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5日,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系列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举办。经过严格评选,最终68位工程师获此殊荣。除颁奖典礼外,系列活动还包括杰出工程师科技创...
2025-09-27 1
美国这回干脆不演了,直接把中国的检测机构,一窝端。
不是嫌你技术差,也不是发现安全漏洞,就因为你是中国的,就不许测、不给证。
你造的手机、电脑、汽车,只要是中国实验室认证的,一律不准进美国市场。
2025年9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先动手封了10家,背后还准备把175家全踢出去。
这是想打掉中国实验室在全球的“发证权”。
因为谁能发证,谁就能定标准;谁定标准,谁就掌握规则。
但你设门槛,中国就没法还手?那可未必。
认证你能封,市场咱也能卡。中方手里握着强制准入权,一道门槛立下去,谁没中国认证,谁也甭想卖进来。
这一来一回,真要动起规则的“地基”了。
2025年9月9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来了个急刹车——直接撤销了10家中国实验室的认证许可,不给续、不讲情、不含糊。这不是“你有问题我查查”,是“你是中国的,就不行”。
这10家机构里,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车联网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QC)、CVC Testing及其上海分部、TUV莱茵-中检宁波公司、UL-CCIC、CESI赛西广州实验室、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SIMT)、中检南方检测有限公司。
全是通信、电器、智能终端领域的重要支撑机构。
美国人这招下得很绝:你可以做产品,能不能进美国市场,那得看我批不批。FCC设备认证流程是进门的“通行证”,凡是带无线发射功能的电子设备,上市前都得通过认证检测,谁有认证资质,谁就能说了算。
但问题来了,美方这回压根不是因为技术不达标。FCC主席布伦丹·卡尔直接挑明,“这是对不良实验室的安全防控,是恢复认证体系信任的关键一步”。至于怎么定义“不良”?只要在中国、和中方沾边,都有嫌疑。
更荒唐的是,美方给出的“安全理由”里,连个技术漏洞的实例都没举出来。全靠想象就定性,拿“威胁”当挡箭牌。
2025年5月,美方就铺了底子。当月,FCC表决通过新规,规定禁止“黑名单实验室”测试美国使用的手机、电脑等产品。9月一到,立刻启动执行。
美方说是“个别实验室问题”,但真相是:此前在美市场流通的电子设备中,有约75%都由中国境内实验室完成认证,美国产品严重依赖中国的测试与合规流程。撤掉10家,等于砍掉了一条全球供应链的主动脉。
不光现在管得严,未来还打算“一刀切”。FCC正在征求意见,要不要全面取消所有中国实验室的认证资格。不是封一家两家,是把“凡是中国的,全都踢出去”提上日程。
而在国内,这些实验室不光为中国企业服务,也承担大量外企检测任务。现在这一刀砍下去,不光是对中国企业封门,也是对全球供应链直接开战。
事不会突然发生,得先看谁在背后操盘。这事儿的源头,得从2025年3月21日说起。这一天,美国FCC宣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打着“保障通信安全”的旗号,专盯中国。
当天,FCC同时宣布启动针对9家中国通信科技企业的全面调查,理由是这些企业可能“规避了在美运营禁令”。注意,是“可能”,连实锤都没找着,就已经上手查了。
谁决定查的?还是老熟人——FCC主席布伦丹·卡尔。这位老哥从2021年起就频繁推动制裁中企,是FCC反华路线的代表人物。设立这个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给自己多加一把刀。
美国《金融时报》也报道了此事,称FCC已从“监管运营商”,扩展成了对中国关键技术的全领域打击者,包括无人机、海底电缆、AI芯片、通信卫星认证等,通通纳入视野。
而3月启动调查、5月通过新规、9月执行撤销,节奏一步不落,连周末都没闲着。这条线走得太整齐了,不像技术监管,更像政治设局。
可撤销许可这种事,真就合情合理吗?美国国内也有争议。保守派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在8月给FCC提交意见称,“中国检测机构依托制造集群,拥有太强的认证能力,缩短周期、降低成本”。这话听着像夸奖,背后却是警告:中国的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形成系统性优势,必须打断。
这才是美方真正的焦虑——不是怕产品不合规,而是怕中国借“认证权”继续在供应链上攥紧主动权。所以不能让你测,不能让你认,更不能让你定标准。
于是他们就想了个“定义权绕道”:只要说你是“不良实验室”,哪怕没出过一次问题,也能被封杀。这种“先定罪后封锁”的玩法,在别处叫“司法滥用”,在美方这叫“国家安全优先”。
更夸张的是,这一系列动作并不是独立存在。3月调查、5月新规、9月撤销,只是第一波。FCC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将“撤销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国辖区的认证机构”,等于放话:只要你是中国的,别想碰美国产品认证。
而背后推动这些动作的,是产业焦虑,是标准争夺,是对中国“技术—制造—认证”全链条体系的系统性遏制。
