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成都青羊:给飞机"造大脑" 麟通科技为十余种型号飞机装上"中国芯"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4日 22:26 0 admin

当飞行员拉动操纵杆时,是谁在背后精准执行“上升”“转弯”,甚至“自动巡航”“自动起飞/着陆”的指令?‌这背后的“执行者”,正是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与飞行管理系统(简称飞管系统)。作为飞机的核心中枢,这两大系统堪称航空器的“神经与大脑”,而在全国最大的航空产业核心集聚区青羊,成都麟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麟通科技”)正以硬核技术,为十余种军民用飞机打造这份关键“智慧”。

成都青羊:给飞机"造大脑" 麟通科技为十余种型号飞机装上"中国芯"

作为行业“隐形冠军”“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麟通科技的发展版图不断拓展:不仅参与制定eVTOL飞控团体标准,还尝试把相关技术“嫁接”延伸至民航飞机、交通基础设施检测和风电监测等民用领域。随着低空经济浪潮来袭,这家企业正用一个个鞋盒大小的“魔法箱”,悄然撬动千亿级航空市场的未来。

“隐形冠军”的“造脑”实力:方寸设备掌控飞行命脉

公开资料显示,麟通科技是一家致力于航空航天、自动控制、工业现场等安全关键领域高可靠嵌入式硬件及软件开发、配套测试验证环境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简单说,我们的主业就是给飞机‘造大脑’。”麟通科技党支部书记向建德的一句话,精准概括了这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业务。

何为“飞机大脑”?向建德进一步解释道,麟通科技主要研发生产飞机的飞控系统、飞管系统。飞行员通过飞控系统、飞管系统下达指令,就能控制飞机的上升下降、左右转弯、加速减速、自动控制等飞行操作。“当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十余种机型得到成功应用,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等优势。”

成都青羊:给飞机"造大脑" 麟通科技为十余种型号飞机装上"中国芯"

走进位于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的麟通科技的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工程师正在为一台飞控计算机作进一步测试。眼前这款飞控计算机的外壳,长不过30厘米、宽高均不超过20厘米,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当里面装上含有控制芯片、电源芯片等的总线板卡等设备后,这款不到5公斤的设备,却能精准操控15米长的无人机翱翔天际。换言之,一个鞋盒大小的设备,决定着一架飞机的命运。”向建德说。

成都青羊:给飞机"造大脑" 麟通科技为十余种型号飞机装上"中国芯"

“我们既提供嵌入式硬件实体,也有软件产品,公司综合实力处于同行民营企业的第一梯队。”向建德介绍,在大型有人机领域,公司可定制研发飞控、飞管系统相关软件及嵌入式计算机;针对中小型无人机等,公司能提供产品化的飞控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为成都、沈阳、西安、北京等多家军工单位交付了多种型号嵌入式计算机及软件产品。除成都总部外,我们也在当地设立了分公司。”

军民融合的增长密码:从批产资质到民用蓝海

成都青羊:给飞机"造大脑" 麟通科技为十余种型号飞机装上"中国芯"

麟通科技大楼一楼入口处,一块介绍公司发展历程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上,详细展示了公司所获得的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等诸多荣誉。其中,今年取得的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让向建德颇为激动。

“获得这一资格后,意味着公司所研发的军工设备能够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随着生产能力的飞速提升,公司未来发展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向建德透露,如今公司正在寻求融资,用于扩大生产线、引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等。“当前基本已经确定包括青羊航空产业基金在内的多个国有背景投资机构的合作,预计不久后合作就能正式签署落地。”

在与军工单位合作“高歌猛进”的同时,麟通科技也在加快“军转民”步伐,尝试打开民用市场的大门:民用载人飞机的高升力机载设备原型件已下线,软件开发调试正有条不紊推进中;运用无人机搭载光学及雷达载荷,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桥梁检测与健康管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凭借双线发力的优势,我们公司已连续多年保持35%以上增长率,今年上半年业绩也非常不错。”向建德说,当前公司全体员工干劲十足,全力冲刺全年“满堂彩”。

扎根青羊的发展逻辑:近“学霸”者强 逐蓝海而行

成立于2017年的麟通科技,2022年整体迁入青羊区。谈及搬迁原因,向建德坦言,青羊拥有多家航空产业的链主企业,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善。“与链主企业做邻居,就像学生坐在‘学霸’身旁,可以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吸引力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拒绝。”

2022年9月,在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简称飞设中心)揭牌仪式上,麟通科技成为首批入驻企业之一。事实证明,麟通科技的眼光很准,自搬入青羊以来,公司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2024年,麟通科技还自主购置了办公大楼,将办公、研发、生产基地搬到位于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占地2500余平方米的新场地,以更好满足未来公司发展所需。

成都青羊:给飞机"造大脑" 麟通科技为十余种型号飞机装上"中国芯"

立足产业沃土,麟通科技更敏锐地捕捉到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作为主要起草单位,麟通科技还参与起草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指南》(T/CITS 269-2025)团队标准,尝试把相关技术“嫁接”延伸至民航飞机、交通基础设施检测和风电监测等民用领域。“这意味着,相关公司在设计eVTOL的飞行控制系统时,可以参照指南上的设计思路、指标参数等‘按图索骥’,做到事半功倍。”向建德表示。

从参与标准制定到技术跨界延伸,麟通科技正将飞控、飞管领域的深厚积淀,转化为开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低空经济浪潮澎湃而至,这家深耕 “飞机大脑”的企业,正以方寸设备撬动千亿级市场的无限可能。

图片来源于受访企业

报道:郑栋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