年?或者是充视频会员时,苹果手机端比安卓端莫名贵出几十块?

这些看起来像是偶然的“消费落差”,其实并不是巧合,全球有7亿多的苹果用户,或许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为苹果的“环保税”和“抽成税”买了单。

这些钱,真的花在该花的地方了吗?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一、配件高价:“环保”是幌子

说到苹果的配件,“高价”是绕不开的标签,但“高价”是否等于“高质”?

最典型的就是苹果数据线,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兼容苹果的数据线价格普遍在10-50元,9.9元包邮的产品不仅能满足日常充电需求.

有不少还做了防折断设计,用一年都不会出问题,而苹果官网的原装数据线,定价直接飙到145元,价格是第三方的3-15倍。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原装线的耐用性反而更差,有不少用户反馈,官网买的数据线用不到半年,接头处就会出现外皮脱皮、内部线材裸露的情况,稍微弯折就可能失灵。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面对用户们的质疑,苹果给出的解释始终是“为了环保,放弃了传统坚固的PVC材料,改用热塑性弹性体”。

可这个理由,仔细琢磨后就能发现,根本就站不住脚,热塑性弹性体并非稀缺材料,第三方品牌用同款材质做的数据线,价格连原装的零头都不到。

苹果的“环保借口”几乎适用于所有高价配件,原装耳机比第三方贵50%以上,还美其名曰“环保材质打造”,维修换屏费用比同配置安卓机高近三成,也能和“环保工艺”挂钩。

本质上,苹果是靠着iOS系统对第三方配件的隐性限制,和用户对“原装适配”的信任,构建了一个高利润的配件垄断市场。

对用户来说,看似为“环保”“品质”付费,实则是在为苹果的品牌溢价和垄断地位买单,要不是担心第三方配件不兼容,谁会愿意多花10倍的钱买一根容易坏的数据线?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二、苹果的“看人下菜碟”

同样是苹果生态消费,不同国家的“买单成本”天差地别,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苹果税呈现明显的“地域双标”。

中国用户30%的“顶格税负”,无论是某度网盘328元的年度会员,还是手游68元的皮肤礼包,每笔付费都要被抽走将近三分之一,一年贡献的“苹果税”高达468亿元。

欧美用户特权级减税待遇,欧盟通过《数字市场法》施压后,外链交易费率降至12%,一年能为当地用户节省233亿元。

美国更直接,法院禁令让外链交易实现“零抽成”,1079亿元税费直接转化为产业补贴。

更讽刺的是中国市场去年为苹果贡献4700亿元营收,却连“第三方支付”的选择权都没有。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苹果税”的覆盖范围非常广,几乎涵盖了所有数字消费场景,而苹果应用商店的APP数量以万计,庞大的交易基数让“苹果税”成了苹果的“摇钱树”。

数据显示,2021年苹果服务业务营收高达6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这部分收入里,“苹果税”贡献了相当大的份额。

对开发者来说,这是不得不接受的“霸王条款”,要么乖乖交佣金,要么退出苹果生态。

对用户来说,看似自主的消费选择,其实早就被绑定在苹果的收费体系里,连“不买单”的权利都没有。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三、反垄断围堵

2020年,微信推出公众号文章打赏功能时,苹果突然要求对打赏金额抽成,这就好比你给喜欢的创作者发了个“红包”,苹果却要冲过来分走三分之一。

有些自然无法接受这种逻辑,直接关闭了苹果系统的微信打赏通道,宁可放弃这部分潜在收入,也不愿让苹果“不劳而获”。

但真正让苹果感到压力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反垄断浪潮,近几年,欧盟、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纷纷针对苹果的“封闭生态”和“强制抽成”展开调查。

2023年1月,荷兰反垄断监督机构率先出手,因苹果拒绝向当地APP开放第三方支付系统,对其处以每周500万欧元的罚款。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截至3月28日,苹果已连续被罚款10次,总金额高达5000万欧元,除了罚款,欧盟还要求苹果降低“苹果税”费率,美国则直接允许开发者使用第三方支付,不用再给苹果交佣金。

这些制裁的背后,是苹果“贪婪垄断”与“市场公平”的根本矛盾。

苹果靠着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优势地位,一边用“环保”“安全”包装高价产品,一边用强制规则攫取开发者的劳动成果。

到最后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还有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毕竟,开发者的利润被抽走,投入研发的资金就会减少,最终影响的还是用户能用到的产品质量。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看清“苹果税”和“配件溢价”的本质,不仅是避免花冤枉钱,更是对“公平消费”的一种追求。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苹果生态中消费时,能看到更多选择,第三方支付能直接用,原装配件价格回归合理,会员价格和安卓端持平。

而这一天的到来,离不开监管的推进,也离不开每一位用户对“不合理溢价”的清醒认知。

苹果对中国用户收30%“税”,欧美却低至12%,公平吗?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