美国这一招,打的不是产品,是“门槛”。不给你中国实验室发认证许可,你的产品就得绕道欧美,花大价钱、排长队、等几个月,错过上市周期,直接被边缘化。
中方自然不能坐视。2025年9月9日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回应,表示“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停止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并明确指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怎么“必要”?话没透底,但门儿清。你既然动认证,我也能动准入。美国产品想进中国市场,也得走强制认证、强制检测流程。只要中国设定“无中国认证不得入市”,那这招就叫“釜底抽薪”。
而且中方掌握的,不只是准入门槛。此前在FCC认证体系中,有175家中国实验室被授权,覆盖从手机到IoT设备的整个消费电子链条。撤销只是开端,一旦全线封堵,美国企业也会失去高效认证通道。
更关键的是,张国斌(中国半导体领域资深KOL)指出:此次封杀是美国继续脱钩的重要信号,将导致未来贸易谈判难度加剧、信任体系坍塌。他直言,这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制度工具”的典型表现,背后打的是供应链稳定与技术互认的根基。
你把中国实验室都踢出去,未来的全球技术标准怎么订?靠谁来测?谁来评?没了中方参与,美国自己的“认证生态”都可能陷入内循环死结。
而真正的悬念,是接下来FCC准备做什么。根据2025年9月12日美国媒体公开信息,FCC已启动全面公开征求意见程序,计划将撤销许可范围覆盖所有“外国对手国家”下辖机构。翻译过来,就是瞄着中国来的。
只要这项提案通过,175家中方认证机构,可能一个都不剩。这不再是对个别实验室“失去信任”,而是对整个中国检测体系的结构性排斥。
而到那时,中美之间的认证互信就彻底断裂。既然你不让我们认证你的产品,那我们也可以不给你设通道。只要中国立一条准则——“未获中国认证的产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美国企业那边,谁也跑不了。
所以,现在这场认证风波,不是小事,是规则之争、标准之战。2025年9月,美国FCC迈出决定性一步,开始就全线封锁中国检测机构征求意见。这一步,迈得既狠又准——但中方的应对,也已经摆上桌面。停笔至此。
美国FCC撤销许可,将禁止信通院等10家中国实验室测试美国电子产品.钛媒体.2025.09.09
7家中国检测实验室遭美FCC“封杀”!.国际电子商情综合报道.2025-09-11
美国“封杀”中国检测实验室本质上是继续脱钩之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9月12日
美国再次剑指中国通信产业——解读美国对九家中国企业发起重大调查.新浪财经.2025-05-08
FCC设委员会应对所谓“中国技术威胁”,专家:借反华“刷存在感”.环球网.2025-03-14
打着“安全”旗号,FCC搅乱全球供应链.新浪财经.2025-09-12
相关文章
9月24日至25日,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系列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举办。经过严格评选,最终68位工程师获此殊荣。除颁奖典礼外,系列活动还包括杰出工程师科技创...
2025-09-27 1
最近不少人都在聊外卖大战,打了好几个月,到底谁是赢家?有人拿出一组数据对比:今年二季度,美团赚的钱比去年同期少了115亿,京东少了147亿,阿里巴巴少...
2025-09-27 0
美国这回干脆不演了,直接把中国的检测机构,一窝端。不是嫌你技术差,也不是发现安全漏洞,就因为你是中国的,就不许测、不给证。你造的手机、电脑、汽车,只要...
2025-09-27 2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嘉伟)9月26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安市数据局副局长...
2025-09-27 2
中新网成都9月26日电 (袁牟知博 9月26日15时31分,3U3985航班从成都起飞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标志着四川航空成都直飞巴厘岛航线正式开通,...
2025-09-27 2
当RGB电视厂商们还在97%高色域自喜时,TCL已经实现了全局高色域的颠覆性突破,用技术实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色彩天花板”。色域突破:全局对局部的降...
2025-09-27 2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新材料作为高端制造的核心基石,正成为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布局领域。上海依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优势,持续引领新材料技术创新...
2025-09-27 2
9月26日下午,由市南区科协主办的“AI赋能 乐享银龄”社区科普计划正在青岛市市南区金湖路街道泰州路社区火热开展。活动以“AI短视频制作与防诈骗”...
2025-09-26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