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4日 22:00 0 admin

前言

手机用久发烫、数据中心耗电堪比小城市,我们天天依赖的硅基芯片,早就撞上了 “天花板”。

现在 3 纳米芯片都已量产,再往小做,电子会 “乱跑”,发热和功耗问题根本压不住。

就在这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团队在《科学进展》上扔出了重磅成果:

一枚硬币大小的 “液态大脑” 芯片,还能像人脑一样 “记事儿”,直接跳出了硅基的死胡同。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类脑”微型流体芯片

这芯片的核心秘密,藏在一种刚拿诺奖的材料里 —— 金属有机框架(MOF)。这种被称为 “分子乐高” 的材料,内部全是纳米级小孔,孔隙率超过 90%,就像微观世界的海绵,孔的大小能精确到原子级别。

团队更绝的是给芯片做了 “离子迷宫”:在 MOF 基底里造出一维细通道和三维互联网络,就像公路连小巷,能精准控制不同离子的走向。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和传统芯片靠电子在电线里跑不同,这枚 “液态大脑” 靠的是液体中的离子传信号。就像人类大脑里的神经冲动靠离子传递一样,芯片里的质子、金属离子会沿着 MOF 的孔道流动,实现开关和计算功能。

王焕庭教授团队首次观察到,质子在里面会呈现 “先慢后快” 的非线性传导,就像水闸到阈值才放水,这正是实现记忆功能的关键。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的 “类脑能力”,传统芯片就是 “执行者”,输入指令才干活,多复杂的任务都是机械计算。

但这枚液态芯片能 “记事儿”:施加电压后,它的电流响应不仅看当下电压,还和之前的信号有关,就像人脑突触会根据过往刺激调整反应强度。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打个比方,它能记住 “刚才的信号强,这次可以反应快一点”,这种短期记忆能力,让芯片从 “计算器” 变成了有初步 “适应力” 的智能装置。

这比单纯提升算力更有意义,毕竟 AI 的终极目标不是算得快,而是像人脑一样灵活学习。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应用前景

虽然还在实验室阶段,但它的应用前景已经让人期待。数据中心要是用它,不用再靠空调降温,能耗能砍大半;AI 芯片用它,可能解决 “学新技能忘旧本领” 的难题,这正是当前 AI 的大痛点;

医疗领域更划算,它的离子传导机制和人体兼容,未来做成植入设备,可能直接和神经对话,帮帕金森患者控制肢体,比现在的脑机接口更安全。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不过要走进生活,还有几道坎要跨。液体怎么保证不蒸发?大规模量产时 MOF 的孔道精度怎么控制?这些都是从实验室到产品的必答题。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突破性,它不是要取代硅基芯片,而是开辟了新赛道。就像量子计算负责复杂难题,液态芯片可能接手低功耗、类脑任务,形成互补。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从硅基到液态,这场计算革命的核心不是材料替换,而是思维转变:人类终于不再死磕 “把电子塞得更挤”,而是学着模仿大自然最完美的计算机 —— 人脑。

这枚硬币大的芯片,或许就是未来科技格局的 “钥匙”,用不了多久,我们可能真的会习惯 “液态智能” 带来的改变。

华人团队用最新诺奖成果造芯片,具备类脑神经通路,仅有硬币大!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