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8日 14:56 1 aa

通过绿色创新技术,让城市的“充电毛细血管”延伸到每一条街巷,让每块荒地变身高效农田——这样的未来,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绿色低碳创新分论坛现场,已不再遥远。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9月22日,全球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实践者与思想者汇聚黄浦江畔,围绕“场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主题,以城市为舞台、以产业为支点,共同探讨低碳转型的突破之道。论坛上,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角色的嘉宾们用一组组鲜活案例和真实数据,诠释着“绿色创新”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


世界观与中国策:

国际嘉宾纵论绿色创新之道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本届论坛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属于国际嘉宾与中国企业家之间的多元对话。丹麦驻沪总领馆领事、丹麦创新中心主任石安胜(Anders Sloth Nielsen)带来的,是“把气候挑战转化为创新机遇”的丹麦故事。面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难题,丹麦选择用“2045年碳中和”目标倒逼创新——无论是循环经济、绿色建筑,还是碳交易系统,都离不开国际合作。他坦言:“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让气候变化的挑战变成创新增长的机遇。创新营、STRIVE-CHINA等模式,就是希望通过场景落地,让跨国协作和本土需求真正融合。”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也在搭建绿色创新的全球桥梁。WIPO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部门绿色技术与研究经理彼得·奥克森(Peter Oksen)以数据库和加速项目为例,细致描绘了WIPO如何推动绿色专利的转化与落地。他指出,单靠技术还远远不够,“创新与技术是应对挑战的核心手段,而坚定的合作意愿才是关键前提。”在他看来,AI与绿色技术结合的新趋势,正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绿色创新版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国际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复制和进化。哈萨克斯坦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中心最佳可行技术局局长卡伊拉特·马森诺夫(Kairat Massenov)带来了“BAT(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最佳实用技术)原则”的转型经验。哈萨克斯坦通过“综合技术审计—BAT参考文件—综合环境许可”三步走机制,已为50多个高排放行业制定技术转型路线图,带动采矿、冶金、废水处理等领域减排力度大幅提升,并携手中亚各国启动“BAT区域计划”,为区域竞争力与生态修复注入新动能。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本土企业也积极回应全球议题。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碳中和创新中心负责人许浩分享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探索路径。针对气候技术“死亡之谷”问题,腾讯一方面通过“碳寻计划”、科技创造营,帮科学家、初创企业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AI等数字化能力,赋能钢铁、农业等传统行业,推动绿色技术大规模应用。“我们希望数字化成为绿色创新的沃土,让复杂知识的连接和新技术的快速落地成为可能。”许浩说。


场景驱动与生态共振:

伙伴携手共筑绿色样本


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是绿色技术成果和应用场景的集中发布。2026 WIPO GREEN加速项目及绿色技术IP加速营(上海)正式启动,“城市可持续解决方案发布”环节上,一批聚焦实际需求的绿色创新项目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绿色技术案例紧随其后,WIPO GREEN城市加速项目上海典型案例亮相登场。在智能能源领域,时代聚能(上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移动充储机器人”项目,为上海中心城区的电动市政车辆带来了高效灵活的充电新模式。“移动充电设备为环卫、社区和餐饮等多样化场景提供弹性补能服务。我们的能量网关还能与风光发电结合,助力城市电网绿色转型。”公司负责人李黄杰说。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在都市农业板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邹军的“集装箱式精准育苗与太阳光植物工厂耦合新模式”,用一套模块化、智能化的育苗方案,为蔬菜大国解决了分散育苗效率低、能耗高的难题。“通过集装箱与立体光照,实现一年四季、任意地点的高效育苗。加上太阳光工厂,蔬菜供应更稳、成本更低。”邹军说,目前这一方案已在嘉定、崇明、西双版纳等地落地,助力区域蔬菜和中草药种植提质增效。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而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绿技行(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萨米·阿卜杜勒(Sami Abdul)展示了“新型生物有机方法改善盐渍土”项目,通过特殊生物质增稠剂与AI和自动化技术,显著提升了盐碱地和沙漠地区的土壤健康和作物产量,“我们已在新疆、内蒙古、阿布扎比等地完成土地修复,最高可提升80%农业产能,并大幅节约用水。”


未来一年,“绿色技术IP加速营”将聚焦绿色低碳赛道的高价值专利孵化与企业战略规划,助力更多绿色创新成果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场景为田,创新生根!低碳未来的“上海试验田”| 浦江创新论坛


场景牵引不仅在技术端。创新方法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荣誉主任吕学都正式发布“绿色伙伴计划”,联动产学研用金各界,打造“金融、国际、媒体”三大连接器,为绿色技术产业化提供全链条支持。“我们要像榕树一样,以伙伴计划为根系,助力一批又一批绿色技术生根发芽,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吕学都说。


论坛还集中发布了一批绿色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覆盖能源替代、节能降碳、循环材料、碳汇等方向。多领域、多主体的联合探索,让低碳创新不再“孤岛作战”,而是在上海这个全球创新集群里,形成持续迭代、相互赋能的“绿色朋友圈”。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